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养殖巨头温氏股份(300498.SZ)发布年中业绩。上半年,温氏股份净利润-24.98亿元,同比下滑160.14%。
自2015年上市以来,温氏股份首次出现了净利润为负的情况,这也是公司成立以来亏损最多的一次。
猪肉价格持续下降,似乎已经成为当下我国猪肉市场的常态。
不过,今年上半年养殖企业呈现“冰火两重天”状态,而在同为养猪业的龙头,牧原股份(002714.SZ)的业绩预告中,上半年净利润为94亿元至102亿元。对于温氏股份来说,未来能否扭转困境,仍是未知数。
上市首亏24亿
根据温氏股份2021年半年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306.3亿元,同比减少14.81%;归母净利润亏损约24.98亿元,同比下降160.14%;“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更大,达到31.52亿元,同比下降174.75%。
实际上,自2015年温氏股份上市以来,从未出现过半年及以上亏损的情况。生猪价格的大幅回落是此次温氏股份亏损的重要原因。
温氏股份表示,今年以来,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持续恢复,生猪市场供应能力加快恢复,致使2021年上半年全国生猪销售价格连续大幅下降。
更重要的是,温氏股份今年上半年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7.12亿元,同比下降168.27%。引发市场关注。温氏股份8月22日对外表示,目前公司库存资金较为充裕。
截至2021年6月末,公司财务流动比率为1.67,速动比率为0.83,相比上年末均有提升,处于行业合理范围,偿债压力适度,偿债能力较强。
温氏股份面对原材料、产成品价格的剧烈波动,以及自去年以来持续向不利方向发展的情形,其经营模式、应对策略并没有太大改变。
据了解,目前温氏股份的原材料采购,依然采用“集中采购为主,区域采购为辅”的现货采购模式,而肉猪类产成品则采用价格随行就市的现货批发销售模式,容易出现原材料、产成品的价格波动风险。
温氏股份的的主要业务是肉鸡和肉猪的养殖和销售;兼营肉鸭、奶牛、蛋鸡、鸽子的养殖及其产品的销售,公司于2015年11月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
禽类养殖业务方面,温氏股份此次业绩较好。半年报显示,温氏股份的肉鸡类养殖业务实现收入136.59亿元,同比增长31.89%;毛利率为31.89%,同比增长24.98%。
业内人士指出,今年以来,受终端消费市场复苏乏力以及生猪价格走低的影响,肉鸡的批发市场交易状况不景气,冷藏厂的分割品走货也不佳,库存处于高位。近两年肉鸡产能过剩,种禽企业应尽可能地在供应源头进行产能控制。
“猪周期”下行
值得关注的是,温氏股份在半年度业绩报告中给出的生猪销售均价为23.33元/公斤,高于行业平均养殖成本线。温氏股份为何有如此高额的亏损?
温氏股份表示,为提高产能利用率,公司去年下半年至今年初外购了部分猪苗育肥。由于外购猪苗采购价格较高,上半年公司出栏肉猪养殖成本随之增高,这属于阶段性的异常波动。
随着生产成绩的提高,4月-6月自繁苗育肥猪完全成本呈逐月下降趋势。
作为紧密型“公司+农户”模式,温氏股份受“猪周期”影响严重。整个行业的发展也都不太好,在另两家龙头猪企的业绩预告中,新希望预计亏损29.5亿元至34.5亿元;正邦科技预计亏损12亿元至14.5亿元。
按照业内说法,中国商品猪肉的销售价存在3-5年的周期性特征,也就是常说的“猪周期”。当下,我国生猪的销售价格处于2010年以来的第三轮猪周期之中,所以生猪的价格出现了周期性的大幅度下跌。
毫无疑问,猪肉价格跌跌不休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发展。今年以来,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持续恢复,生猪市场供应能力加快恢复,致使2021年上半年全国生猪销售价格连续大幅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另一个养殖巨头牧原股份的业绩则是另一番光景。牧原股份在此前披露的2021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公告中预计,其2021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盈利94亿元至102亿元。
“下半年随着猪肉销售的旺季来临,温氏股份的亏损面应该会有所收窄,但饲料成本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还是会持续在高位,不会轻易降下来。”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
中信期货的研究报告指出,从调研养殖端、屠宰端、饲料消费端看,本轮非瘟疫情造成四川生猪存栏受损严重,预估影响幅度不低于15%,结合河南洪涝影响,预计影响三季度生猪出栏节奏,猪价有望今年8月中下旬到9月企稳反弹,四季度再度走弱。
对于温氏股份来说,如何能够控制好成本,是能否在“猪周期”中盈利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