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山水比德(300844)内幕信息消息披露
 
个股最新内幕信息查询:    
 

“间”的景观想象与实践 | 山水比德利征出席2024 LA风景园林设计论坛

http://www.chaguwang.cn  2024-04-24  山水比德内幕信息

来源 :山水比德2024-04-24

  近日,为推动中国本土风景园林设计与实践的稳步发展,激励设计师对于项目和品质的追求,促进未来行业良性可持续发展,加强各地风景园林师之间的交流合作,2024 LA风景园林设计论坛暨第二届LA风景园林奖颁奖典礼在北京林业大学圆满举办。

  本次论坛由《风景园林》杂志社和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联合主办,300余位行业专家、知名学者、先锋设计师、相关专业在校师生汇聚一堂。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风景园林》期刊主编,LA风景园林奖发起人郑曦主持开幕,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风景园林》杂志社社长刘志成致开幕辞。

  23位嘉宾聚焦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助力城市更新和社区建设、展现人文关怀、探索设计实践创新等核心议题,深入解读了中国本土设计项目中蕴含的设计思想和实践经验,分享与讨论了具有高水平和高影响力的中国本土设计实践作品。广州山水比德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创始股东、董事、副总经理、副总裁利征先生受邀出席论坛并发表了题为《间的景观想象与实践》的主旨报告。

  

  嘉宾主题分享

  PRESENTATION

  

  间的景观想象与实践

  利征以《间的景观想象与实践》为题,从字里行“间”的风景、山水相“间”的创造、濠濮“间”想的笃行三个维度出发,首先对“间”这一深邃概念进行阐释,提出“间”在词源意义上具有连接体、透光性、空间感三大关键属性。他认为,“间”具有作为一种空间方法的可能,并从空间、感知、概念、设计与目标五个维度对“间”如何整合与转化成可操作的设计方法进行了论述。

  同时他结合西安未来之瞳、司徒美堂纪念馆、东莞虎门销烟纪念公园和金明书院入口4个实际项目,详细阐述了“间”在设计与实施中的具体应用。他强调,建筑与景观的“间”应呈现透明、链接或沉浸状态,确保二者在整体中和谐统一。最后他对“间”这一理论工具再次进行了哲学与空间双属性的思辨与展望。

  

  回归风景园林设计的价值本源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朱祥明以《回归风景园林设计的价值本源》为题作特邀报告,结合实践案例分享了自己近两年的思考与感悟。朱大师强调在当前行业背景下,风景园林师要有情怀、有韧性,坚守专业自信,承担社会责任,平衡好学术价值、城市利益和经济利益的关系。他同时分享了几个实践案例,讲述如何通过将设计融入市民生活,把项目做好做精。他表示,设计咨询服务产业链的拓展是大势所趋,有效解决客户的需求是项目全过程中设计价值的体现,风景园林项目建设的特点比其他工程项目更需要实行总设计师负责制度。最后,朱祥明大师呼吁全行业共同维护设计的尊严,更好体现设计的价值。

  

  连接人与自然

  ——高密度城市的公园社区

  广东省风景园林设计大师、蕾奥规划总规划师、总景观师魏伟从人、自然与城市三者的关系进行切入,带来了题为《连接人与自然——高密度城市的公园社区》的主题演讲。他谈到景观不仅是一个专业,更是一种解决方案、途径和方法论。首先需要从思想上承认人和自然不可分割,并在策略上打破边界与行业壁垒,在实践上考虑未来城市与环境问题的综合解决方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连接人与自然”的主题。随后他以景田北项目为例,提出“更分散、更均衡、更温馨、更可达”这4种设计策略,以及“整个社区就是一个大花园”的设计目标,并在最后再次强调了在设计中“连接人与自然”的使命愿景。

  

  从场地到场所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多义景观规划设计事务所主持设计师林箐带来了题为《从场地到场所》的主题演讲。她指出场地是设计的基础,是设计的源起。每一块场地都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物质空间,景观设计的过程就是以场地特征为基础,寻找景观发展的新线索。通过补充、调整要素,加强景观结构,凸显自然特征,将场地转变为具有特定功能、空间和氛围的场所。她还指出只有当设计要素与场地特征紧密结合、融为一体时,才能形成新的具有独特感染力的景观,场所精神才能产生。随后她分享了获奖项目第11届江苏省园艺博览会博览园未来花园景观设计项目的设计思路——在保留矿坑特色的同时,将原有的采石场设计成“未来花园”,营建富有场地精神的景观,让原有的场地焕发生机。

