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刚过,新开源(300109.SZ)董事会一份定增预案引起了投资者的关注。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2024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预案,现任董事长张军政及副董事长杨洪波拟以合计6.23亿元的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认购不超过5000万股公司股票。
然而,预案披露后几日,公司收到前董事长及第三大股东王坚强提请,在临时股东大会审议免去现董事长张军政、精细化工业务负责人曲云霞,以及公司大股东兼实控人王东虎的董事职务,并选举包括自己在内的三人担任。提案被董事会否决后引起交易所关注并下发关注函,交易所要求公司在3月5日前向王坚强询问核实相关提议依据,并回复相关询问。
然而时至3月5日晚,公司公告称尚未收到股东王坚强的针对性回复,回复公告也因此将延期2日发布。
值得一提的是,以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参与定增,无疑能够体现董事长及副董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不止于此,据公司统计,自从2023年9月开始,张军政及杨洪波两人多次增持公司股份,金额累计已近500万元。
在3月8日股东大会召开前这个特殊的时间点,团队有幸在公司焦作厂区见到了这位新开源的掌舵人。张军政身着蓝色厂区工服,手持笔记本,与笔者团队详细地阐述了作为新开源“老员工”及多年的管理层,对于企业发展的历程与思路。
“精细化工+精准医疗”双主业发展,走难而正确的道路
董事长及副董事长大笔定增入股公司,与全体股东共进退,无疑是一件利于企业长期发展的好事,但为何在股东大会表决前这段关键时期引来交易所的关注函。这就不得不提到曾因战略思路分歧而在2022年主动辞去董事一职的前董事长,也是公司目前的第三大股东王坚强。
此次关注函的来由,正是因前董事长王坚强提请临时股东大会增加罢免三位现任董事的提案,但董事会因其议案缺乏事实依据否决而来。而此次参与增发的现董事长张军政,正是被瞄准的目标之一。
事情为何会演变为今日这般“剑拔弩张”?在与张军政的沟通中,笔者团队逐步理清了问题所在。
回顾公司发展历程,公司目前的大股东王东虎与前董事长王坚强在90年代就是创业的合作伙伴,两人早在1994年就已共同成立了山西新联友滤材有限公司。而后技术出身的王坚强接触到PVP产品,两人借博爱开源精细化工厂改制机遇,联合杨海江共同出资,三人紧密合作开启了博爱开源的新发展。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期,王东虎负责公司管理,杨海江负责外联,王坚强则主要聚焦技术,三者各司其职合作顺畅,公司发展蒸蒸日上。2010年改制后的新开源登陆科创板,企业规模持续扩大,在PVP领域已呈现出加速成为龙头企业的趋势。
但上市公司的长期可持续增长,一直是公司创始人团队不断考虑的问题,尤其在PVP领域,新开源在2014年全球市场中已站稳行业第三的位置。如何保证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摆在公司面前可选择的发展思路,一条是从精细化工延伸到医药中间体、药用辅料,再拓展到相关联的精准医疗领域,另一条则是基于PVP延伸到上游原材料BDO领域。
张军政回忆道:“当时几个创始人就进行过一番深入的讨论,基于当时的公司体量、项目投入大小、产品发展前景等因素,通盘考虑后,得出的一致结果是选择了进入精准医疗领域。”自此,2014年起公司开始以横向并购的方式切入医疗行业,并在战略层面逐步搭建起目前以“精细化工”为基石,寻求在“精准医疗”领域突破的双主业格局。
然而,进入精准医疗领域的战略虽切中我国医药行业创新大潮,但要在医药领域成功地完成一项投资且转化为收益却并不简单,既要求专业性,也需要对前期的创新投入有足够的耐心。张总表示,“新开源精准医疗业务在10年的发展过程中有得有失,也积累了丰富的行业资源与经验。”
董事会虽制定了战略,但行至2021年,前董事长王坚强“坐不住了”。据公司介绍,在PVP上游材料市场火热之时,王坚强坚持要推动公司业务向PVP上游领域“电石-BDO-GBL-NMP-PTMEG”产业链扩张,力主公司投入巨额资金,建设相关的一体化生产线。
“我们(董事会)判断(PVP上游产业链)即将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所以在那个时候我们都不同意再向上游延伸投产线。只有在下游需求能够支撑产线七成开车率的情况下,这条产线才能持续开下去,尤其在当时的BDO投资顶峰之时,这并不理性。”张军政阐释道。
更进一步,董事长也就企业的经营发展向笔者团队传递了他的观点。随着企业的持续发展壮大,如何在一个技术领域不计代价加大创新研发投入的同时,以战略眼光构建起可持续增长并能为股东带来持续收益的业务结构,如何以企业管理保证集团型企业的高效运作,才是作为公司掌舵人更应具备的能力。
