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眼科,银牙科”是不少人对于眼科行业的最初印象。眼科医疗服务行业市场前景广阔,吸引了大量社会资本进入。
爱尔眼科医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爱尔眼科”,300015.SZ)作为第一家登陆A股市场的专业医疗机构,上市十年来,爱尔眼科的市值从2009年的不足百亿元增长至近期的2700多亿元。
资本追利,而医疗服务又是较为非常特殊的行业。爱尔眼科如何能够通过资本迅速成长,在创造利润的同时,如何提供好的产品与服务?
11月14日,由《中国经营报》主办、中经未来承办的“2021中国大健康产业高峰论坛”在北京举办。爱尔眼科董事、副总裁兼董秘吴士君出席并围绕“圆桌论坛消费医疗新蓝海”进行了分享。
爱尔眼科于2009年上市,作为专业眼科连锁医疗机构,主要从事各类眼科疾病诊疗、手术服务与医学验光配镜,目前医疗网络已遍及中国内地、中国香港、欧洲、美国、东南亚。
对于现阶段行业的趋势变化,吴士君介绍,“包括我们眼科在内的各个医疗行业,一直都处于动态变化中。具体到眼科,至少有四大明显变化。”
“第一,青少年近视发病率持续提高,并且近视高度化占比越来越高。第二,80后进入近视和老花并存的状态,他们对眼科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第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在持续提高。”吴士君表示,“此外,我们还欣喜地看到,全民的眼健康意识在不断地增强。人们不但重视治疗,而且开始重视预防眼病。”
另外,吴士君还提到,眼科是属于技术驱动型的行业。“随着眼科治疗技术的升级与突破,一些以前治不好、治不了的眼病就由潜在需求逐步转化为现实的市场。所以,在十年前看现在,有很多是预料不到的,我们相信现在看十年后,必然也会有预料不到的变化。无论如何,作为一个医疗机构,像轮船一样,无论航道怎么变化,我们始终要朝水深的地方去,这个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在专科医院中,有着“金眼科,银牙科”的说法。
事实上,眼科赛道的入局者并不少,除了爱尔眼科外,各地医院也设有眼科,还包括不少区域性眼科医疗机构。
在谈及爱尔眼科与它们之间的共生和竞争,吴士君回应,“其实中国的医院行业基本上是以服务本地患者为主。我们在上市的时候,曾概括中国眼科市场的特点为“全国分散、地区集中”。即,以全国市场为分母,任何一个医疗机构占比都很低。但是,每个区域上总有一两家或两三家医疗机构占据较大份额。这说明,在每个区域市场上,消费者品牌认可度还是很高的。”
吴士君谈到,“正因为这样,爱尔眼科在全国布局业务网络,逐步打造成全国知名的品牌。我们非常清醒:医疗机构不管规模多大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每个诊疗行为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获得患者的信任。”
进入互联网时代后,品牌传播加快,市场格局逐渐发生变化,从而一些全国性的眼科品牌得以孵化。
“就爱尔眼科来说,据有关机构统计,目前我们的市场份额大概占了全国的八到十。当然,每个眼科亚专科的市占率会有不同。”吴士君提到。
要注意的是,在上市之后,爱尔眼科通过布局新建、定增收购、项目孵化等方式使得公司的规模得到迅速扩张。作为医疗机构,是如何通过资本加速成长,同时发展好产品与服务?
吴士君回应,“与其说爱尔眼科是经营医疗的企业,不如说是利用企业方式来做大医疗事业。有人把社会办医与医疗的公益性对立起来,实际未必如此,甚至恰恰相反。”
“随着2000年政策的放开,允许社会资本办医,并且允许以企业的方式办医。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把医疗事业做大做强,尤其是上市以后,我们可以更加从容地开展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长线工程,相当于医疗行业人才的供给侧改革。”吴士君表示。
在吴士君看来,通过把医教研平台做大之后,源源不断地培养和培训优秀人才,无论是一线城市、二线城市还是城乡县域,都可以因为优秀医生的增多而就近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吴士君进一步表示:“公司上市以后,进一步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和谐发展。业务量和市值增加了许多倍,同时更有实力、更可持续救助贫困眼病患者,在公司对外捐赠方面,十年来,为贫困眼病患者的捐赠金额已经超过了上市IPO募集的金额。爱尔眼科连续两度荣获中国民政部颁发的中华慈善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