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上午10时,国新办就“系统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扎实推动经济向上结构向优、发展态势持续向好”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指出在投资方面,重点是扩大有效投资,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目前7000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已经全部下达,用于“两重”建设(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和“两新”工作的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已经全部下达到项目和地方,目前正在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和资金拨付。续建基础设施、地下管网建设、城市更新等领域增量资金需求较大。明年要继续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并优化投向,加力支持“两重”建设。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苏社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我国城市发展已经进入了增量建设和存量更新并重的阶段,可以说今后一个时期,城市改造更新的任务将越来越重。以城市重要的“里子工程”地下管网建设改造为例,有关方面预计在未来五年需要改造的城市燃气、供排水、供热等各类管网总量将近60万公里,投资总需求约4万亿,下一步将继续统筹用好各类资金、提前安排项目清单和投资计划,继续推进城市基础设施提升改造。提前下达的明年两个1000亿元投资项目清单中,优先支持一批城市更新重点项目,目前城市地下管网资金需求量大,项目成熟,会优先支持地下管网建设项目。
城市更新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空间资源日益紧张,城市面貌亟需改善,城市功能需要优化升级,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是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从而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和政策法规,加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老旧管线改造升级,深化城市安全韧性提升行动。”财政部《关于开展城市更新示范工作的通知》(财办建〔2024〕24号)文件要求,自2024年起,中央财政创新方式方法,开展城市地下管网更新改造、污水管网“厂网一体”建设改造、市政基础设施补短板、老旧片区更新改造等重点工作,不断推进城市更新工作。
数字政通及全资子公司保定金迪专注于城市综合治理及地下管网全生命周期服务,不断推进技术、产品和服务创新,不断开创和引领行业发展,已具备100余项资质、专利及行业奖项的行业优势,专业化人员设备的规模优势,一站式工程服务的服务优势,同时具备丰富项目施工经验以及完备管理体系的项目管理能力。聚焦于城市内涝、燃气爆炸、管网改造等领域采用“工程措施+管理机制+数字化赋能”的方式,构建“设施普查、隐患排查、工程治理、效能评估、数字化赋能”的一网统管城市更新效能提升新模式,助力城市更新效能提升。
一、工程措施:精准施工,高效更新
(一)设施普查与隐患排查
设施普查和隐患排查是城市更新及地下管网改造的基石。在城市快速发展的今天,地下管网作为城市的生命线,承载着供水、排水、燃气、电力等多种功能,其安全稳定运行对城市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随着时间的推移,老旧管网的老化、腐蚀、渗漏等问题逐渐显现,不仅影响城市功能,更可能引发安全事故。因此,开展设施普查和隐患排查,对于确保城市地下管网的健康运行和城市更新的顺利实施具有重大意义。
设施普查是对城市地下管网进行全面的“体检”,通过设施普查详细记录每一段管线的位置、材质、直径、使用年限等信息,构建起完整的地下管网档案。
隐患排查则是对普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通过专业的技术手段,如管道内窥镜检测、压力测试等,对管网的运行状态进行评估,精准识别隐患并分类,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理方案,避免盲目施工带来的风险。
