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互联网法院指导下,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携手相关行业中多家具有司法区块链实践经验的单位,联合撰写了《司法领域区块链创新发展白皮书》,从司法区块链的产业生态、应用实践、核心技术及未来趋势揭示区块链技术在司法行业的创新进展。美亚柏科存证联盟链作为区块链+司法存证的创新实践典型入选了该白皮书。此外,在2022年12月22日北京举办的第六届可信区块链峰会上,可信区块链推进计划知识产权项目组组长周洁对该白皮书进行解读中也做了展示。
以下为部分白皮书解读内容
2022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区块链司法应用的意见》中指出,要充分发挥区块链在促进司法公信、服务社会治理、防范化解风险、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作用。该白皮书从司法区块链的定义、生态、应用实践、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以及发展面临的问题五个方面展开论述。
首先,白皮书介绍了司法区块链的研究背景以及该产业目前构成的生态图景。
当前,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迅速发展,电子数据正在或已经成为最主要的证据形式,建立司法领域的数字可信体系迫在眉睫。司法区块链将区块链的可信存储、可信计算能力,与严密、规范的司法程序规范相结合,力求覆盖司法机关工作全流程,旨在建立起司法业务数字可信体系,助力司法机关履行职能,协助法律职业共同体提供更高质量的专业服务。
在数据存证方式与数据存证目的两个方面,司法区块链和其它区块链存在显著差异。司法领域相较于其它领域更强调对电子数据本体的固化保存,防止非法手段对电子数据本体的随意篡改、伪造和灭失;同时,它不仅关注数据的上链固化保存,更加关注对存证数据“可信”价值的挖掘。
司法区块链的出现,以技术可信强化了司法可信,有效弥补了电子数据的天然不足,进一步推动了诉源治理效率提升、促进司法活动降本增效,促进了司法工作模式的革新。
近年来,逐渐形成了围绕法院搭建形成联盟链的司法区块链产业生态链,产业链上包含数据来源提供方、区块链技术提供方、司法机关、司法辅助服务机构、其他参与方等主体,它们在多个场景构成多方可信节点,形成了一个多方共同监督的生态。
第二个模块介绍了司法区块链系统的应用实践,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司法服务
公检法司管理+区块链的创新实践。
上海高院利用区块链、时间叠加等数据存证技术,以及语音识别转换等信息技术为司法审判效率提升提供新动能。该联盟链的特点主要是:提高了执行的公信力;推动立案期限“刚性约束”。
山西省公安厅通过区块链+数据共享的方式构建了公检法司协同一体的联盟链,通过公安、检察、法院、司法、政法委相关单位达成的智能合约,将案件数据全流程记录在共识的分布式账本上,统一数据各部门数据同步上链至共识节点。该联盟链的特点主要有:业务全流程在线协作;优化换押;规范办案流程。
区块链+司法存证的创新实践。
北京互联网法院搭建了全国首个以法院为主导的“天平链”电子证据平台,实现在司法场景下的“全流程记录、全链路可信、全节点见证”,可以做到上链证据一秒验证,智能合约一键执行立案,诉前调解协议一键查冻扣,实现了电子证据的可信存证、高效验证,降低了当事人的维权成本,提升了法官采信电子证据的效率。
浙江省上线基于区块链的司法服务平台“印刻链”。该平台面向知识产权、创意设计、商业秘密等应用场景提供知识产权服务。
美亚柏科在存证方面也构建了包括司法鉴定、公证处、法院、仲裁等司法、CA中心、知产交易中心、信用服务机构、纠纷调解中心、商业金融服务等机构在内的联盟链。
腾讯公司与生态伙伴、多家法院和公证处共同发起了司法存证联盟链“至信链”,为包括“腾讯电子签”电子合同平台在内的多个产品提供存证服务。
二、司法辅助服务
区块链+司法鉴定的创新实践。
广州市司法局、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广州市人民检察院、广州市公安局联合建立了基于区块链的“公法链”,全市鉴定机构统一接入。全市年约10万案件的电子鉴定意见书实现基于区块链等技术进行加密和防篡改,委托人、使用人可通过统一案号查询和调阅。对鉴定人签章、电子鉴定意见书等通过与源文件的哈希值比对等手段提供溯源证据,对鉴定人、鉴定机构,乃至负责管理系统的工程技术人员都形成严格互相监督制约机制,从程序上防范风险发生。
江苏省基于区块链的司法鉴定信息化管理系统已覆盖省、设区市两级司法鉴定管理部门及全省司法鉴定机构,机关和机构接入率达100%。
区块链+公证的创新实践。
