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鼎捷科技发布致歉公告,表示公司董事刘宗长先生的父亲刘炳俊先生分别于2022年1月14日、2022年1月25日、2022年7月11日买卖公司股票,构成短线交易。短线交易所得额为-247,440.80元。
刘宗长在《关于本人亲属买卖公司股票构成短线交易的情况说明》中表示亲属并未充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未就买卖股票事项征询刘宗长先生本人的意见,纯属是自主行为,并说明将加强监督培训,保证此类情况不再发生。
可约半年前的1月27日,该亲属还进行过一次短线操作,刘宗长董事同样做出了类似承诺,这怎么解释?
而且滑稽的是,这两次短线操作均导致亏损,内幕交易都能亏损,鼎捷科技显然存在问题。
高昂的销售费用
这还要追述到2020年7、8月份,在这个时间段鼎捷软件有过一波过热的涨幅。
在2020年7月5日晚,鼎捷软件与工业富联达成股权转让协议,股权转让后,工业富联及其一致行动人将合计持有鼎捷软件22.85%的股份,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
工业富联的入股是对鼎捷软件在工业ERP行业(ERP是一种主要面向制造行业进行物质资源、资金资源和信息资源集成一体化管理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认可和肯定。投资者也极为看好鼎捷软件的前景。
于是鼎捷软件股价的从2020年7月3日的收盘价13.95元/股一路上涨到8月10日的最高价40.64元/股,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最大涨幅为191.33%,估值高达70倍以上。
然而事实与投资者的狂热相反,鼎捷软件的发展仍较为缓慢,处在“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这种高速发展的领域,在工业富联入股后,鼎捷软件2021年的利润竟不进反退。
笔者搜集相关数据,发现了一个重要原因:鼎捷软件的销售费用实在太高了。
这是鼎捷科技一直未解决的问题。作为一家软件企业,销售费用比管理费用及研发费用加起来还高,这合理吗?
如果去看看同行业的其他公司,如用友网络、浪潮科技,很容易就能看出,这些公司研发费用都是接近,甚至远远超过销售费用。
笔者奇怪于一家科技企业为何销售费用如此之高,因此细查了相关数据,鼎捷软件2021年的销售人工费为4.7亿元,而公司仅有806个销售人员,这么一算,销售人员的平均年花费居然高达59万元,而同行业公司相关费用一般约30万元。
前几年的数据更加夸张,如2019年,鼎捷软件销售人员的平均年花费约为72万元。
如此之高的销售费用是否说明,鼎捷软件严重依赖高销售费用来维持和驱动收入增长?一家靠以销售为主的科技企业怎么说服投资者相信它的未来?
《财经看点网》编辑就该问题询问了鼎捷软件证券部,并发送采访函,目前正等待回复。
短线操作为何亏钱?
编辑在采访函中还询问了董事亲属进行短线操作却亏损的原因,同样在等待答复。
据悉,该董事亲属的短线操作最早发生在2022年1月14日,他在1月14日买入股份,又于1月25日和7月11日卖出。
买入股份,意味着他认为公司的业务在2022年会迎来一波增长。
其实这也不是没有道理,鼎捷软件的销售费用正逐年降低,而2021年的虽然净利润虽然下跌,但公司营收同比增长19.52%,并且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长36.65%。如果没有疫情,2022年的第一季度,鼎捷软件的业务确实可能大涨(因为即使有疫情,鼎捷软件的营收和利润也均有所增长)。
但疫情没有如果,上海也因此封了几个月的城(鼎捷软件就位于上海)。
股市的所有板块在疫情的影响下均出现大幅下跌,上海制造业的停摆也沉重打击了公司的业务。
这也导致了鼎捷软件的股价“跌跌不休”。
上海在最近又出现了疫情反弹,由于担心未来的不确定性,乘着股价的一点回升,他在7月11日卖掉了股票,这是编辑能想到的最可能的情况。
关于具体确切的原因,我们要看证券部何时能回复采访函,我们后续再追踪报道此事。
这再次给投资者提了个醒,连内幕交易都可能亏损,自己在投资时怎能不谨慎再谨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