据了解,在精细化工主业上,新开源近两年来已有长远的布局,未来几年将继续构建以乙炔发生技术为基础的精细产品研发创新,面向下游市场,横向研发出更多的差异化产品,向国际一流的高分子精细化工企业对标看齐。
围绕精细化工发展思路,董事长进一步介绍,公司还将找准上游行业低谷时期,本着保障核心原料供应安全,而非盲目投资大化工的出发点,参股成熟的原料生产公司,构建良好的上下游关系。在精细化工稳定快速发展的基础上,以充足的发展资金构建公司良好的发展趋势。
而在精准医疗这条道路上,依托充足的自有资金,新开源也得以放心地去选择类似CAR-T、mRNA、溶瘤病毒等技术领先、时间节点靠前且具有专利技术的标的,进行投资和合作。据了解,公司将依托投资标的的肿瘤创新药研发捆绑的伴随诊断产品,打造以细胞基因治疗和诊断产品线。
虽然新开源精准医疗业务开花结果尚需时间,但想象空间值得期待,就像董事长说的,这无疑是一条“难而正确的道路”:“我们进入每一个行业都不简单,都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去理解、去积累并整合资源,才能实现盈利。”而这也是大股东王东虎向现董事长张军政所传递的理念。
自2021年接任董事长一职以来,张军政在企业经营管理上的才能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2021年至2023年,在PVP产能加速落地的同时,公司紧抓全球政治动荡带来的市场机遇,一举站稳全球PVP行业龙头地位,并推动了归母净利润的高速增长,三年同比增速分别达到557.59%、40.77%及76.21%。而在精准医疗领域,据张军政介绍,公司在2015年收购的呵尔医疗在2023年已实现近1000万元的净利润,晶能生物和三济生物去年都有大幅减亏,到2024年精准医疗板块大概率将扭亏为盈。
6亿元定增入局优化股权,与投资者共进退
作为第三大股东的王坚强,在公司推动定增的这一时间点提出对董事长的罢免,虽未言明,但就市场普遍的观点,其意图之一就是影响此次增发。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或许就是定增完成后,公司目前以王东虎为代表的几位实际控制人持股比例将从13.64%提升至25.56%,在补充流动资金、优化资本结构的同时,王坚强在十大股东列表中的位置也将进一步下移。
但就如此次采访中董事长所说,“好的事情不怕放到阳光下面”。分散的股权对于一家公众公司的经营稳定性而言并非好事,一方面即便如万科这类龙头企业,2015年也曾因分散的股权结构被资本所“狙击”,公司经营管理的稳定性一度受到影响;而另一方面,公司目前的“掌舵人”张军政并未位列十大股东名单,但若此次6亿元定增顺利落地,更高的持股比例无疑也会坚定董事长站在全体股东一侧,在更为充足的“激励”下全身心投入到公司业务的经营管理上。
对于此次定增事项,张军政向笔者团队再度提及,公司的长远稳定发展,以及真正地维护全体股东利益,是此次公司提出对董事长及副董增发最主要的出发点。
不同于股票市场投资,实业经营需得“耐得住性子”,既要有做时间的朋友之心态,更要有“十年磨一剑”的坚韧。尤其在医药医疗行业,巨大的前期投入和磨人的研发周期是行业天然的门槛。而只有公司的实控人主体稳固的前提下,发展战略才能做到坚定,也才有可能吸引到更多的投资人与公司一起投入探索精准医疗领域更为前沿的技术和项目。
而回到财务层面,董事长也提出,公司账面虽有一定流动资金,但随着高分子材料产能建设的持续推进,以及精准医疗领域投资并购的进一步延伸,后续资金的需求并不少。
据2023年5月新闻报道,公司于焦作市中站区建设的产能项目一期顺利竣工,后续公司还将进一步投入资金开展二期及三期项目建设,不断提升公司在包括PVP在内的精细化工业务竞争力。同时,2023年以来,公司在精准医疗领域先后开展了5项对外投资,交易总价值累计超过2.1亿元,在CAR-T细胞治疗、肿瘤治疗性疫苗、淋巴结靶向药物等多个前沿领域均有所布局,包括CAR-T细胞药物等标的公司旗下的几款重要管线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此次预案,董事长张军政及副董事长杨洪波自筹资金“包圆”定增,不仅体现了管理层与全体股东共进退,推动公司价值持续提升的信心,且有助于公司股权结构的改善,更将为公司后续发展提供一笔可观的资金。而如何在精细化工业务持续扩张的同时,稳住公司的财务健康,这6亿多元现金或许就是新开源后续进一步坚定“双主业”战略的底气。
值得一提的是,回顾新开源上市以来的分红数据不难发现,自2021年以来,在业绩基本面改善的背景下,董事会在现金分红上已表现出了对投资者的十足诚意。2021年及2022年现金分红金额均超过1.6亿元,股利支付率达到55%以上,位居行业前列。而近期公司也披露公告,控股股东王东虎向董事会提议,为积极回报股东,与所有股东分享公司发展的经营成果,2023年度对全体股东每10股送3股派10元(含税),并转增3股。以此计算,若提议得到董事会及股东大会的认可,公司2023年度现金分红金额将达到3.23亿元,在本届董事会带领下的新开源也将为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