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谊兄弟曾经无疑是中国影视界的巨头,几乎垄断了整个影视行业,手握上百位明星的命脉,大老板王中军用3.77亿的高价拍下梵·高的真迹《罂粟与雏菊花》后,又用1.85亿在拍卖会上拿下了毕加索的油画《盘发髻女子坐像》。那时候,华谊兄弟如日中天,王氏兄弟也挥金如土。
可如今,华谊兄弟在三年内亏损了近62亿元,而因为违反了与阿里巴巴的合同,王中军和王中磊兄弟被法院强制执行3亿元,还被限制高额消费。由于负债近68亿,王氏兄弟只能卖出心爱的画作来缓解燃眉之急,众多负面新闻缠绕着华谊兄弟,也使得这座曾经的巨塔岌岌可危……王中军和王中磊大概也没想到,从春风得意到跌落云端,倒也不用多长时间。
不安分的种子
要谈华谊兄弟这家公司的发展历程,就不得不谈一谈王中军、王中磊两兄弟的创业之路。王中军和王中磊出生于军人家庭,和王朔、冯小刚一样,都是大院子弟。王中军从小酷爱艺术绘画,立志考取美术学院,当一名画家,可惜没能走上这条路,而是在16岁那年应征入伍,当了一个士兵,服役期间,他的军事技术考核位列全军第一。
服役期满后,王中军被分配到国家物资总局物资出版社,做美术设计、摄影记者的工作。虽说是拿着铁饭碗的公务员,但他在某种意义上算是延续了自己的绘画梦。朝九晚五的稳定生活并不是王中军想要的,他的心里一直有一颗不安分的种子。
三年后,他辞去了公务员的工作,进入永乐文化,担任广告部经理,就是从这以后,他开始接触到了传媒行业和广告行业,为以后的事业打下了基础。
与此同时,弟弟王中磊考上了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在上大学的王中磊很喜欢看电影,哥哥有空回家时就拉着哥哥聊电影,兄弟两人找到了事业上的共同点。尚且年轻的王中磊从那时候起就有跟哥哥合伙创办电影公司的想法,但王中军觉得弟弟这不过是未踏出社会的年轻人的稚嫩想法,可那时候的王中军内心也有做传媒公司的打算。
1989年,王中军为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选择赴美留学,五年后留学归来,获得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大众传媒专业硕士学位,这时,他已乘上传媒行业的列车。
王中军拿着攒下的钱和王中磊一起成立了华谊兄弟广告公司,巧的是,和王中军、王中磊还未熟识的冯小刚和王朔,合伙创办了好梦电影公司,准备在影视圈大展拳脚,但两个公司,却走上了截然相反的道路。
那时候,国内的广告公司还很稀缺,很多大企业都在找专业的广告公司,王氏兄弟凭借着家里的关系,以及王中军此前在广告公司的人脉,很快就拿到了中国银行、国家电力及中石化等大型国企的商业订单,为其设计、安装logo,拍摄广告等,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有了资本后,踏足影视行业的想法又在兄弟两人的脑海里再次滋生了出来。
九十年代时,中国大陆的影视行业正在起步发展,却一鸣惊人,产生了《霸王别姬》、《活着》、《红高粱》等优质电影,在国内外都收获了极高的声誉,更成为中国影史上难以逾越的经典。
电影上映后,从投资者到导演、演员,都名利双收,电影行业这块大蛋糕,想来分食的人又还不算多,王中军和王中磊自然垂涎于此,想分一杯羹,只是苦于还没有机会。