  

  童梦奇缘

  中国美术学院建筑学院风景园林系副系主任、副教授,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教师分院副院长沈实现以《童梦奇缘》为主题,详细讲述了获奖项目杭州少年儿童公园综合整治工程设计过程与思考。沈老师受《林间最后的小孩》一书的启发,以让儿童回归自然为主旨,探索一条传统公园低成本有机更新的途径,并通过四个维度对改造进行阐述:尊重原有设计、微创改造,保留历史记忆;通过对大台阶进行巧妙改造和无动力设施设计,让孩子们融于自然、体验自然;发挥毗邻动物园的优势引入小动物的自然教育,培养孩子们的好奇心;在施工过程中采用多项措施以较低造价最大程度保证建成效果。“改园更比改诗难”,项目历时八年终于成功落地,最后沈老师以“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与众同行共勉。

  

  穿越山海,徒步鹏城

  ——深圳鲲鹏径规划设计及实施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规划师、城市景观规划设计院院长于光宇以《穿越山海,徒步鹏城——深圳鲲鹏径规划设计及实施》为主题,他从深圳四十年的特色生态之路谈起,在“山海连城、公园深圳”的背景下,指出远足径的价值意义,远足径作为“一脊”的实施抓手,通过全境山海连城生态游憩网络的贯通,以低成本与生态性兼得的方式,实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示范,他从生长、生态、生活、品牌4个方面解读了深圳远足径的独特魅力。最后于院长结合深圳市远足径的建设经验,分享了东西涌远足径、“七三”科考巡护径两个落地项目,进一步讲述品牌性远足径线路的建设要点和亮点,并希望结合项目经验在未来为市民提供更多“人-自然-城市”融合共生的生态产品。

  

  景观的时间性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王向荣教授以《景观的时间性》为题,讲述了时间的叠加对景观的影响。从几个国外经典案例引入,指出我们所看到的景观都是从过去到未来演变之中的一个阶段,是无始无终的,人类的干预只能改变当下这个时间点的景观,而实际上一旦人退出干预,景观就会自然演变为另外一种模样,甚至比原来的风景更具有独特性和多样性。因此在这个认识下,我们设计师需要适应而不是阻断这个演变。王教授以杭州江洋畈生态公园、南宁园博园采石场和江西永新县城更新改造等实践为例,阐明设计师应维护景观的时间演变,保留时代留下的痕迹,为文化和自然演变创造更有利条件,而非通过抹杀其时间性得到一个不变的结果。

  

  可回收的花园

  大小景观创始人钟惠城带来了题为《可回收的花园》的设计分享。他从当前中国花展的发展与困境谈起,点出目前国内花展存在规模大、造价高、生命周期短等问题,由此引出了“可回收花园”的概念,并按照建造时间的先后以浪花园、漩花园、齿轮花园3个项目进行了案例分享。他谈到花园的组成部分应当是预制化、模块化、易装易卸的,由此可延长花展的生命周期并实现可持续。随后他通过分享塑料之家与湾畔公园2个项目,展现了不同材料在景观中应用的可能性。最后他表示设计的力量不仅在于对美的追求,更在于如何通过设计为社会带来积极深远的影响,用设计的力量关注社会与民生。

  

  城市更新中的公园复兴

  翡世景观合伙创始人、FISH ART LAB设计主理人潘山以《城市更新中的公园复兴》为题展开演讲,分享了上海虹桥公园改造项目的设计思路——保留公园的大树结构,梳理下层视觉,使视野通透;对场地做减法和梳理,考虑场地的延续性,提升整个板块和周围的气质以及视觉影响。他指出该公园设计了创新的艺术节点,使用了新的材料,如“虹桥源亭”采用的ETFE膜材可以呈现出水立方一样的光影变幻效果。对于一个小公园的设计,不仅有景观的手法,还有雕塑、建筑、家具等的设计手法,我们可以去延伸和拓展的空间非常大。面对行业现状,潘山先生给出的解题思路是增加阅读量,作为设计师不断积累阅读有利于发散性思考。

