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新浪财经2025-01-16
近日,深圳市长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亮科技”)因公司治理不规范、内部控制不完善及财务会计核算问题,接连收到深圳证监局和深交所的监管函,引发市场广泛关注。此次监管行动不仅暴露了长亮科技在合规管理上的诸多漏洞,也对其市场形象和未来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
监管背景与事件经过
1月10日,深圳证监局对长亮科技出具了两份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分别是《关于对深圳市长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采取责令改正措施的决定》(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2024〕268号)和《关于对王长春等人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2024〕269号)。两天后,深交所也向长亮科技发出监管函,要求公司及时整改并杜绝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此次监管行动的核心问题集中在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和财务会计核算三个方面。深圳证监局指出,长亮科技在公司治理上存在三会运作不规范、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管理不完善以及部分内部制度未及时更新等问题;在内部控制上,销售合同订立和收入确认依据的相关流程存在明显漏洞;在财务会计核算上,收入确认、应收账款坏账计提、费用确认等方面均存在不规范行为。
在公司治理方面,长亮科技的三会运作不规范问题尤为突出。例如,股东大会审议董事薪酬议案时,相关董事作为股东担任计票人,部分股东出席股东大会时未提交有效身份证明;董事会审议开立募集资金专户的议案时,未明确具体银行名单;此外,公司未与董事签订合同,明确其权利义务、任期及责任等内容。
这些问题不仅可能导致决策过程不透明,还可能影响股东权益的保护和公司内部管理的有效性。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特聘导师柏文喜指出,三会运作不规范可能削弱公司决策的科学性和效率,进而影响公司的长期发展。
在内部控制方面,长亮科技的销售合同订立和收入确认流程存在明显缺陷。公司销售自有软件时,部分合同条款未明确标准软件授权许可的独立交付、验收和收款事项,导致收入确认存在争议。此外,个别软件销售合同的验收标准发生重大变更,却仅通过口头协商,缺乏书面协议佐证,进一步暴露了公司内部控制的薄弱。
柏文喜表示,收入确认的争议可能导致财务报表失真,增加财务风险,进而影响投资者对公司财务状况的准确评估。
长亮科技在财务会计核算方面的问题同样不容忽视。公司部分收入确认存在记录错误、收入冲回核算不规范、收入确认跨期等问题;应收账款坏账计提不审慎,前瞻性调整不合理;部分费用确认跨期,无形资产摊销归集不规范,个别项目合同履约成本减值核算也存在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财务信息披露的准确性,还可能导致投资者对公司财务状况的误判。新智派新质生产力会客厅创始发起人袁帅指出,公司应对过往财报进行重新核算,并披露更准确的数据,以恢复市场信任和维护投资者利益。
针对上述问题,深圳证监局要求长亮科技在收到决定书之日起30日内提交书面整改报告,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全面整改。深交所也要求公司董事会及全体高管充分重视问题,及时整改并杜绝再次发生。
长亮科技方面表示,目前整改工作正在持续推进中,监管措施不会对公司日常经营活动产生影响,也不会影响相关人员任职资格。公司已制定专门措施,并与审计机构、监管机构保持沟通,后续将在整改报告中详细说明。
尽管长亮科技表示监管措施不会影响日常经营,但市场对其合规能力的质疑可能对公司声誉和股价造成负面影响。中国投资协会上市公司投资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支培元指出,公司声誉受损可能波及股价,业务合作的稳定性与拓展也会受到牵连。此外,公司需投入更多人力物力进行整改,增加运营成本,融资难度也可能加大。
展望未来,长亮科技需在整改过程中加强公司治理、完善内部控制、规范财务会计核算,以恢复市场信任并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