冯小刚和王朔成立的公司远没有那么幸运,虽然拿到了一些投资,但是王朔后期在拍电影的时候并不上心,冯小刚又还是个新手导演,没有任何拿得出手的作品,票房和口碑都差强人意。
公司成立几年后,甚至还因为“宣扬灰色主义”而被封杀,正式走到了绝境。王朔挥一挥衣袖,移居到美国生活,冯小刚则搭上了王氏兄弟,开启了他的“冯氏喜剧”时代。
王中军起初投钱拍电影时,也只是为了帮朋友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没想到最后能获得不错的收益。尝到了甜头以后,王中军又投资了三部电影,分别是陈凯歌的《荆轲刺秦王》、姜文的《鬼子来了》以及冯小刚的《没完没了》,其中,只有冯小刚的电影使公司获得了理想的收益。从此以后,华谊兄弟和冯小刚联手,在中国大陆影视圈夺取江山,开辟天地。
电影造梦厂
1998年,华谊开始进行较大规模的影视投资,投资的电影作品包括《一声叹息》、《大腕》、《刮痧》、《罪证》、《天地英雄》、《我的1919》等,皆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随后,华谊兄弟太合影视投资公司正式成立,并接连推出了《手机》、《夜宴》、《天下无贼》等票房极佳的电影,狂赚几亿。
要知道,在21世纪初,一部电影票房破千万就已是了不得,而华谊兄弟投资拍摄的电影,几乎部部狂揽千万甚至上亿票房,华谊兄弟正是乘着中国影视业最初发展的快车,获得了巨大红利,成为了行业的龙头大哥。冯小刚和王氏兄弟也本着友好合作、互利共赢的原则,一起拍摄了不少知名电影。
2001年上映的《大腕》票房达到4200万, 2003年的《手机》是当年的票房冠军,2004年《天下无贼》拿下1.2亿的票房成绩,成为国内第一部票房过亿的电影,《夜宴》又揽下了1.3亿票房,《集结号》更是狂揽2.6亿,冯小刚无疑是票房的保障,华谊兄弟与之合作,更是风光无两,俨然成为一个电影造梦厂。
1998年之前,国内的艺人还没有专业的经纪人,也没人有“成立经纪公司”这样的意识,如今被称为“中国第一代文化经纪人”的王京花,大概是第一个吃这个蛋糕的人。
在没有专业的经纪人之前,演员们从院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各大国有单位,虽然有单位、有戏拍,但是工资却不高,甚至难以养家糊口,于是多数人都会“偷偷走穴”,赚一些外块。
中国戏曲学院毕业的王京花便揣着口袋里不多的钱,骑着自行车、拿着皮包到处转悠,寻找合适的演出机会,找到机会后,就会联系艺人来面试,面试成功后就能从中赚取佣金。
王京花的工作渐渐稳定后,手里便能笼络一批稳定的艺人,在北京城的名气也渐渐大了起来,被人尊称为“花姐”,艺人们的共识基本上都是“跟着花姐有肉吃”。
早年间,她手上有李冰冰、任泉、胡军、陈道明、刘威等一大批优秀艺人,慢慢地,她有了开一家经纪公司的意识,多方打听后,她决定跟华谊兄弟合作。
华谊兄弟觉得成立经纪公司是一个很好的发展契机,因为港台影视业的运作模式就是这样的,于是在公司旗下成立了“太和文化经纪有限公司”,打算把艺人经纪和影视拍摄相结合,全面垄断私人影视行业。
就这样,华谊兄弟出钱,王京花出人,强强联手,更进一步。华谊兄弟一边投资、出品电影,一边发展艺人经纪,宛如一只羽翼渐丰的大鹏鸟,渐渐用翅膀揽过了中国影视的半壁江山。华谊兄弟握着上百位演员的合同,主宰着他们的命运,即使是大牌明星,对王中军和王中磊这两位老板还是得毕恭毕敬。
