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晚,国民技术(300077.SZ)发布2022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22年上半年,国民技术实现营业收入6.37亿元,同比增长126.90%;扣非净利润1231.75万元,同比增长126.22%。
值得一提的是,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影响后,国民技术实现净利润1.16亿元,同比增长168.75%;扣非净利润9699.14万元,同比增长306.50%。
集成电路业务同比增长129.41%高研发投入构筑产品壁垒
分业务来看,国民技术集成电路及新能源负极材料两大领域业务均实现了较大幅度增长。
集成电路领域,受益于通用MCU产品销售较大幅度增长,国民技术实现营业收入3.38亿元,同比增长129.41%。
据了解,国民技术持续聚焦“通用+安全”产品及市场战略,产品涉及通用MCU、金融安全、物联网安全、可信计算、超低功耗蓝牙等芯片产品。其中通用MCU产品线拥有M0、M4、M7全线布局产品规划与规模量产优势,产品系列化齐全,覆盖消费、工业、车规等各大主要应用场景。
报告显示,上半年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夯实技术壁垒。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为1.70亿元,同比增长58.94%。其中,在集成电路设计领域研发投入金额为1.56亿元(含研发资本化支出),研发投向主要为通用MCU芯片及下一代安全芯片,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目前,公司基于ARM Cortex-M0及M4系列内核的通用安全MCU产品已实现批量供货。
加速半导体国产替代进程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迅速走向数字化,各行各业对芯片的需求猛增。目前我国芯片进口依赖度较高。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我国芯片产业具备广阔的国产替代空间,当下半导体自主可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凸显,或将促使相关产业链的国产化进程加速。芯片国产替代机遇已至,作为主要从事自主品牌的集成电路芯片研发设计及销售的企业,国民技术芯片业务发展或有望迎来新起点。
公司表示,将继续拓展实施“通用+安全”产品战略,并且做精做深,重点在高端高性能MCU,高可靠性车规、工规MCU,高可靠性BMS等战略产品线上加大人才和资源投入。
高端与性价比兼顾集成电路业务持续增长动能充足
近期,市场上备受关注的一件事为,部分芯片产品价格出现下降,引发了不少担忧。
事实上,复杂的外部环境、疫情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对消费电子领域以及各类终端市场造成了影响。虽然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等新兴领域相关的产品由于品牌终端不断追求创新和差异化、产品更新和迭代速度快,需求仍在上涨,但是,在低迷的经济环境下,消费者可支配用于购买电子产品的资金减少,高性价比的产品更能吸引用户,采用更多高性价比的零部件几乎成为许多行业终端厂商势在必行的选择。
此外,与消费需求疲弱相对应的是,众多企业持续提高芯片产能。业内人士表示,伴随我国芯片制造水平提升和产能突破,相对低端的芯片在具体的供需互动过程中供大于求,芯片价格自然会随之进行调整,此次芯片产品的价格下跌,大多数集中在中低端。但是,高端芯片供给短缺问题仍然相对突出。
据了解,国民技术在进军高端芯片的同时,敏锐把握和兼顾市场高性价比的需求,适时推出各种性价比标杆的系列产品,兼顾了MCU的性能、功耗,又在同价位产品中有极强的性能表现可以满足消费、汽车、工业等领域的多个使用场景。
长远来看,国民技术的科学布局与合理的产品规划,既是顺势而为,也是长期深入的市场研究后的厚积薄发,一方面提供了更符合终端客户需求的产品扩大市占率,另一方也能有效应对市场外部风险冲击。可以充分期待在外部环境改善后,市场增速回弹,公司具备可持续性的、强有力的增长动能。
负极材料业务同比增长129.77%年产10万吨一体化项目稳步推进
新能源负极材料领域,上半年受益于锂电池产业发展较快,国民技术该业务销售业绩再度实现高增长,实现营业收入2.86亿元,同比增长129.77%。
据工信部有关信息,今年上半年,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引领和下游旺盛需求带动下,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主要指标实现高速增长,锂离子电池产量超过280吉瓦时,同比增长150%。受益于此,2022年上半年我国锂电负极材料出货量54.0万吨,同比增长68.8%,带动国民技术负极材料业务业绩增长。
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负极材料产量达81.59万吨,占全球总产量比重高达92%,中国厂商产能供给在全球市场中占据绝对领先地位。据国联证券预计,2026年全球锂电池需求将达到3467GWh,对应433万吨的负极需求,需求量5年CAGR为43.85%。负极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核心材料之一,在全球持续践行碳中和目标的推动下,需求有望持续扩张,对于国内负极企业是重要机遇。
据了解,国民技术的新能源负极材料领域业务由控股子公司内蒙古斯诺承担。目前,公司在内蒙古地区投资建设的两条石墨化产线均已达产,在满产状态下预计年产能可达到20000吨以上。此外,上半年公司启动在湖北省随州投资建设“年产10万吨新能源动力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待项目建设完成并投产,公司负极材料供给能力将进一步提升。另外,公司将在保持与现有客户稳固合作的同时,继续积极突破行业内大客户、优质客户,重点开拓潜力型客户,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
业内人士认为,负极企业一体化逐步投产将提升自身利润率,一体化产能建设更快、下游配套客户更好的公司将拥有核心竞争力及更强的盈利能力。
未来,芯片国产化进程加速叠加全球碳中和背景下负极材料需求持续攀升,国民技术集成电路以及新能源负极材料业务高成长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