通过设施普查和隐患排查,形成详尽的管网更新改造治理清单,明确改造的优先级和具体措施,有助于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功能,增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问题导向和靶向治理
金迪作为地下管线探测行业的开创者,为全国31个省市的地下管线摸清底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断攻坚克难研究新方法新工艺自主研发了管线移动数据采集系统,实现了内外业一体化施工,具备千万级项目的实施能力,3000余个项目的实践经验。在管网诊断排查方面,通过结合管网的拓扑关系,结合水质水量诊断等多手段联合诊断的方式,精准定位问题来源;通过清淤检测,发现管网存在的具体问题,做到管线位置“探得清”,运行状况“诊得准”,缺陷情况“检得明”,实现排水系统科学治理,达到“标本兼治”的治理目标。
根据设施普查、隐患排查成果,科学诊断,准确识别地下管线隐患问题。准确识别隐患问题后,根据缺陷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制定个性化的治理方案。对于轻微的缺陷,采用局部修复的方法,如点状修补、喷涂修复等;而对于严重损坏或老化的管线,采用整体更换或重建的方法。
在治理方法上,采取整体修复与局部修复相结合、非开挖修复与新建管道相结合的策略,从源头上根本解决城市地下管线隐患缺陷,减少施工干扰,提升效率,同时确保施工安全,助力城市更新效能提升。
二、管理机制:系统治理,长效监管
城市更新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利益、需要多学科知识和多部门协作的复杂过程。为了确保城市更新项目能够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目标,必须建立一套全面而有效的管理机制。
(一)规划与决策机制
城市更新首先制定总体规划,确定城市更新的总体目标、方向和策略。同时,也需要详细规划,包含项目设计和实施步骤。决策过程中,同时需要政府、专家、居民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参与,以确保规划的全面性和实施的可行性。
(二)政策与法规支持机制
制定一系列政策和法规,为城市更新提供明确的指导和支持。同时,要保证政策的连贯性,确保不同政策之间相互协调,法规的可执行性,确保各项规定能够得到有效实施。
(三)资金筹措与监管机制
城市更新项目通常需要巨额资金投入。因此,建立一个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渠道至关重要,这可能包括公共财政资金、私人投资、银行贷款等。同时,还需要设立一个资金监管机制,以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和透明度,防止资金滥用和腐败。
(四)项目管理与执行机制
城市更新项目的成功实施需要建立项目管理与执行机制,确保所有项目都经过适当的审查、批准、监督、评估,确保项目按计划和预算执行。
三、数字化赋能:数据驱动,智能决策
依托数字政通核心产品如数字底座CIM平台、数据中心、物联网等基础平台能力,汇聚城市更新各项关键基础数据,整合既有管线普查数据与新建管线BIM数据,汇集地下管线运行以及城市运行监测感知数据、管线更新数据,统一数据标准,搭建城市更新数字孪生专题场景,开展城市更新效能提升顶层应用,赋能城市更新效能提升。
基于坚实的数据底座能力,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构建城市更新数字化平台,赋能城市更新从问题识别、更新效能评估到长效运行的全过程管理,搭建包括城市更新工程管理、城市更新效能评估以及城市更新长效运行三大典型应用场景。
(一)城市更新工程管理
围绕城市更新工程管理场景,构建城市更新工程建设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实现从规划设计到施工建设再到竣工验收的全链条管理,全方位涵盖城市更新工程管理的各项应用场景,包括立项审批、规划许可、设计审查、施工许可、质量监管、联合验收、档案移交等诸多方面,同时将涉及工程管理的各个部门统一纳入平台,实现信息实时共享、线上协同办公、事项快速审批,赋能城市更新工程管理效能提升。
(二)城市更新效能评估
围绕城市更新效能评估场景,汇聚城市更新各维度指标数据,依托数字政通算法算力以及大模型支持,开展生态宜居、安全韧性、智慧高效等评估指标管理,动态评估城市更新改造效能。基于实时监测、平台上报、实地考察等措施,及时开展评估任务,保障效能评估数据的准确性和现势性。通过指标计算、数据分析,形成评估报告,赋能城市更新工作,及时督办改造工程进度或适时调整更新改造措施。
(三)城市更新长效运行
