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保健品销量萎缩,GNC甚至破产
疫情冲击了所有企业吗?没有。
8月5日,汤臣倍健发布2021年半年报,一顿利好输出猛如虎:总营收达到41.9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4.32%;净利润达13.71亿元,同比增长42.55%。
汤臣倍健号称“A股保健品第一股”,到现在还是国内资本市场上唯一一家以保健品、膳食补充剂为核心业务的企业。2020年疫情期间,汤臣倍健业务稳定增长,净利润甚至翻了5倍,令业界瞩目。
对比近期榨菜、酵母、面包等一系列消费品行业股票的低迷,汤臣倍健绝对是厉害的。不过对于当前的汤臣倍健而言,不解决研发短板问题,就很难真的厉害。
疫情影响保健品进口
国产品牌反而热销
汤臣倍健成立已近30年,主要品牌是“汤臣倍健”、“健力多”以及维生素“LSG”。
2021年上半年,主品牌“汤臣倍健”实现收入25.63亿元,同比增长40.69%;“健力多”收入8.5亿元,同比增长29.25%;LSG品牌实现收入4.22亿元,同比增长8%。
膳食补充剂等保健食品一般被视作消费品。今年上半年,各家消费品企业其实成绩并不算出色。涪陵榨菜营收同比上涨12.46%,不过净利润下降6.97%;桃李面包营收同比上涨7.32%,净利润下降11.57%。相比之下,汤臣倍健的业绩异常亮眼。
在2020年疫情之中,汤臣倍健业绩没有下滑,而是小幅攀升。因此,今年上半年汤臣倍健的业绩是实打实的,并非先抑后扬。
半年报显示,汤臣倍健大力开展线上销售。2021年上半年,公司线上销售的毛利率为69.29%,高于线下的67.27%,而且线上营业成本与同期相比下降了20.22%。
汤臣倍健能够取得如此的业绩增长,其原因可能是疫情之下进口保健品销量萎缩。
尽管香港上市的国际控股、A股金达威等尚未披露半年报,疫情对海关清关的影响,势必会对Swisse系列品牌以及“长生不老药”NMN的进口销售产生影响。
2021年第一季度,Swisse品牌拥有者健合集团发布数据显示,Swisse中国市场营收同比下降10.8%。哈药控股的美国保健品品牌GNC目前还在破产重整阶段,哈药今年6月还向GNC注资2000万美元,以保留GNC中国业务65%的权益。汤臣倍健自己的LSG品牌销售情况也不乐观。
另外,中国海关在今年4月推出新规定,要求明年开始,进口保健品等的中文标签必须印制在包装上,不得加贴。这一政策也将相对限制“进口保健品热潮”。
在这样的背景下,汤臣倍健得以不断做大。
牛散入局
汤臣倍健真是金矿?
看汤臣倍健半年报限售股份变动情况,股东中有个名字非常耀眼:孙惠刚。
作为投资圈的一名“顶级牛散”,孙惠刚曾凭借投资中国中车一战成名。2015年,在合并消息满天飞的节点,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的股价开启暴涨模式。那个时候,孙惠刚持有中国北车5426.38万股,当时市值近17.68亿元。
之后,对万华化学进行布局的孙惠刚再度成为散户投资的学习对象。2021年1月7日,万华化学公布了2020年年报,净利润接近百亿,远超市场预期。消息一出,万华化学强势涨停。孙惠刚恰是万华化学第二大流动股东。万人惊呼中,孙惠刚再度大赚一笔。
孙惠刚的投资履历,为牛散参与定增提供了经验参考,被视为股市中的“伯乐”个体户。
今年5月份,孙惠刚以12亿定增了汤臣倍健4580.15万股股票。据汤臣倍健于5月10日公布的定增结果来看,有13名对象认购,其中只有孙惠刚一人是个人身份,其余都为机构。而且,孙惠刚一人吃下了定增股份的38.4%。这些定增股份将于今年11月19日解禁。
截至半年报发布,孙惠刚个人持有汤臣倍健股份4976.61万股,持股比例为2.93%,在汤臣倍健的股东排列中位列第四;他的妻子叶世萍则凭借持股709.51万股,位列十大流通股东第九。
如此算来,孙叶一家手持汤臣倍健达5686.12万股。以8月16日收盘价30.73元计算,孙叶二人身价超17亿元,年内增幅接近30%。即便按22.55元的定增价格计算,“牛散”也已经浮盈近4亿元。
汤臣倍健真的是个金矿?
就公司的整体营业成本来看,“重销售,轻研发”仍旧是汤臣倍健当前发展的主线。2021年上半年,汤臣倍健销售费用达9.74亿元,同比上涨82.84%,研发费用仅为5023.27万元,同比上涨7.96%。
与巨额的销售费用相比,汤臣倍健的研发投入仿佛西瓜籽对整个瓜一样,无足轻重。这也是保健品行业的通病,即研发是短板,产品本身的技术壁垒并不高。
不过单看营收,保健品圈疑问再现:谁能挑战汤臣倍健?很多年已经过去,这个问题仍没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