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上海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189例,和无症状感染者25141例。目前,上海累计确诊14471例,累计报告本土阳性感染者超25万例。
当下上海防控形势严峻,全市核酸采样量持续攀升。在这个过程中,担任市民核酸检测预约和查询重任的“上海健康云”系统,却频频出现宕机。
早在3月初,#健康云崩了#就曾登上微博热搜榜。前几天“健康云数据跟核酸结果不一致,有滞后”也引发热议。
甚至到这两天,还有网友表示:“健康云废了,现在用的是赶鸭子上架的新系统,昨天上午崩了三次。”“好不容易开工做了25个,系统崩了。”
来源:微博
“上海健康云”背后的开发制造商,是一家名叫万达信息的上海本土上市公司。也许正是因为如此,上海市支持了它不少订单。虽然都叫万达,不过万达信息和我们所熟知的万达集团并无关系。
对于系统出现的问题,万达信息答投资者问时,却避而不谈,没有任何反思,反倒表示:“3月初疫情爆发以来,万达信息临危受命,承担起了大规模核酸检测登记和结果查询的任务,圆满完成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布置的任务。”这颇为讽刺。
建设上海健康云已有八年
2014年,万达信息开始建设上海健康云。当年12月,万达信息与上海卫计委签订合作框架协议?,成为上海健康管理云平台的独家合作方。值得注意的是,上海“随申办市民云”APP的承建运营方也是万达信息。而这个APP在最近的使用中,也经常出现“崩盘”的现象。
截至今年2月底,公司健康云全国注册用户数超过5000万。
作为上海“互联网+健康服务”的统一服务入口,健康云承担着运营健康档案、预约挂号、智慧接种、家医服务、核酸检测等多项服务。其中,核酸检测系统是公司健康云的建设内容之一。可想而知,在疫情防控之下,健康云的正常运行有多重要。
虽然上海是一个有着2600万人口超级大都市,但是万达信息建设上海健康云已有8年,可在防疫关键时刻却没有做好系统的日常维护,出现宕机现象,这就令人费解了。
非典时期设计过指挥系统
万达信息的创始人叫史一兵,出生于196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计算机系软件专业研究生班,也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研究员。
1993年,作为中国培养的第一批软件精英,史一兵从美国惠普总部归来后,在1995年成立了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这是当时中国大陆最早从事软件出口和国际项目开发合作的机构之一。
2003年非典的时候,聚集了国内软件精英的万达信息,在48小时内便设计开发出了“抗非典应急指挥系统”,并将这套系统捐赠给了上海市政府,便于对进出全市的各类人员进行管理。
2011年,万达信息登陆科创板,成为A股中医疗健康与智慧城市的代表性企业。
2014年,一波突如其来的大牛市,让万达信息的股价从7元一跃至78元,市值一度超过800亿。而当时万达信息的营收规模仅15亿出头,净利润不到2亿。
于是在次年,史一兵实施了一个10亿元的员工持股计划,参与员工超2000人。可没曾想,随后A股迎来自由落地式下挫,万达信息员工持股计划满仓踏空,损失本金超过8亿元,作为大股东的史一兵投资损失惨重。这也为万达信息此后的一蹶不振埋下伏笔。
两年亏了27亿
2017年后,万达信息业绩逐年下滑,2019年净利润更是巨亏14亿。
当年,史一兵被曝出有8000万债务违约,为此还收到了上海证监局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当年3月,史一兵辞去了万达信息总裁一职,年底中国人寿成为万达信息第一大股东。
但这仍不能改变亏损困局。2020年,万达信息实现营收30亿,但净利却再次亏损13亿元。
来源:万达信息2020年年报
以营业收入构成情况来看,万达信息的智慧医卫占比最高,该行业的营业收入达 14.89亿元、智慧政务12.29亿元、互联网服务2.90亿元。可以看到,“健康云”所属的互联网服务营收占比也在逐年增高。
按照公司说法:2020年初,公司投入多个无偿或先行实施的抗疫项目,加大力度推广产品化项目的研发,致使营业成本增幅明显。但就最近上海健康云出现的状况来看,万达信息大力投入的防疫项目,似乎也并没有那么完美。
公司最新的2021年业绩预告表示,去年公司终于转亏为盈,净利6500万元-9500万元,但与前两年的巨额亏损对比,仍不值一提。
结语
在全员核酸的关键时刻,面对系统访问量增加、服务器流量飙升等等本能预估到的问题,上海健康云却频频“崩盘”,拉低了防疫检测工作的效率。
对于软件交付时的质量是否经过审核,模块功能等等是否达标,后续的更新迭代是否有资金成本和投入,上海健康云背后的负责人和运营公司,甚至是采购单位,都难以推卸责任。
上海疫情爆发至今,社会经济蒙受巨大损失,万达信息建设的健康云出现众多纰漏,后续又该由谁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