围绕城市更新长效运行场景,构建地下管线综合防护、城市更新效能监管、城市安全运行专项监管三大专项应用,赋能城市更新长效运行。
一是地下管线综合防护,聚焦地下管网第三方施工破坏事故防范,建立健全地下管线施工沟通制度,建设地下管线开挖政府方、权属方、建设方多方共管的地下管线安全防护平台,着力解决城市更新改造中众多管道更新项目同时、同期施工,面临第三方施工破坏管线的突出问题,采用“管线网格”技术,建立“施工发布、管线识别、线索推送、施工交底、政府监管”的全流程,做到“工程知管线、管线知工程”的管线防护新模式,力争城市更新工程“零事故、低事故”推进。
二是城市更新效能监管,聚焦各专项管网治理效能监管。在污水管网治理方面,开展污水管网治理效能监管,评估片区改造效能,确保排水管网更新改造效果,达到干一片成一片;在城市内涝治理方面,依托物联感知技术,构建“汛前、汛中、汛后”精准治理方案,确保“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的排水防涝改造效果;在燃气管网治理方面,通过管线巡线、运行监管、隐患排查等工作手段,建立液化气行业全流程监管,确保燃气管网改造效果;在供水管网漏损治理方面,聚焦供水漏损、水质水压等关键问题,构建网格化漏损控制体系以及“五位一体”管网健康评估体系,实现供水管网病害治理,确保管网漏损供水安全改造效能。
三是城市安全运行专项监管,建设城市安全运行监测平台。平台以城市安全运行风险“源头治理”为目标,围绕城市运行安全“管、防、预、处”全链条,构建线上监测与线下管护相结合、可持续、可推广的城市安全风险“一网统管”新体系,创新综合监管、智慧监测、精准防控相结合的城市安全风险管理新模式,实现“底数清、状态明、早预警、快处置、防未然”的管理目标。
四、政通+金迪模式:塑造城市更新示范标杆
智能化为城市更新赋能,对于住建行业来讲,智能化为行业发展插上了“翅膀”。从宏观层面看,城市更新要结合当前“对接新基建、发展新城建”相关要求,要以“新城建”为新支点,加快构建城市新发展格局。从实践层面来讲,城市更新信息化建设既要立足城市建设自身特点,又要具有适度的前瞻性,以城市发展业务为导向,以城市CIM平台为底板,结合5G、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不断拓展智慧住建、智慧市政、智慧社区以及城市综合管理、政务服务等领域的应用,建成实效实用的CIM+城市更新信息化平台,不断推进城市治理方式创新突破,并运用信息化技术,对城市更新项目进行全生命周期管控,从而提升城市更新效率,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让新型城镇化迸发新的活力。
(一)城市内涝:构建防汛“一点一策”精准防控模式
为扎实做好城市防汛工作,进一步提高西安市城市防汛应急处置能力,市城管局在整合现有防汛信息资源的基础上,扩大系统覆盖范围,提升系统智能监测水平,升级建设西安市城市防汛指挥系统,建立“汛前防控、汛中处置和汛后总结”的管理模式,实现对城市道路积水排水的实时监测、高效指挥、快速处置。
在汛前阶段,根据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安排专人值守,系统实时获取预报预警信息。在灾害性天气发生前,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提前做好人员布防物资与车辆的准备工作。在汛中阶段,在汛期降雨来临时,启动对应级别的预案应急响应。根据不同的防水等级,按照一小时、半小时、十五分钟不同的间隔报送重点防范点位的降雨情况、汇水面积、积水深度以及防汛措施等信息,及时收集全市防汛工作的开展情况。通过“一点一策”精准防控模式获取该位置的积水原因、处置措施以及抽排路径等信息。指挥中心过远程调取现场视频来辅助开展现场防汛工作。当降雨来临时,通过积水警示牌和LED警示牌,提醒过往车辆安全通行。通过视频还可以查看现场的防汛物资、车辆人员的到位情况,监督现场防汛措施是否得到落实。
同时,我司采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图像智能识别算法,利用摄像头智能识别,重点防范点位水池的水位高度,通过全天候智能感知水位情况,进一步增强了城市内涝智能化监测预警能力和决策指挥能力,让城市防汛更加精准与智能。辅助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的总体目标。
在汛后阶段,当降雨结束后,系统收到市城防办发布的预案,解除指令系统,解除预案响应并停止信息报送。系统将自动汇总全市降雨量信息、积水情况,通过人员调配情况、物资消耗、积水处置措施等信息,系统能够自动生成汛情简报,通过总结经验,不断改进优化防汛措施改变的缘由。
(二)燃气爆炸:铸就燃气安全监测“武汉”模式
