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证券时报2022-04-25
4月23日,蒙草生态(300355.SZ)发布2021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11亿元,同比增长14.54%;归母净利润3.09亿元,同比增长33.22%;扣非归母净利润3.04亿元,同比增长71.89%;基本每股收益0.16元,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27元(含税)。
蒙草生态近三年主要指标对比
■
数据显示,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增速和净利润均创下2018年后的新高,基本面持续向好,“再出发”势头明显。
利润率大幅提升
回款现金流均创新高
对于业绩增长的原因,公司表示主要由于生态修复项目的施工及验收、审计工作顺利,综合毛利率较上年有所提高。同时PPP项目陆续进入运营期,项目收益较上年度增加。
公司全年订单满载。资料显示,2021年公司先后在陕西、内蒙古等地区获得重大订单,全年新签工程建设合同(含中标通知书和框架协议)143份,合同金额45.80亿元,同比增长362.48%;另有技术服务、设计、苗木、肥料及苜蓿销售等合同共70份。公司现存在执行的PPP项目31个,其中25个项目已经进入运营期,2021年获得投资收益3.68亿元。
从成本方面看,公司降本增效工作成果显著,各项费用率大幅降低。公司全年销售费用为4473.74万元,同比下降28.67%;管理费用1.43亿元,同比下降7.43%;财务费用2612.49万元,同比下降84.92%。公司的利润率也借此大幅提升,2021年销售毛利率为39.32%,同比增加4.17个百分点;销售净利率为12.66%,同比增加5.06个百分点。
据悉,公司报告期内重点调整贷款规模和结构,目前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比实现了3:7的优质比例。公司还专门组建了应收账款管理部门,多种方式完成回款24.09亿元,充分盘活资产。
得益于上述工作,公司全年录得经营性现金流净额5.80亿元,为上市以来的最高值,收入质量突出。现金及等价物净增加额3.47亿元,期末在手货币资金共余8.71亿元,均为历年最好成绩。
大数据构筑核心护城河
保育繁推一体化数字种业产业链酝酿长期弹性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报告期内继续维持高强度技术研发,研发投入金额占比已连续三年提升。2019-2021年公司研发投入金额分别为6994.12万元、1.42亿元、1.8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45%、5.57%、6.22%。
“深耕才能发芽”,这既是公司的业务模式,亦是公司的研发投入理念。目前,公司以种质资源为基,大数据技术为纲,打造了“保、育、繁、推”一体化生态修复产业链体系。首先,公司通过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与评价,了解现有种质资源情况,再通过选育新品种、原种扩繁保存获得质量较高的良种;再对良种进行产量提升、质量控制并包衣丸化处理;最后推广到生态修复、草坪建植、畜牧业牧草、中药及文创等各个应用场景。
招商证券研报指出,公司的研发支出几乎不作资本化处理,公司拥有的原种等种质资源资产按照现行会计准则也无法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这导致了公司长期在种业领域的强劲科研实力无法在财务报表上呈现,未来的巨大发展潜力与独特的竞争优势容易被市场忽略。
万亿市场蓄势待发
草原碳汇开辟新增量
从市场方面看,政策指导下北方地区未来生态修复需求将维持高位。根据《北方防沙带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建设规划(2021-2035 年)》,到 2025 年完成沙化土地治理460万公顷,退化草原治理270万公顷;到2035年,完成沙化土地治理1380万公顷,退化草原治理740万公顷。招商证券研究预计到2035年全国生态修复工程的增量市场约为1.27万亿元,平均每年的市场规模约为850亿元,到2050年该总值约为3万亿元。
公司还有望受益于国家的种业振兴大战略。近年来我国草种多依赖海外进口,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已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招商证券的研究以目前平均每公斤草种3-4 美元价格、2020 年全国6.11 万吨进口量测算,进口市场总价值将达到14 亿元人民币左右。国家林草局近期正在推进出台《全国草种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 年)》,政策端继续加码预期较强,公司未来有望抢得先机。
在“双碳”目标大背景下,林草碳汇即将被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草原碳汇有望成为公司又一业绩增长点。公司凭借领先的种质资源和种业科技,具有少见的大规模林草碳汇开发能力,在选育适合西北地区的高固碳释氧植物、提升西北地区植被固碳量方面优势显著。其中,公司在呼和浩特市大青山脚下修复的敕勒川草原,对比修复前干草产量、年固碳量、年释氧量总体提高近12倍。不只是草原,蒙草生态20余年来已累计修复各类型生态面积约3000万亩,存量资源丰厚,碳汇项目潜在承揽能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