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中国VC教父”,华大智造首登科创板便在资本市场掀起不小的热潮。作为国产测序仪第一股,华大智造近两年趁着疫情的东风业绩不断突进,而即便如此累计未弥补亏损仍居高不下,而疫情趋增业绩增长又将持续多久?
2017年华大基因上市,市值一度突破千亿大关,被称为“基因界的腾讯”。时隔五年,华大智造上市,同样拥有“华大”血统的华大智造也迎来了开门红。
早间开盘,华大智造股价高开107元/股,上涨22.34%,截至晚间收盘,华大智造股价上涨14.71%,总市值报413.1亿元。
作为华大基因实控人汪建的第二家上市公司,华大智造的问世便吸引了一众资本大佬为其站台,其中不乏IDG资本创始人,有“中国VC教父之称”的熊晓鸽。
陪跑多年的IDG资本在2020年5月底华大智造的B轮融资中领投,此外还获CPE、华兴新经济基金、国方资本、华泰紫金、钛信资本、上海赛领、基石资本、上海鼎峰、国泰君安创投等跟投,共获10亿美元融资。
招股书显示,华大智造以仪器设备、试剂耗材等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主要业务,从当前国内市场来看,基因智造仪器多被国外厂家垄断,而华大智造的上市也给了进口厂家不小的压力。
“国产测序仪第一股”问世
2017年,华大基因顺利上市,一度创下千亿市值神话。怀揣“基因”梦,今年9月9日,基因测序设备龙头华大智造在科创板上市,这也是华大基因实控人汪健创立的第二家上市公司。
招股书显示,华大智造与华大基因同属于基因测序产业链,其中华大基因位于中游,主打基因检测服务;华大智造则位于上游,主营基因测序仪与试剂耗材。
背靠华大基因光环,2016年华大智造成立后便收购美国Complete Genomics公司获取核心专利技术,华大智造组建了自己的测序仪研发团队。
从当前国内市场看,华大智造、Illumina(因美纳)、Thermo Fisher(赛默飞世尔)三家所采用的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市场占有率超过90%,目前占据主要市场份额。
其中Illumina被称为全球基因测序仪寡头,一度占据全球70%的市场份额,90%的基因测序数据由其设备提供,而华大智造的问世无疑给了Illumina不小的冲击。
而技术靠买也给华大智造带来了不小的麻烦。自2019年以来,Illumina及其子公司在中国境外对华大智造及其子公司、经销商、客户发起多起涉专利、商标侵权诉讼案件。涉诉国家和地区包括美国、德国、比利时等12个国家和地区,在这些诉讼中,部分诉讼华大智造败诉,相关产品被禁售,一些诉讼被驳回,还有一些诉讼还在审理中。
而就在此次上市前,7月大智造宣布,与Illumina就美国境内的所有未决诉讼达成和解,Illumina向华大智造赔偿3.25亿美元,承诺未来三年都将不会就专利侵权以及违反美国反垄断法或不正当竞争起诉华大智造及其客户。
此后8月起,华大智造也开始在美国销售其基于CoolMPS技术的相关测序产品,并将于2023年1月开始销售StandardMPS相关测序产品。
从当前公司业绩来讲,华大智造2019年、2020年、2021年营收分别为10.91亿元、27.8亿元、39.29亿元;净利分别为-2.39亿元、2.56亿元、4.76亿元;扣非后净利分别为-1.3亿元、2.4亿元、4.93亿元。
2020年,华大智造首度扭亏为盈。2022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为23.61亿元,同比上升20.52%。
而即便如此,业绩规模来看,华大智造离Thermo Fisher和Danaher Corporation等国际巨头的营收与盈利规模还有较大距离。
此次IPO,华大智造发行价为87.18元/股,上市前总市值就已突破360亿元。其发行市盈率74.47倍,显著高于36.17倍的行业平均市盈率。
但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当下华大智造已经成功扭亏,但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未弥补亏损仍高达17.31亿元,主要由同一控制下合并及经营性亏损构成。
“中国VC教父”背后站台
追述五年前,华大基因上市之初,一度斩获18个涨停,市值一度突破千亿大关,而随着行业红利逐渐消退、政策变更以及新冠赛道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华大基因逐渐跌落神坛,截至9月9日晚,华大基因总市值仅244亿元。
但创始人的“基因梦”却未曾停歇,华大智造的创立也覆盖了基因检测行业的上游业务形成了“华大”的闭环。
