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安科技上市5年以来,于2023年出现首次亏损,其主要业务为减隔震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
以隔震支座起家
震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于2014年完成股改。其第一大股东现为北京华创三鑫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系李涛现任震安科技董事长。
震安科技于2019年3月29日在深交所上市,发行股票2000万股,募集资金合计3.8亿元,主要用于改造其原有的减隔震产品生产线。其股价于2021年8月30日达到最高,为105.63元/股(前复权),2024年8月7日收盘价为8.33元/股,较历史最高点降低了92.1%。
2021年3月,震安科技发行了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合计2.9亿元,用于新建位于昆明空港经济区的减隔震产品制造基地。2022年9月,震安科技又向富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定向发行股票456.9万股,募集资金合计2.5亿元,用于阻尼器制造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等。
震安科技是国内较早研发隔震产品的企业之一,2016年以前90%以上的收入都来源于隔震支座。自2017年起,震安科技开始逐步开拓减震产品市场,加大消能阻尼器的生产销售,其2017年收入占比10.3%,较上年增加了8.9个百分点。2017年—2023年,其消能阻尼器的收入占比逐步增长,增长至2023年的27.1%。
震安科技拥有1个院士工作站,逐步掌握了橡胶配方、金属表面处理工艺等多项核心技术,其生产的隔震橡胶支座的性能高于国标要求,并主编了云南地方标准《建筑工程叠层橡胶隔震支座性能要求和检验标准》。
![](https://newspic.finchina.com/2024/2024-08/2024-08-16/807fb39cdf-d007f7e1e62b8c86cdfeb6d307657fc5.jpg)
相关政策逐步完善
我国地处欧亚板块,受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的影响,是个地震多发国家。除贵州和浙江外,我国其他省份都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60%的省份发生过7级以上的地震。地震通常给建筑物带来毁灭性的破坏,直接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因此提高建筑物的抗震防灾能力至关重要。
传统的抗震技术主要为“以刚克刚”,通过增加钢筋、混凝土等材料的使用量,增强建筑结构的强度和刚度从而抵抗地震。而减隔震技术则是“以柔克刚”的柔性抗震,通过在建筑结构上设置耗能装置或隔震装置等,消耗或隔离进入建筑结构的地震能量,以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相较于传统的抗震技术,减隔震技术抗震效果更好、成本更低。
2021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要求位于高烈度设防地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机构、儿童福利机构、应急指挥中心、应急避难所、广播电视等建筑在新建或进行抗震加固时,应采用隔震减震等技术,保证其抗震性能符合抗震设防强制性标准。
该条例实施之前,我国对建筑减隔震技术的应用仅为“鼓励式规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14年发布的《关于房屋建筑工程推广应用减隔震技术的若干意见(暂行)》提出,鼓励重点设防类、特殊设防类建筑和位于抗震设防烈度8度(含8度)以上地震高烈度区的建筑采用减隔震技术。
相对于其他省份,云南地震发生频率较高,对减隔震技术的关注较早,相关政策较完善。早在2008年,云南省政府就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预防和处置地震灾害能力建设十项重大措施的通知》,要求在地震重点危险区和重点监视防御区的县级以上医院、学校、幼儿园等人员密集场所,救灾物资储备库、博物馆、机场、桥梁等重要工程建筑物,党政机关等重要目标单位,重大通信和电力设施等,推行隔震垫减隔震技术。2016年,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印发《云南省隔震减震建筑工程促进实施细则》,对隔震减震装置的生产、检测、施工、验收等环节提出技术要求。
![](https://newspic.finchina.com/2024/2024-08/2024-08-16/807fb39cdf-4e68fe25378ce1f53e2b613bedba9d74.jpg)
盈利能力减弱
震安科技生产的减隔震产品主要用于大型机场、医院、学校、地产、LNG储罐等,其成立以来将减隔震产品陆续销售至北京大兴机场、乌鲁木齐总医院、文山十四中、玉溪公租房、唐山曹妃甸LNG储罐等项目。
随着省内外业务的拓展,震安科技营业收入逐步增加,由2016年的3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9亿元。2023年,由于其减少对资金回收较差项目的销售,加之减隔震产品销售价格下降,其营业收入降低至6.9亿元。
震安科技下游客户主要是建设项目的施工方等,受建筑行业景气度影响,其现金收入比率大幅下降,由2020年的97.4%下降至2021年的77.5%。2023年,震安科技调整销售策略,其现金收入比率回升至98.9%。
2016年—2022年,震安科技累计实现净利润6.9亿元,其中净利润最高为2020年的1.6亿元。由于毛利率下降、期间费用较高、计提较大信用减值等因素,震安科技于2023年出现上市以来首次亏损,净利润为-4124.5万元。
震安科技2021年以前的毛利率均保持在50%以上,由于近年来其收入占比最大的隔震产品销售价格下降等因素,其毛利率逐年下降,由2021年的41.7%下降至2023年的34.5%。其营业成本主要包括原材料、人工费、电费等,其中原材料主要为钢材、橡胶、铅锭等。2021年—2023年,其隔震产品成本小幅下降,平均成本由1万元/套下降至0.9万元/套,销售收入下降较大,平均单价由1.8万元/套下降至1.4万元/套,毛利率由41.6%下降至33.6%。
期间费用的增加,对震安科技净利润造成一定的侵蚀。作为拥有多项专利的高新技术企业,震安科技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逐年增加,由2021年的3.6%上升至2023年的6.1%。2023年,其加大隔震产品性能提升及产品检测系统等研发项目,发生研发费用4197.2万元,较上年增长46.6%。由于其2021年—2023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均为负,故其经营周转主要依赖外部融资,财务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由2021年的0.3%上升至2023年的3.7%。
因建筑施工方等下游客户付款能力下降,震安科技应收账款余额逐年增加,由2016年末的1.2亿元大幅增加至2023年末的8.7亿元。2021年—2023年,其分别计提了2191万元、5559.2万元和5383万元的信用减值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