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华大基因(300676)内幕信息消息披露
 
沪深个股最新内幕信息查询:    
 

比起饶毅“打假”尹烨,投资者更应担心华大基因的后继乏力

http://www.chaguwang.cn  2022-08-01  华大基因内幕信息

来源 :王五说说看2022-08-01

  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最近和“网红”股华大基因的副董事长尹烨打起了嘴仗,双方你来我往好不热闹,重点围绕着华大基因的一款益生菌类产品,有着“学术打假斗士”之称的饶毅怒批尹烨的科普内容错漏百出,为了带货忽悠老百姓。

  尹烨也不是省油的灯,直接回怼,“作为集团CEO连自家这么有实力的好产品都不卖,那还合格吗?”

  该表态不仅力挺公司的益生菌类商品是好产品,还暗示作为合格的公司高管未来还会继续宣传。

  

  够不上“卖假药”的程度但可能存在虚假宣传

  双方的焦点在一款益生菌类产品上。

  益生菌对人体肯定是有好处的,但益生菌类产品就不一定了,至少还没有明确的学术研究证明某家公司的产品能够有这样的功效。

  因此,这类产品通常是以保健品和普通食品的身份存在的,并非药品。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生产、销售假药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处三年至十年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中国法律对于卖假药的处罚是相当严厉的,最高刑罚为死刑,历史上也不乏因生产、销售假药被判处重刑的案例。

  

  当然,就像前文说过的那样,益生菌类产品达不到药品级别,再怎么说华大基因和尹烨也够不上“卖假药”。

  既然不是药品,在产品介绍与宣传过程中就不能出现“治疗某种疾病”之类的描述,否则将会误导消费者,客观上提高公司产品的销售量,这应该是饶毅的重点所在。

  作为华大基因的副董事长,尹烨在介绍公司益生菌类产品时是否存在虚假宣传,在科普视频里是否夹带私货?

  期待两位生物医学领域的大咖给出更多直接信息,非专业人士坐着吃瓜就行。

  

  “网红股”业绩连年下滑,主营业务难以撑起800亿元市值

  华大基因成名于2020年,适逢新冠肺炎肆虐全球,以核酸检测、新冠测试试剂盒为主的新冠病毒检测类产品受到市场热捧,需求大增带来的是公司经营业绩的暴涨。

  2020年华大基因实现营业收入83.97亿元的同时赚得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20.9亿元,相比于2019年,营收与净利润分别同比上涨199%和656%,公司股价随之坐上了火箭,7个多月里从60元最高上涨到196元,市值超过80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华大基因2020年83.97亿元的营业收入中有55.63亿来自新冠肺炎相关业务,如果去除这一块收入的话全年营收为28.34亿元,与2019年的28亿元相比几乎一模一样。

  也正是由于单一突发事件对华大基因的业绩影响太大,市场担心“潮水褪去”后华大“原形毕露”,2020年7月后股价开始一路下滑,800亿元市值缩水至目前的256亿元。

  

  2021年随着全球疫情的逐渐平稳,对于新冠检测方面的需求大幅下降,再加上核酸、抗原测试价格一降再降,华大基因业绩出现波动。

  根据公司2021年财报显示,华大基因2021年全年录得营业收入67.66亿元,同比下降19.42%;净利润为14.62亿元,同比下降30.08%。

  营收与净利润同时下滑且净利润下滑比例超过营收说明了两个问题。

  一是新冠检测业务对华大基因的业务变动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二是新冠检测业务的利润率较高。

  

  销售费用增加、研发费用下降,尹烨谋求短期收益

  7月14日,华大基因发布了2022年上半年业绩预告,净利润相比于2021年同期再降33.7%-46.59%,相比于最辉煌的2020年更是无法同日而语。

  业绩下滑在意料之中,不过,业绩预告里的一句话透露出华大基因的一大隐忧。

  在分析今年上半年净利润下滑时华大基因的公告提到,“报告期内,公司基于新冠相关的业务收入较 2021 年同期较高基数有所下降,常规业务较 2021 年同期略有下降。”

  

  新冠业务收入下降是必然的事情,但常规业务居然也在下滑,这就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了,当新冠完全褪去后华大基因的营业收入以及净利润是否会因常规业务下滑比2019年还要低呢?

  这是华大基因最令投资者担心的地方,也是尹烨将精力放在直播带货益生菌类产品上的重要原因之一,必须尽快为公司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以弥补主营业务的全方位下滑。

  从华大基因销售费用与研发费用的变化中我们也能够清晰地看出这点。

  

  2021年华大基因在研发上投入了4.87亿元,相比于2020年少了21.38%;销售费用方面,全年花费12.38亿元,高出2020年14.82%。

  对比发现2020年华大基因的销售费用高于研发费用4.59亿元,2021年这个数字扩大至7.51亿元。

  一家高科技生物公司,销售费用不仅连年高于研发费用,两者之间的差距还在不断拉大,华大基因的短期战略已经非常明显了。

  通过多宣传、多做广告,甚至由公司副董事长亲自上场加入营销也要维持住营收,哪怕降得慢一点也行。

  

  股价是对公司未来预期的反映,没有“未来”何谈“涨价”

  研发对于公司来说往往是一把双刃剑,高研发投入可能会在未来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但代价是短期内的业绩下滑,投入的研发费用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连个响声都听不到。

  相反,营销方面的支出经常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当某款产品成为爆款后不仅能够迅速收回前期投入的销售费用还能赚到不少利润。

  要长期发展还是短期收益是摆在公司决策者面前的两条路径,确实不太好选。

  

  不过,我认为上市科技公司应该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原因有二。

  一是科技公司最终是要靠核心技术吃饭的。

  营销不是不重要,但对于科技公司来说产品的与众不同更加重要,而要做到与众不同就必须拥有核心技术。

  我们熟悉的华为基本上不太花钱在营销上,但人人都知道华为,拥有核心技术的产品本身就是最好的营销,靠着销售费用堆积起来的名气“保得了一时,保不了一世”,更不要说遭到专家口诛笔伐后带来的负面效应了。

  

  二是股价反映的是公司未来的价值。

  投资人也好、上市公司也罢,不关心股价是不可能的,部分上市公司的战略部署就是围绕着股价展开的。

  那么影响股价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呢?是人们对公司未来发展的预期。

  在特斯拉连年亏损的那几年里这家公司的股价并不低,市值也要几千亿美元了,特斯拉维持着高股价完全是因为市场看好公司的未来,而特斯拉的未来是以旗下产品为基础的。

  追求短期收益、减少研发支出无异于杀鸡取卵,竞争对手们都在加固城池、加深护城河的时候华大基因却在背道而驰,没有“未来”的公司股价也就这样了。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查股网以"免费 简单 客观 实用"为原则,致力于为广大股民提供最有价值和实用的股票数据作参考!
Copyright 2007-2021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