武汉市燃气安全综合管理平台针对燃气管理对象“量大点多面广”、安全检查不到位、隐患消除不及时、燃气事故频繁发生等现象,建立了市级督办与区街排查相结合、经营企业入户安检与区级监督相结合、送气工随瓶安检等常态化安全隐患管理机制,构建了管道气、瓶装气、车用气等专项安全管理场景,形成了燃气安全全周期综合治理模式,实现了燃气设施数据全掌握、燃气单位管理全统筹、燃气综合检查全记录、隐患整改情况全明晰,有效保障了燃气行业安全健康发展。
目前,该平台整合了各类燃气管线4000余公里,接入75家燃气企业、524座天然气场站、161万只钢瓶、4.8万非居用户、441 万居民用户基础数据。在瓶装气企业监管上,通过钢瓶全流程扫码,实现了对瓶装液化气供应从气瓶检测、充装、运输、销售、配送到使用的全过程监管,及时发现各类液化气违法经营行为和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高了瓶装气的监管效率和精准度,保障了瓶装气的安全供应。
(三)管网改造:畅通城市血脉,守护家园安全
金迪从管线探测、检测、修复到智慧排水、智慧燃气、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城市生命线安全监测,金迪初心不改做地下管线的守护者,不断推动地下管线技术、模式的科学化、智能化,满足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先后完成了包括黄石、汉中、东莞、包头、盐城、内江等多个城市供排水、燃气、管线探测修复项目建设工作,顺利通过专家验收,为守护城市生命线安全贡献了金迪力量。收获了社会和多地用户业主的高度认可。
长春市五大污水处理系统“一厂一策”提质增效工程项目,通过一体化综合治理措施,显著提升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改善长春水生态环境质量;杏林杏滨片区排水管网改造工程,通过非开挖修复技术推进管网建设、雨污分流和病害修复等,提升城市环境质量;许昌市市政基础设施普查项目,疏通城市主动脉和毛细血管,为城市管理提供信息化服务并进一步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金迪“黄石市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管网隐患排查项目”、“苏州高新区排水管网检测、雨污混接调查项目”获得“中国地理信息产业优秀工程奖”、“景德镇污水管网项目”和“滦南县地下管网项目”获得“河北省地理信息产业优秀工程奖”等。
五、结语
城市更新,作为一场深刻的城市变革,聚焦于城市地下管网更新改造、城市污水管网全覆盖样板区建设、市政基础设施补短板及老旧片区更新改造四大方面。地下管网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一轮城市更新的核心内容与刚需所在。它不仅关乎城市的正常运行与未来发展,更是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居民生活质量的关键。随着政府对城市更新工作的高度重视,一系列支持城市更新、地下管网改造的政策相继出台,同时,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多渠道万亿资金投入也为地下管网建设提供了强力保障。
政通+金迪采用“工程措施+管理机制+数字化赋能”的方式,构建“设施普查、隐患排查、工程治理、效能评估、数字化赋能”的一网统管城市更新效能提升新模式,系统解决地下管网改造数据不清隐患不明、污水管网改造重点不明、防汛排涝效果不突出、供水管网漏损严重等问题,高质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确保了城市更新成效,为城市更新示范城市标杆的塑造提供了“政通+金迪”一体化解决方案。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部长倪虹指出,城市更新是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过程。我们对城市更新也总结了自己的经验,可以围绕多个方面来进行。首先是产业的更新,通过新的产业导入,尤其是以高科技、生态、清洁能源等产业为切入点,提升和实现区域经济的产业置换和更新。水处理和城市直饮水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和健康问题,因此实现水的更新也是一个尤为重要的问题。再次,围绕天然气和相关能源利用应该作为全域城市更新的一项重要内容。与此同时还要进行生态环境的更新,通过提升改造,真正让居民享受到生活在公园里的惬意。最后是利用光影和文旅产业来推动城市夜经济产业的发展。这些更新项目的实施离不开包含数字政通、保定金迪等在内的业内优势企业的参与,也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建设“新型城镇化”的历史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