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乐普医疗(300003)内幕信息消息披露
 
个股最新内幕信息查询:    
 

乐普医疗:水光针、隐形正畸、OK镜全覆盖,能否缓解业绩“焦虑”?|耗材集采落地调研⑤

http://www.chaguwang.cn  2024-06-04  乐普医疗内幕信息

来源 :21经济网2024-06-04

  编者按:为发挥药品、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在深化医药服务供给侧改革中的引领作用,坚持招采合一、量价挂钩,全面实行药品、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形成竞争充分、价格合理、规范有序的供应保障体系成为当下医疗医药市场稳定的关键。

  为了推动医疗服务市场价格更为合理,2020年至今,国家层面分别完成了心脏支架、人工关节、脊柱类耗材、人工晶体和运动医学相关高值医用耗材的集中带量采购。目前心脏支架全国集采落地三年有余,其他产品也均已陆续落地全国供患者使用,但是与此同时,降价后的产品质量、供应和临床使用以及集采相关企业动态等问题始终受社会各界密切关注。

  基于此,21世纪新健康研究院推出“高值医用耗材集采落地系列调研”,旨在从企业发展动态、产品生产配送、临床使用和监管等角度,助力集采的推进与落地,为广大群众的健康谋“福祉”。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武瑛港北京报道

  肉毒素、水光针、隐形正畸、OK镜……乐普医疗正在大举进军消费医疗。

  2024年5月7日,乐普医疗旗下硬性角膜接触镜(俗称“隐形眼镜”)多功能护理液和除蛋白护理液获批;同样在2024年,乐普医疗的水光针类产品有望获批上市,肉毒素产品计划申报IND;此外,乐普医疗的标准式正畸金属托槽、肌功能矫治器等齿科产品也预计获证。

  之前乐普医疗的多元化布局是从单一支架业务向全产业链转变,仍围绕心血管业务展开,但近年来乐普医疗多元化的边界似乎越来越模糊——口腔、眼科、医美等领域无一不在其“触手”之下。

  集采期间,产品多元化、赛道多元化确实为乐普医疗带来了切实的风险对冲效应,这可能是乐普医疗对多元化如此“执着”的原因之一,但为何公司要频频突破心血管这一边界?最终乐普医疗还是乐普医疗吗?还是年报里所描述的“心血管疾病领域全生命周期的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吗?

  从1999年创立至今25年里,乐普医疗的布局从单一支架到药品,到心血管领域综合布局,再到进军消费医疗,似乎很难讲由哪个单一因素促成,资本行业的变数、产业政策的巨变、企业自身的调整和全球黑天鹅的出现,这些都映射在了乐普医疗身上,面对种种变局,这位曾经的百亿巨头如何应对?

  既“倒霉”又“幸运”

  自2008年收购上海形状和上海形记开始,乐普医疗的收并购便一发不可收拾。根据相关研究,2008-2021年,乐普医疗完成了54次投资并购,主营业务由曾经的单一支架业务发展成了心血管全产业链业务。其中对新帅克和新东港的收购尤为值得关注。

  2013年,乐普医疗以3.9亿元收购河南新帅克制药股份有限公司60%股份,当时新帅克拥有国内除赛诺菲、信立泰之外唯一的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剂(下称“氯吡格雷”)批文。

  硫酸氢氯吡格雷是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术后使用的核心药品,与乐普医疗的冠脉支架服务于相同患者,销售也面对相同的终端医院和科室,而且当时氯吡格雷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0%。

  收购的效果立竿见影,2013年乐普医疗开始有药品业务,氯吡格雷下半年增长282.83%,2014年药品业务增长211.43%,其中氯吡格雷占比67.6%、增长247.85%,相比之下,其收入6.9亿元的支架业务仅增长3.87%。

  当时氯吡格雷是多年全球销量第二的重磅产品,仅次于阿托伐他汀。2014年底,乐普医疗瞄准阿托伐他汀——5.76亿元收购浙江新东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51%股权,拿下阿托伐他汀这一全球最畅销药品的生产资质,并参与全球原料药供应。

  乐普医疗的业绩也正式坐上快车,据统计,2013年至2018年,其营收及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速分为别37.29%和27.48%,相比之下,2009年至2012年这两个数据分别为21.60%和11.34%。