这一点,在2014年华谊兄弟二十周年庆典的大排面上都可见一斑——成龙、葛优、刘德华、李冰冰、姚晨、黄晓明等上百位影视明星都前来祝贺,冯绍峰即使手骨骨折也坚持来到现场。
趁着风头正盛,王中军和王中磊正式成立了华谊兄弟传媒集团,除了影视、经济外,还涉足唱片、互联网娱乐、实景娱乐等领域。2009年华谊兄弟成功上市,成为中国内地第一家上市的影视娱乐公司,王中军和王中磊两兄弟也身价大涨,分别达到了10.98亿和3.97亿。
两人在公司运营上也有所分工,王中磊主要负责外部宣传,王中军则坐镇公司内部,所以人们大多数时候看到的是弟弟王中磊的身影。
危险的转折
很长一段时间内,华谊兄弟的确风光无限,但实际上,这个大集团早就暗藏危机。在电影上,华谊完全靠着冯小刚,在艺人经纪上,则完全靠着王京花,如果这两个人离开,华谊势必遭受重创。2004年,冯小刚见识到了拍电影揽钱的速度,于是离开华谊兄弟,自己成立公司——东阳美拉公司。
王京花则在2005年合约到期后,选择带着陈道明、刘嘉玲、梁家辉、夏雨等几十个艺人跳槽到橙天娱乐,并放弃了自己50%的股权,尔后,她又成立了属于自己的经纪公司,这是后话了。
问题在于,冯小刚和王京花出走后,媒体都惊呼“华谊被掏空了”,一向以沉稳著称的王中军放出“狠话”:“换成是我走了还差不多,华谊缺了谁都可以。”
2005年对华谊兄弟来说是艰难的一年,为了利益,华谊不惜用10亿元收购了冯小刚的公司,双方依旧是亲密的合作伙伴,华谊也重新回到了正轨,在四年后得以成功上市,但冯小刚和王京花的出走对于华谊来说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为其敲响警钟。
尽管多年以后,王中军在采访中说道,当时王京花辞职是报备过的,华谊尊重她的选择,艺人的去留也是由他们自己做决定,按照规定,合约还未到期的艺人是不能随便离开公司的,只是媒体的反应太大了,王京花即使辞职了,跟王中军还有王中磊也还是朋友,兄弟俩跟她见了面还要半尊敬半开玩笑地叫一声“花姐”,所以并不像当年外界传的那样。
可不管如何,华谊兄弟进行了反思,觉得还是要有一定的办法来牢牢锁住艺人和导演,于是,王氏兄弟给张纪中、黄晓明、李冰冰、邓超等人都分配了股权,让他们都赚了个盆钵满载,借此锁住他们。
2014年到2015年之间,华谊兄弟相继出品了《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捉妖记》、《滚蛋吧!肿瘤君》、《狼图腾》、《烈日灼心》、《战狼》、《老炮儿》等叫好又叫座的电影,它仍是屹立于行业顶端的龙头大哥,也是在2015年,华谊兄弟达到了市值顶点,接近900亿元。
所谓盛极必衰,物极必反,想要登峰造极,大概必先承受痛苦,于华谊兄弟而言,某个危险的转折点,就让其一步步走错了棋。
王中军在各个圈子里都是个口碑和人缘都很好的大佬,喜欢艺术、玩车、收藏、品酒,为人又慷慨,自有一种潇洒的气质,让人喜欢,俞敏洪评价他:“王中军的这种气质很容易遭人喜欢,永远能成为聚会里的核心人物。”
王中军很多项目都是在酒局上谈成的,酒桌也成为他向企业圈朋友们学习的课堂,只可惜,他没能成为学霸。
2014年,阿里巴巴、腾讯公司、中国平安三大行业巨头入股华谊兄弟,成为华谊“突破行业边界限制的强大后盾”,也是华谊进军互联网娱乐的开始。在当时,这被视为大佬们强强联手的行业佳话。可后来,王中军却坦言,马云的阿里影业等互联网线上娱乐平台,给华谊兄弟带来了压迫性的打击。