2019年4月,北京中信公证处推出基于区块链的公证服务。办证人可以通过扫描纸质公证书上的二维码核实公证书内容信息,支持区块链公证书手机扫码验真、线上查询等功能。
2020年5月,上海市新虹桥公证处发布了一站式电子证据存取证平台“采虹印”,面向政府监管、司法机构等相关部门,以及各行业商业机构,该平台基于公共司法服务联盟链“印刻链”,提供基于区块链的在线取证、存证、固证的全流程电子证据服务。
2021年5月,在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指导下,“区块链网络赋强公证”课题成果在上海东方公证处开展试点研究应用。平台融合实人认证、远程音视频、CA签名等技术,将传统线下的公证业务搬到线上,同时实现办证全程文件上链存证留痕。
2022年9月2日,成都市蜀都公证处在某银行的赋强公证业务中,就对债权人申请人主体资质及拟向法院申请立案的相关材料进行了前置审核,将赋强公证书、执行证书、申请人主体材料、债务人抵押的不动产权证等相关申请执行立案必备材料制作成电子化材料并进行区块链存证。
三、执法及监督服务
区块链+监狱管理的创新实践。
贵州省监狱管理局利用区块链作为可信基础信息设施,将各监区的服刑人员日常考核的事实、积分的变动通过物联网设备录入操作区块链监狱计分考核系统,并形成不可篡改、可追溯的区块链电子证据与链上动态记录。最终形成每个服刑人员账户内可追溯的积分考核信息流,确保执法的公证性。
区块链+市场监督的创新实践。
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十四五”市场监管科技发展规划》中提到要创新监管手段,丰富监管工具箱,推动区块链等前沿新技术与市场监管业务的融合。全国多地市场监督管理机构也基于区块链技术探索创新。
昆明市受云南省市场监管局委托作为全省唯一试点,在企业登记实现电子化的同时,以区块链技术优化自然人股东签名方式,将股东协议从签署的发起、身份认证、意愿认证、签署结果等全流程实时保存到司法区块链中,实现了企业商事业务一站式在线办理。
浙江省市场监管局上线“市监保”区块链固证平台,为全省市场监管系统执法提供取证固证服务,解决日常监管执法事前存证、事中取证和事后认证难等问题,并为大数据网络监测平台提供技术支撑。
第三个模块中介绍了司法区块链发展面临的核心问题和解决方案。
司法区块链数据主要分为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数字价值凭证以及智能合约四大类链上数据。司法区块链系统与其它技术领域显著不同之处在于不仅利用哈希上链方式确认数据是否被篡改,更加关注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的本体固化保存。
第一个核心问题是:上链前的数据真实性保障。解决方案有:审查数据来源单位公信力以确保证据真实性,以数据生成机制确保证据真实性,以互相印证方式保证数据真实性。
第二个核心问题是:海量数据的存储与读取。目前司法区块链存证解决方案多采用哈希存证的第一种方案,即存证数据的哈希上链保存,数据本体保存于独立的存证管理系统的文件存储和数据库中,这与司法领域的本质需求有着较大差距。另外,图片和视频应用等非结构化数据的电子数据存证需求不断增加,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混合存证的情形越来越多。对于非结构化数据来说,其在全球数据总量的占比越来越大,动辄数PB级别,传统面向结构化数据的技术和架构存在局限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分层存储技术将数据分为高频访问的热数据和低频访问的冷数据,把数据存储在不同层级,并在层级间根据访问频度迁移数据,成为海量数据存储的较好方案,解决了存储成本与性能的平衡问题。
第三个核心问题是:数据流转安全和隐私保护。就目前实操看,业界较多以“中继链+跨链网关+二阶段提交”组合的方式解决联盟链跨链问题,实现数据跨网跨域互通、多级业务协同、联合征信等多链融合。在跨链网络的安全稳定与隐私保护方面,厂商对联盟链多采用登记审核的方式管理接入网络底层链。除了跨链技术,也可以通过通道隔离和访问控制来确保隐私安全。最后,还可以通过预言机实现跨系统数据调用的接口安全。
在未来的发展中,司法区块链还面临单链架构面临存储瓶颈、产品和服务缺乏权威且客观评估机制、跨链整合仍面临标准化等问题、跨链整合仍面临标准化、区块链证据应用存在隐私泄露风险等问题。
总地来说,在我国,司法领域的区块链发展趋势向好,未来有望形成较完备的区块链司法领域应用体系,实现区块链在多元解纷、诉讼服务、审判执行和司法管理工作的全面应用。但这一目标的实现有赖于积极推进以下工作:制定顶层规划促进多方联动协同,鼓励业界积极开展技术攻关,建立健全标准规范和制度体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