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臣倍健年内或将难以达成目标。
汤臣倍健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汤臣倍健”)董事长依然拿着旧地图找新大陆。
日前,汤臣倍健披露了三季度业绩报表,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
汤臣倍健实现营业收入61.6亿元,同比增长2.18%;实现归母净利润14.82亿元,同比下滑10.8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4.14亿元,同比下滑9.81%,这是近10年来汤臣倍健三季报首次业绩下滑。
实际上,早在不久前,汤臣倍健就交出了近10年最差半年报,而三季报也延续了此前的不佳状态。
此前,梁允超将汤臣倍健2022年的目标制定为增长20%,显然,以如此现状来看,汤臣倍健达到销售目标的可能性早已成定局。
【业绩承压或难达成年度目标】
10月25日晚间,汤臣倍健披露了三季报,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汤臣倍健实现营业收入61.6亿元,同比增长2.18%;实现归母净利润14.82亿元,同比下滑10.8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4.14亿元,同比下滑9.81%。
而在2021年年报中,梁允超将汤臣倍健2022年销售目标制定为增长20%,要知道的是汤臣倍健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74.31亿元,据此推算,2022年至少要实现89.172亿元的收入才能达到目标。
也就是说在接下来的一个季度中,汤臣倍健至少还得实现27.572亿元的营业收入才可以,只不过按照目前来看,汤臣倍健年内或将难以达成目标。
实际上,早在2018年至2020年时,汤臣倍健业绩增长就呈下滑的趋势了,分别实现43.51亿元、52.62亿元及60.95亿元的营业收入,同期增幅分别为39.86%、20.94%及15.83%,呈明显的下滑趋势。
虽然2021年实现了74.31亿元、增幅21.93%的营业收入,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汤臣倍健将麦优并入表内。
倘若将此剔除,同期汤臣倍健的可比增幅便跌至15.38%,延续了此前下滑的趋势。
彼时,汤臣倍健在年报中表示,“低于年初的预算”,显然汤臣倍健自身也对此业绩不甚满意,更何况不如2021年的2022年如此业绩了。
【改革阵痛仍在持续】
众所周知,汤臣倍健凭借一个接一个“红透半边天”的代言人,以高额的推广费用成功敲开了各大线下渠道的大门,导致自2017年起,汤臣倍健销售费率就始终保持在30%以上。
也就是说,汤臣倍健每卖出100块产品,就将有30多块钱用于推广,然而如今线下已不是良地,成为各大竞争对手的必争之地。
汤臣倍健也意识到如此,早在2021年第三季度,汤臣倍健启动了线下销售改革和线上线下一体化经营相关变革,通过全营销链路的数字化搭建、加强品牌和市场管理,进一步升级公司终端动销服务体系,短期对公司及相关方带来一定的压力和挑战,而前述提到的麦优正是线上电商。
不仅如此,为了大力推广线上渠道,汤臣倍健必须得支付高额的销售费用,以今年前三季度来看,其销售费用为20.86亿元,同比增长27.26%,销售费用率仍然高达33.86%。
然而前三季度分渠道来看,线下渠道收入约占境内收入的 67.55%,同比下降 3.86%;线上渠道收入同比增长 3.95%,从线下渠道超过65%的收入占比来看,汤臣倍健仍主要依靠线下渠道。
并且今年前三季度,汤臣倍健境内业务方面:①主品牌“汤臣倍健”实现收入 34.60 亿元,同比下降 5.04%;关节护理品牌“健力多”实现收入 10.15 亿元,同比下降12.15%;“Life-Space”国内产品实现收入2.53亿元,同比增长 53.33%。
依靠线下渠道,主要产品收入下滑,都意味着汤臣倍健依然处于渠道改革的阵痛期。
【打造强科技型企业?】
除此之外,梁允超还在2021年致股东信中提出,希望再用八年时间,初步完成强科技型企业转型。坚定实施科学营养战略,致力成为全球科技力和创新力最强的VDS企业之一。
并表示,未来将聚焦三点,实现强科技型企业转型:一是实施“科学营养”战略;二是强化“高精尖”重功能保健食品的产品科技力;三是成立汤臣倍健营养健康研究院上海研究中心和AI研究中心。
此外,梁允超说:“现在,汤臣倍健要向全球标杆制药企业对标学习,致力成为全球科技力和创新力最强的膳食营养补充剂(VDS)企业之一。”
然而与前述高额的销售费用相比,研发费用实在难以比拟,2021年汤臣倍健研发费用为1.5亿元,同比增长7.39%,研发费用率仅为2.02%,仅为同期24.78亿元销售费用的6%。
即使进入到2022年,汤臣倍健研发费用也难以与销售费用一比,今年前三季度,汤臣倍健研发费用为1.042亿元,研发费用率为1.69%,仅较2021年同期增长了0.07个百分点,同期销售费用体量为研发费用的20倍,如此研发费用比例又如何与药企对标?
显然,梁允超所言的打造强科技型企业有些“换汤不换药”,汤臣倍健依然在依靠销售促收入。
要知道的是,如今的保健品行业已经进入瓶颈期,各行各业的龙头纷纷进入保健品行业,在此情况下,靠老本行和老手段已逐渐行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