华谊兄弟先是投入1亿入股游戏厂商掌趣科技“试水”,获得了不错的收益后,华谊兄弟又加码银汉科技,游戏收入占到了企业全部收入的30%,可随着互联网游戏市场越来越低迷,华谊兄弟减持套现,跑步离场,累计套现超24亿元。
这样的巨大收益超乎王中军的想象,可是资本市场是讲求平衡的,华谊兄弟一味沉迷资本游戏中,短短几年内的确能获利良多,但一旦资本失衡,华谊兄弟将难以及时收手,最终会将整个集团拖入深渊。
由于只是简单地撬动一下杠杆,就能带来巨大的收益,回报远超投资电影,华谊兄弟似乎忘记了“初心”,在2014年的二十周年庆典上,王中磊提出华谊兄弟要“去电影单一化”,向互联网娱乐、文旅地产、基金投资等多个领域进军,这便是华谊兄弟危险的转折点,这一决定,让它“开始丢掉了影视的基本盘”。
先是冯小刚的转型之作《一九四二》票房亏损上亿,《我不是潘金莲》则是口碑和票房双双遭遇滑铁卢,华谊兄弟的电影主业频频失利。与此同时,原本被华谊远远甩在后头的小弟们奋起直追,短短几年内,华谊兄弟手中的“影视蛋糕”都在一点一点地被偷走。
丢掉影视的基本盘后,华谊兄弟的互联网娱乐利润也在逐渐下滑,最终还是尝到了资本游戏的恶果,2015年到2017年三年内,华谊兄弟的净利润都在大幅下滑,王中军也不得不承认:“(华谊兄弟)想过做互联网线上娱乐,但没这个能力走向互联网化。”
2018年,王中军公开表示,华谊兄弟将重新回归电影主业,但这个影视市场,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要想翻身,并没有那么容易。
2018年,华谊兄弟股价大跌,迎来上市十年首亏,所出品的电影皆未能带来很好的收益,也没有几部能让观众记住,大概只有《狄仁杰之四大天王》还算比较“能打”,但相比同年上映的《我不是药神》——这部口碑和票房都极好的电影,华谊兄弟无疑是栽了跟头。
陷入谷底
2019年,华谊兄弟大概过得比从前任何一年都要艰难。华谊内部的大明星在得到了较高的价值后,都纷纷选择出走,像黄晓明、林心如、邓超、李冰冰、周迅等,都开起了自己的工作室,自己把资本握在手上。
华谊失去了能撑场面的艺人,也就失去了稳定的收入,而新人身价太低,无法撑起公司的业务,华谊兄弟一下子陷入了窘境。
另一方面,2019年投资的电影全都反响平平,没能带来多少利润,原本被寄予厚望的电影《只有芸知道》票房不足2亿,创下了冯小刚贺岁档电影票房新低,而冯小刚似乎也不再是曾经的票房保证了。
这一年,华谊兄弟亏损40亿,银行的22亿债券即将到期,而为了维持公司的运转,华谊又签下了银行25亿元的贷款。
除了电影票房频频失利外,华谊兄弟所打造的实景娱乐项目,结果也差强人意。王中军一直想打造一个中国本土的“迪士尼”,在济南、苏州、深圳等地都投资建设了影视城,但是,这些影视城都纷纷亏损,华谊投入的大量资金打了水漂,资金链被摧残得脆弱不堪。
为了补上资金缺口,王中军和王中磊两人变卖收藏,抵押房产,还减少在海外的投资,做好了打硬仗的准备。王中军说道:“为了公司的安全,我什么都可以卖掉”,这样的话从一个60岁的人口中说出,难免有种山穷水尽的凄凉感。
2020年,全球的影视业遭受重创,好在,华谊兄弟凭借《八佰》和《金刚川》这两部电影,挽回了一些损失,但这也只是杯水车薪,即使是票房位居全球第一的《八佰》也未能拯救华谊于危难之中。
2021年的春节贺岁档,华谊兄弟推出了手游大IP阴阳师改编的电影《侍神令》,以陈坤和周迅这对多年好友搭档作为宣传噱头,但因为剧情差强人意、宣传和实际不符等原因。