  

  界·非界

  翡世景观合伙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成环境技术中心副主任、景观学系副教授汪洁琼以《界·非界》为题,根据从空间破界、时间跨界、感知融界三个方面全方位解读了上海中山公园万航渡路段开放与更新项目实践。汪老师首先从公园城市规划的角度指出,所有有条件的城市公园都应实现全时段开放,而后在设计中针对现状问题,提出通过打破围墙、改造入口形成空间的“破与立”;通过链接遗产回应历史和基础设施景观化处理形成时间的“跨与合”;通过开展生态教育实现公众参与,达到生态与情感的“交与融”。这为我们在新时代如何探索老公园开放,从城市公园转变为公园城市提供了经典案例。

  

  曹杨百禧公园

  上海市园林设计研究总院第二设计研究院设计总监、博士、高级工程师王希智分享了题为《曹杨百禧公园》的演讲。他指出曹杨百禧公园采用了“记忆、缝合、新生”的设计策略,打造“一廊、两翼、六区、多景”的景观结构。具体设计有以下几点。1)记忆:延续场地原本的记忆,保留废弃菜场围墙、铭牌,通过设计融合艺术元素,将历史形成一条完整的故事线;融入月台概念,营造等候、嬉戏空间,以抽象的方式保留铁路的记忆;此外,结合曹杨新村的其他历史元素衔接记忆脉络。2)缝合:缝合割裂的城市空间与自然生态,重新衔接生态环境、景观形象与邻里联系。3)新生:融入新的元素新的技术与思维,打造具活力的居民服务节点,赋予场地新的生命。

  

  风景园林视野中的历史环境活化再生

  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高伟以《风景园林视野中的历史环境活化再生》为题,对华南农业大学乙组膳堂保护修缮及活化再生设计作了详细介绍。面对现状重重难题,设计团队协调整体风貌及对建筑本体进行修缮,并以“藏书园林”为设计定位将室内空间园林化、更新活化;同时借鉴中国传统养生智慧,在户外环境打造融合校园文化的岭南本草植物疗愈空间。该设计在校园历史环境中重构了自然与文化的相关性,丰富了校园社区的生物文化多样性,是一次以风景园林手法主导历史环境更新的精彩实践。

  

  3D智能设计在景观设计工作流中的应用实践与探索

  D5市场与运营总监蒋嘉诚以《3D智能设计在景观设计工作流中的应用实践与探索》为题做了主旨演讲。他首先对D5团队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围绕“D5渲染器如何通过不断产品化的迭代辅助设计师清晰呈现与传达设计理念”展开论述。他运用动画呈现了D5团队基于实时渲染+AI人工智能+PCG程序化内容生成技术所实现的功能优化,如提升表现力、场景智能创建等。随后以对景观设计工作流的研究为例,展现了基于AI+PCG技术的D5渲染器如何在三维空间里完成景观设计和推敲的过程。最后他谈到技术是实现创意自由的工具,并希望未来可以让更多人随心所欲地描绘设计想象和表达美好。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之风景园林实践

  笛东董事长、首席设计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注册城乡规划师袁松亭带来《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之风景园林实践》主题演讲。他指出,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ature based-Solutions, NbS)的核心理念及其相关准则与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高度一致,并因其独特的定位和综合优势在国际上日益受到广泛认可。我国政府更是积极全面地将NbS理念融入到地方治理和政策制定中,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袁松亭先生以安徽国家滨湖湿地公园、全球近自然经营示范区——北京密云五座楼林场、朝阳来广营城市森林公园”为例,分别围绕自然修复、自然营建、自然体验三个主题,深入分享了笛东在不同尺度下如何积极推动NbS理念与风景园林实践的融合,以及在这一过程中积累的相关研究和实践经验。为持续拓展行业的专业广度和深度,也为行业更有效地应对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挑战提供了新的探索方向。

  