前有华大基因的背书,华大智造凭借其“华大”血统在登陆二级市场前,便备受资本市场瞩目。悉数华大智造上市前的融资经历,股东名单之列更是出现了“中国VC教父”之称的熊晓鸽。
2019年5月,华大智造迎来首轮战略融资,融资规模超过2亿美元,投资方为中信金石、松禾资本、东证资本等多家知名机构。
2020年5月,华大智造宣布完成超过10亿美元B轮融资,其中领投方正是IDG资本,此外还有CPE,华兴新经济基金、国方资本、华泰紫金、钛信资本、上海赛领、基石资本、上海鼎峰、国泰君安创投等跟投。
除此之外,据招股书披露,华大智造还进行过几次增资扩股,在2020年上半年,华大智造通过增资或股权转让,新增机构投资者超过40位。
IPO后,汪建旗下智造控股持股37.04%,汪建旗下华瞻创投持股为10.03%,合计持股近50%。
而IDG资本不仅在资金上给了华大智造支持,其在业务发展上更是提供了诸多助力。
早前公司成立之初,IDG资本凭借投资布局和资源积累,邀请来半导体领域的专家院士和产业内上市企业,为华大智造做内部分享论坛。在业务拓展方面,IDG资本帮助华大智造对接海外客户,拓展市场;也与华大探讨合作基金,联合投资和联合培养华大智造供应链上的关键节点企业。
作为全球领先的投资机构,IDG在全球范围内投资超过1000家优秀企业,在创新医疗领域更是投出了一众明星企业。
数据显示,近五年内IDG资本投资了约70个项目,集中在生物医疗、器械诊断、CXO领域、人工智能等细分赛道,并关注政策驱动下创新医疗模式带来的机会。以主动投资的角色,参与到多家医疗企业的发展中。
疫情驱动业绩大增持续多久?
华大智造的崛起也着实吃了一波新冠疫情的红利。
招股书显示2019-2021年以及2022年上半年,华大智造实现营业收入分别约为10.91亿元、27.8亿元、39.29亿元、23.61亿元;对应实现归属净利润分别约为-2.44亿元、2.61亿元、4.84亿元、3.44亿元,业绩在2020年度扭亏为盈。
然而其背后也离不开新冠疫情相关的业务助势。从华大智造的业务板块来看,基因测序仪业务、实验室自动化业务占比较高。
2019-2021年,基因测序仪业务实现营业收入分别约为10.01亿元、6.15亿元、12.76亿元,占比分别为92.44%、22.34%、32.76%;实验室自动化业务实现营业收入分别约为5897.33万元、20.62亿元、21.93亿元,占比分别为5.45%、74.87%、56.27%。
而就在全球疫情爆发的2020年起,华大智造的实验室自动化业务收入占比出现大幅走高。据华大智造介绍,公司实验室自动化板块2020年收入较2019年增长20.03亿元,该板块收入中与新冠疫情相关的收入为19.51亿元,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70.85%。
据华大智造介绍,公司的实验室自动化业务板块疫情相关收入主要是向疾控中心、海关、第三方医疗检验机构、企业、政府机构等单位销售实验室自动化仪器、新冠病毒核酸提取试剂及相应耗材等产品的收入。
整体来看,过去两年华大智造与新冠疫情相关的收入金额分别为19.85亿元和23.44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1.41%和59.67%。非新冠业务收入在2021年金额为15.84亿元,虽高于2020年同期非新冠业务营收,但也不及新冠业务的营收。
此外,在疫情趋于稳定的今年,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约为31.61亿元,同比下降13.3%;对应实现归属净利润约为6.06亿元,同比下降44.21%。
而在国内疫情稳定的后疫情时代,吃不到疫情红利的华大智造也开始专注全球化的发展布局。当前华大智造产业布局辐射全球。
据统计,截至2021年12月31日,华大智造业务遍及六大洲超过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设立14个子公司,服务用户超1300个,并在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科研、生产基地及培训与售后服务中心。
在此背景下,公司的境外收入比例也逐步提高。2021年,华大智造在中国大陆及港澳台以外地区的收入占比分别为9.34%、67.49%和54.31%,公司海外市场收入占比快速增长。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华大智造及其子公司拥有的主要专利共计475项,境内专利217项,境外专利258项。
根据Markets and Markets的报告预计到2030年,全球基因测序仪及耗材市场将达到245.8亿美元的市场规模,中国基因测序仪及耗材市场将达到303.9亿元的市场规模,华大智造作为业内龙头或将迎来业绩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