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紫天科技(300280)内幕信息消息披露
 
个股最新内幕信息查询:    
 

证监会立案,85后副总四个月请辞,紫天科技年报难产换事务所

http://www.chaguwang.cn  2024-04-23  紫天科技内幕信息

来源 :诗与星空2024-04-23

  按工作日算的话,距离年报deadline只有不到一周的时间,各上市公司爆出奇形怪状的“幺蛾子”。

  比如分众传媒,原来预定4月17日发布年报,结果发个公告,改到4月30日(证监会要求的最后一天)。

  星空君认为,信披违规应该加重处罚,从随意变更年报发布日期开始,比如先罚一个亿。

  作为曾经在上市公司做了十年财报的选手,对为什么要推迟发布年报日期有着清晰的认知:利益没谈拢。

  01

  建议年报发布底限时间提前

  年报时间截止点是上年12月31日,一般来说20号之后,财务部就不再接收正常的单据了,开始准备年结出具年报。

  经过熬夜加班,一般在4、5号左右就会完成全部凭证和账本的录入,如果是大型集团型企业,8号初步完成分子公司财报的汇总、抵消。

  尤其是随着信息化手段的广泛应用,现在出具报表的时间不断提前,这意味着,10号左右,就基本出完年报了。

  为什么很多上市公司非要拖到4月30日才发布年报?

  因为1月10日之后,事务所开始进场审计,对报表、账本、凭证以及相关的业务进行全方位的盘点清查,然后事务所和公司董事会讨价还价,最终确定双方都认可的数据。

  但这个时间点,也不应该到4月30日。举个例子,中国石油2023年营收3万亿,旗下3000多家分子孙公司,业态覆盖石油化工、制造业、零售业、金融证券,合并抵消审计盘点想想就头大,简直像老虎吃天,它什么时候发布的年报呢?

  3月25日。

  谁的财报还能比中石油更复杂(同门兄弟中石化表示我可以一战)?

  现在执行的4月30日是30年前的标准,无论是做账还是审计还是交通,还是核对数据的手段,如今都现代化高科技化了,几乎没有上市公司手工做账,都是信息化数字化,银行对账更是完全可以线上进行。

  基于此,星空君隆重向监管机构建议,把年报出具日期的deadline改为3月31日,至少提前一个月。

  对于一些出现了严重隐患的企业,拖4个月才发布年报,董事会都跑光了,投资者还一脸懵。

  02

  紫天科技,85后副总经理、董秘辞职

  4月19日,紫天科技发布《关于延期披露2023年度报告和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的公告》称,因公司2023年度报告编制及相关工作较为繁重,公司将《2023年年度报告》和《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的披露时间延期至2024年4月30日。

  工作繁重?

  

  2月份的时候,公司发布公告,更换了事务所:因亚太(集团)人力资源配置和工作安排情况,预计无法为公司提供2023年度财务报告的审计服务。

  这是一个非常牵强的理由,压根说服不了星空君。

  还能因为缺人接不了单?不是说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吗!

  当年星空君和四大打交道,经常是一个项目就一个熟手,其余的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做牛马熬夜审计。

  招不到研究生可以招本科生嘛!还能帮助国家缓解就业压力。年报审计大部分工作其实就是苦力活,除了签字的CPA外,压根不需要高学历。

  继续翻公司的公告,2023年12月14日紧急进行董事会换届,原董事会成员全员跑路。2024年1月2日,董事会换届完成,漆夏宇担任公司董事会秘书,并于同日聘任此前未曾在公司任职的宋庆、李琳分别担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这会不会是事务所合作不下去的原因?可能新董事会和事务所在某些方面有分歧。

  继续看公告。

  董秘、副总经理漆夏宇递交了书面辞职报告。

  她是1月2日才刚上任啊!

  这是出现了多么严重的难题,让一个上任才4个月的副总提桶跑路?

  03

  突破点也许在资产减值?

  如果从三季报看的话,公司的业绩还是不错的。

  2023年的三季报中,营收和净利润都差不多是上年同期的两倍。

  三季报和年报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并不是少一个季度,而是未经审计。

  这意味着很多审计视角看起来需要调整的项目,在三季报中可以不体现,企业财务人员也不需对此负责。

  而年报不一样,签字的事务所CPA要负法律责任。尤其是近年来监管加码,每年都有CPA因为签字不严肃被吊销执业。

  这种情况下,事务所和企业难以达成一致,也就成了常态。

  结合2022年的年报,与2023年季报对比,变动最大的是什么?

  星空君发现,信用减值损失和资产减值损失方面,年报比三季报多了8000多万,严重影响了净利润。

  如果财务部认可的话,通常会在季报中体现一部分,会计上有个一惯性原则,避免年报中出现过于突兀,影响季报中经营成果的公允性。之所以没体现,大概率是财务部对此不认可,而事务所坚持这么干。

  信用减值损失就是坏账,资产减值损失通常是存货、固定资产和商誉等。公司账面几乎没有存货和固定资产,资产减值损失主要由商誉构成。

  这很可能就是双方讨价还价的根源了。

  2022年年报中对亿家晶视计提了3000万的商誉减值准备,余额还有5860万。

  莫非2023年又被事务所盯上了?

  除此之外,公司账面还有7个多亿的商誉,哪怕多计提10%,对公司的利润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