  利他思维下的北京北中轴绿楔连通研究与实践

  ——以奥北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及分期建设为例

  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孔宪琨发表了以《利他思维下的北京北中轴绿楔连通研究与实践——以奥北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及分期建设为例》为题的演讲。他从北京中轴和绿楔建设讲起,提出“回天”地区存在空间不平衡、时间不匹配、机制不健全的问题,提出立足“利他主义”来指导城市建设。随后他顺应此价值观,将利他思维聚焦在奥北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和分期项目建设上,提出了连通、融合、留余三大设计策略,并谈到应整体统筹新建项目和建成项目的关系,以融入广域绿色网络。最后他再次强调了作为设计师应当秉持利他思维,体现人文关怀,使城市与自然联动,当下与过去和未来联动,同时提出“相逢的意义在于彼此照亮”的设计展望。

  

  景观让城市更美好

  中国院生态景观院书记、院长,正高级工程师刘环以《景观让城市更美好》为题作主旨报告,指出园林景观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文化、生态文明、艺术文化层面具有多项作用和价值,能提升市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需要多专业协同一体化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刘院长提到,景观、建筑、交通等构成城市的图底关系,与人共筑城市中的风景,我们对于景观问题的处理可以分为从无到有创造新场所,以及借题发挥进行更新两个类型,需要致广大而尽精微的设计精神。刘院长系统梳理了中国院生态景观院20年来从设计到落地实践的过程,举例说明生态与绿色发展和文化与传承利用的两个相互作用关系。未来仍然需要我们用更系统的思维解决城市的问题,让城市更加美好,景观的未来依然在路上。

  

  低碳的风景

  ——深圳零碳公园设计实践

  AUBE 欧博设计董事、总景观师祝捷以《低碳的风景——深圳零碳公园设计实践》为题,分享了深圳零碳公园项目。祝捷指出项目特点在于留存场所自然特质,低冲击、低碳、低成本。公园应用了LID低冲击开发、低碳植物设计、低碳工艺材料、低碳能源利用、低碳科普运营和海绵城市等设计策略,将人、动植物、自然环境融合,打造出一个融入原生环境的“零碳”主题公园。这个项目从建造设计、运营维护到未来的重建回收实现了全生命周期的低碳。祝捷指出面对城市发展,每一块土地都弥足珍贵,我们的设计应该适度、适应、适合;面对行业环境,我们应该正向看待,思考并实现场地最大化的回收利用,让低碳成为时间和生活的“风景”。

  

  快城慢河——通化县乌拉草沟河

  城市基础设施景观提升

  水石景观项目总监王慧源以《快城慢河——通化县乌拉草沟河城市基础设施景观提升》为题做了项目分享。她从三大设计策略入手介绍项目:首先通过城市编织、梳理交通的方式重塑河道、城市和人的关系,打造人行友好街区;关注社区健康,构建多类型的功能空间,并以此连接商业实现业态激活,同时将设计结合教育,创造包容、公平、活力的环境,以此激发城市活力;通过综合管网处理、雨水花园等手段对河道进行生态修复,提升河道复原力。在具体工程方面,她谈到在慢河部分打破原有泄洪渠割裂城市的格局,将河道断面扩宽,降低水的流速,使市民更好、更安全地与水进行互动;同时将原有的直立驳岸改为台阶式亲水驳岸,真正做到让河道回归市民生活,让人们享受城市慢时光。

  

  营自然生境、展柔韧之魅

  ——深圳仙湖植物园苦苣苔园设计

  深圳媚道风景园林与城市规划设计院植物景观总工程师、副总景园师谢晓蓉以《营自然生境、展柔韧之魅——深圳仙湖植物园苦苣苔园设计》为题进行了演讲,提出了营自然生境,展柔韧之魅的主题。谢晓蓉指出深圳仙湖植物园苦苣苔园设计项目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尤其是珍稀濒危物种保护保育展示方面的成功实践。该项目是全国唯一的集保育、展示、科普、互动等功能于一体的户外综合性苦苣苔科植物专类园,建园至今已收集展示苦苣苔科植物近500种。设计巧妙解决了地块狭长、东临陡坡、无建筑指标等现状难题,模拟喀斯特地貌、岩洞、溪流等微缩景观,利用各区域地形、光照等特征巧妙搭建了苦苣苔科植物的专类生态展示系统,再创了自然生境,实现了自然展示;形成了以岩石为主体的空间构架,并结合植物自然生境将场地分为两大功能区、五大展示区。仙湖植物园苦苣苔园弥补了国内外苦苣苔专类园的空白,是植物园物种保育、生态建设及生态科普的重要一环。

