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爱尔眼科对外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24年5月31日召开第六届董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收购重庆眼视光、周口爱尔等52家医疗机构部分股权的议案》,本次交易以自有资金支付,交易合计金额为134,400.73万元。
爱尔眼科(300015.SZ)在深化“分级连锁”模式,布局下沉市场的战略上,又现大手笔。
近期,爱尔眼科对外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24年5月31日召开第六届董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收购重庆眼视光、周口爱尔等52家医疗机构部分股权的议案》,本次交易以自有资金支付,交易合计金额为134,400.73万元。
爱尔眼科方面表示:“公司拟通过本次交易收购多家眼科医院,加快全国网络建设步伐,完善网点布局,为公司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加强与巩固自身眼科医疗市场的领先地位。”
但在现实的另一面,随着爱尔眼科布局规模的增大、管理半径的延长,公司能否在并购后,有效的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提升业绩?则有待市场检验。
爱尔眼科收购52家医疗机构
截至2023年12月31日,爱尔眼科通过自建和收购眼科医院的方式基本实现了在全国大中城市的布局。爱尔眼科在公告中表示,为抓住医疗行业发展的良好机遇,在未来竞争中占得先机,公司需要进一步深化“分级连锁”发展模式,逐步实现“横向成片、纵向成网”的拓展,加快完善网点布局,扩大市场覆盖范围。
在此背景下,爱尔眼科将并购的目光瞄准地市县域等“下沉市场”。数据统计显示,中国的地市县域人口占据了总人口的七成以上,地市县域的眼科需求空间广阔。
爱尔眼科方面表示:“基层医院作为公司未来‘强基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地市级、县级爱尔眼科医院已经在当地具有相当的竞争力。”目前,爱尔眼科发展较好的地市级医院如东莞爱尔、衡阳爱尔、滨州沪滨爱尔等超过2亿的收入体量。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收购标的中,除重庆眼视光和南昌洪城爱尔以外,其余绝大多数为地市级、县级医院项目,标的医院增长率高于当地眼科行业总体增长,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
数据显示,此次收购的52家标的医院2023年整体收入95,422.49万元,相较2022年的75,332.39万元增长26.67%。“上市公司选择在此时收购有利于控制收购成本,有利于上市公司未来的发展。”爱尔眼科方面表示,本次收购完成后,上市公司将充分发挥医疗、教学、科研一体化的平台优势和并购整合的丰富经验,通过集团各专业学组、各事业部、各省区的综合能力进行系统的帮扶和精准的支持,持续提升标的公司的经营状况、市场地位和盈利能力。
有市场人士分析,通过本次并购,爱尔眼科将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地市级、县级医院纳入到上市公司体系,能够不断提高公司整体盈利能力,因城制宜地推进和完善公司分级诊疗模式的布局。
快速扩张背后的管理难题
并购重组是上市公司做大做强、加快布局的重要途径。自上市以来,爱尔眼科在自身积极寻求行业并购标的的同时,自2014年起陆续参与设立了多支产业基金,也为上市公司储备了大量优质眼科医院项目。
通过内生增长与外延扩张并举的“双轮驱动”发展模式,爱尔眼科有力地推进了战略目标的逐步实现,医疗网络布局日益完善,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国内外影响力和竞争力稳步提高,积累了丰富的境内外并购整合经验。
以2017年爱尔眼科收购的欧洲连锁眼科医疗机构ClínicaBaviera、2020年公司收购的30家境内眼科医院为例,这些并购标的在并入上市公司体系后,即便经历2020-2022年的特殊时期,其整体净利润复合年化增速均超过25%。“这实现了并购整合的协同效应,充分体现了公司对收购标的的系统整合能力。”爱尔眼科在公告中如此评价。
但在现实的另一面,随着并购扩张的快速推进,其后续的管理问题,也成为爱尔眼科面临的一大挑战。
2024年4月,有投资者在深交所互动易平台对爱尔眼科提出质疑:“公司一年出现医疗处罚实在太多。这么多数量处罚是正常数量,还是因为公司管理上出现问题导致。如果是管理问题,公司要如何调整管理策略。”
对此,爱尔眼科回复称:“医疗纠纷发生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但由于公司诊疗量较大,仍暴露出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随着公司规模越来越大、管理半径越来越长,集团在管理体系上动态优化,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并落地落实,对出现的问题举一反三,持续加强管理补齐短板,确保在更高水平上规范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