《侍神令》最终淹没在了贺岁档的大批电影中,仅拿到了3亿票房,更没得到手游玩家或是年轻群体的认可,相比起《你好,李焕英》、《唐人街探案3》等电影,华谊无疑又输得一败涂地。到了五一档,华谊投资超5亿的电影《阳光劫匪》仅得到了四千万的票房,在豆瓣上的评分仅有3.8分,可谓惨淡不已。
如今,华谊兄弟市值蒸发上百亿,不复先前的辉煌。新兴的影视圈势力如欢喜传媒等不断追赶,所推出的影片不管是票房还是口碑,都远远超过了华谊兄弟如今推出的电影。淘票票、猫眼等则乘上互联网的风帆,掌握了线上票务渠道。人们说,如今的华谊兄弟,真的是只剩下兄弟了。
不久前,王中军在腾讯新闻《酌见》节目中与俞敏洪展开对谈,极少回避问题的王中军,在被俞敏洪要求聊一下华谊兄弟危机时,也疲惫地摆手起身:“别总谈危机。”这位曾意气风发的掌舵手,是真的老了。
但是,王中军倒也不回避谈这些年遇到的磨难,承认被银行逼债时,确实感到世态炎凉。“去年我们债到期,这个刚兑,天天面对金融机构,怎么样把公司各种资金调动,都恨不得五天还没有搞定,这个时候会反思一下自己。”
但好在,好人缘积攒下的人脉不是无用的,王中军在极其困难时向好友借钱,好友都会借给他,像史玉柱、柳传志等人,有调动两三亿的实力,自是能一定程度缓解王中军这位老朋友的难题。
实际上,华谊兄弟负债累累兴许还不是真正的问题,真正的问题在于,华谊已经在时代的潮流中跟年轻人脱轨。人们调侃道:“华谊兄弟的电影都是老男人拍给中年人看的。”的确,曾经的冯小刚在电影中为当时的年轻人“造梦”,在现实中难以实现的事情,冯小刚替人们在电影中实现。
浮夸也好,虚妄也好,观众们的确在电影中得到了快感,自然会心甘情愿走进电影院买单,可梦始终是要醒的,当时的那批年轻人,已然成为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现实才是他们最关注的问题,怎会再为过往的情怀买单?
电影《芳华》是冯小刚怀念青春的一部影片,最终也斩获了14亿的票房,可却不受年轻群体的市场认可。冯小刚并不在意这些,因为电影拍出了他初恋的感觉。
《北辙南辕》是冯小刚时隔多年后再次执导的电视剧作品,但剧集播出后,受到的诟病远大于赞美。《北辙南辕》打着现实主义题材的旗号,却还是一部远离现实的,满是虚妄的作品,只是一部中年男性视角下的“女性奋斗史”,全无真实所言,远远体现不出女性真正的困境。
冯小刚并没有回到普通人群中去了解他们的生活,并不理解普通人面对生活的真实反应,导致拍出的作品只是导演自己想看的,而不是观众想看的。
不管是冯小刚还是王中军、王中磊,站在云端太久的他们,已不愿低头去观察年轻人的主流审美,或是揣摩其口味了,王中军还说:“不用揣摩观众的口味,一个创作者天天揣摩观众的口味那就不叫创作了。”他兴许没意识到,逐渐和年轻群体脱节,才是华谊兄弟真正的危机。
如今,王中军和王中磊兄弟变卖资产,卖房卖车还债,华谊兄弟的中高层管理工资降低,年终奖金也没有那么稳定了。公司以裁员的方式来缓解燃眉之急,导致人均办公面积越来越大,退租的办公写字楼也越来越多。
王中军说,现在的华谊兄弟还没走出困境,但还没到摘牌的地步。他还是相信冯小刚,说:“他的文化能力在哪,一定有戏的。”然而,华谊兄弟日后的发展如何,能不能东山再起,我们也只能拭目以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