  

  人文关怀视角下的空间设计实践

  奥雅股份北京公司总经理、注册城乡规划师,文旅项目操盘手张美佳以《人文关怀视角下的空间设计实践》为题,介绍了唐山南湖梧桐广场提升改造项目。面对景观要以何种方式介入才能以低成本激活空间这一问题,设计团队认为这个空间不仅要有创意,更应实用、从市民的使用需求出发,借助公共艺术激发场地活力。她提出,设计师在设计时需要具有旺盛的同理心,解决好“一老一小”的实际使用问题,重塑园林空间设计的价值,并提出设计师心中应该有一条“微笑曲线”,时刻保有逐梦的心态,即“享”与“乐”,包融自然、需求、童心的多种可能性来塑造空间,不止步于景观设计师,更要成为场景规划师。最后张女士发出呼吁:若能保持对行业、对设计的热爱,相信能持续产出更多更好的人文主义的作品。

  相互链接的催化剂

  ——城乡社区的参与与社会公平

  易亚源境创始人、首席景观师,乡聚公社联合创始人俞昌斌以《相互链接的催化剂——城乡社区的参与与社会公平》做了主题演讲。他先后展示了2016—2023年期间,团队在上海崇明乡聚农舍的几十个活动以及空间更新等设计作品。他谈到有3种方式可以把城市和乡村联系到一起:连接城市和乡村双方,人首先生活在土地上,其次才生活在城市里;连接人与文化科技,通过如展览、光绘、麦田怪圈等各种文化活动与人进行连接;连接人与时间,每年创作不同的故事和主题,让大地艺术持续下去。最后俞昌斌强调城市人应当回馈乡村、融入乡村,感受乡村之美。

  

  大树学园:重塑儿童成长的自然空间

  WEI STUDIO 理事常骥亚以《大树学园:重塑儿童成长的自然空间》为题分享了坪山儿童公园项目。她指出公园的设计秉持着绿色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让儿童亲近自然。项目以原生态、近自然、少迁树为原则,完全保留了建设范围内原有的荔枝林,并梳理了底层植被,营造了林下亲子游乐空间,在有限空间内实现了趣味和自然的融合,最大化释放儿童自然天性。项目贯彻了“公园20分钟效应”,让人们的心灵得到治愈。常骥亚理事还指出应对当前发展,我们应该在城市中进行精耕细作的实践,让城市颗粒度更加细腻。

  

  永康绿康丽州家园认知症花园景观设计

  SUM景观主创设计师、高校青年教师孙丹丹以《永康绿康丽州家园认知症花园景观设计》为题,讲述了一个关注认知症群体的全方位探索与实践。孙女士分享了团队调研认知症老人能力特征的经历,通过分析认知症康复景观设计的设计痛点,针对视觉通透性、安全性等需求总结出七大设计策略,并基于此,运用五感疗法、园艺疗法等理论在花园中设计了五大感知板块,对设施进行了适老化改造,并编写花园使用手册让老人易于理解和使用花园。项目竣工后,团队还通过后续回访和追踪,优化和完善日后适老化和认知症花园的设计,希望在后面的相关项目中不断更新设计策略和手法。

  在公园中建城市

  BUILD A CITY IN THE PARK

  开幕当天,同期举办了第二届LA风景园林奖颁奖典礼,共39个优秀设计作品得到表彰,山水比德作品贵阳铁建城饮马湖公园获颁“社区贡献奖荣誉提名”。饮马湖公园是山水比德深度拓展产城融合、城市更新综合开发业务的一次重要实践,我们立足土地属性,对饮马湖公园的路网交通、生态绿色、可持续发展、产品设计、产业配套等进行一体化设计,与贵阳铁建城共同打造健康生活+文旅休闲微度假目的地,引领贵阳城市功能与生活方式升级。

  

  在城市公园里的狂欢|贵阳铁建城饮马湖公园

  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践行者、科技创新的探索者以及绿色发展的倡导者,山水比德将一如既往地秉承专业精神,不断创新,不断超越,加强行业间交流合作,与风景园林行业的同仁们携手并进,为中国本土风景园林领域的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