  2018年,乐普医疗氯吡格雷收入11.8亿元,阿托伐他汀收入8.9亿元,都是占总营收10%以上的大单品。2018年4月,Wind发布最新“中国上市企业市值500强”榜单,华大基因排第165位,乐普排第186位,一度“风光无两”。

  直到集采来临。

  2018年12月,4+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氯吡格雷与阿托伐他汀赫然在列,乐普医疗均未中标,三天市值蒸发160亿元;2019年药品集采扩围全国,所有品种平均降幅59%,乐普医疗终于入选,其氯吡格雷和阿托伐他汀价格降幅分别接60%和90%;2020年11月,全国支架集采,乐普医疗以645元中选,价格降幅近90%。

  当时有业内人士调侃乐普医疗“干啥啥集采”,但乐普医疗其实既“倒霉”又“幸运”——2021年营收破百亿元,增长32.61%,扣非净利润18.5亿元,增长31.29%。对比来看,2021年,和乐普医疗互为“背景板”的微创医疗全年亏损2.76亿美元,同比扩大44.57%,蓝帆医疗扣非净利润下降96.43%。

  然而就在三大产品被集采之时,乐普医疗的新产品纷纷上市。

  在2018年集采丢标后三个月,2019年2月27日,乐普医疗生物可吸收冠脉支架获批上市,2020年支架集采前五个月,其药物涂层冠脉球囊导管获批上市,集采拟中选结果公布后一个月,其切割球囊系统取得产品注册证,组成了现在所称的“药可切”(药物球囊、可降解支架、切割球囊)创新产品组合。

  集采确实给乐普医疗带来了不小的“阴影”,但其药球的快速增长或许也与集采有关——支架集采落地后出现“按下葫芦浮起瓢”问题,部分医院高价药物球囊使用快速增长,根据联采办信息,考虑到药物球囊价格在2万元左右,不排除其他非正常因素导致。目前药物球囊也已被集采。

  2021年,乐普医疗的介入创新产品组合营收实现了827.36%的增长。但乐普医疗的产品似乎总是充满了起起落落,其“药可切”组合一度成为冠脉植2介入的销售重点,但在2023年医疗反腐面前,受影响较大的恰恰是这类产品。

  与集采一并到来的,还有新冠大流行。

  不得不说,乐普医疗“运气”似乎的确不错,2019年全面整合体外诊断业务,实现集团IVD平台的统筹作用,2020年新冠流行,相关体外诊断产品供不应求,同年乐普诊断开始成为集团的体外诊断业务平台,全年实现营收10.1亿元,同比增长152.5%;2021年乐普诊断在全球范围内销售各类产品,且在国内多地区完成中标,实现营收37.6亿元,增长272.3%。

  看云卷云舒,望潮起潮落。曾经借助新冠“风口”大赚且奋力上市的乐普诊断,如今已在裁员——从2023年Q2开始,以乐普诊断为主,乐普医疗已经优化了约1200人。

  股价“高台跳水”后

  乐普医疗这一路其实并非只是靠运气。与集采来临才想起来多产品布局的企业不同,围绕心血管领域进行多元化发展,这一直是乐普医疗的战略。此前2012年乐普医疗支架营收占比超过70%,而现在常规支架业务占比已不足10%。

  目前其医疗器械业务覆盖支架、球囊、封堵器、起搏器、DSA、人工瓣膜、消融导管与设备、起搏器、除颤器等,药品包括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恩格列净片、甲磺酸多沙唑嗪缓释片、枸橼酸托法替布缓释片等,体外诊断覆盖生化、免疫(化学发光)、分子、血液与凝血、POCT等,外科麻醉包括开放吻合器、腔镜吻合器、超声刀设备、人体腔道扩张产品等。

  乐普医疗已俨然成为“庞然大物”,而其多元化布局的初心,可能要从10余年前的股价“高台跳水”说起。

  2009年乐普医疗上市,2010年12月14日最高市值达到261.46亿元,随后不到两年时间,2012年10月18日市值跌到77.79亿元,投资人纷纷撤出。根据相关研究分析,这正是因为乐普医疗产品单一,无其它3潜在商业化能力被投资者诟病,以及受国家调控政策影响较大。看到资本世界的攻防太快,2012年开始,乐普医疗逐渐改变发展重心,将并购当成对抗市场冲击的主要方式。

  据梳理,2012年,乐普医疗并购秦明医学,向心脏起搏器进军;2014-2016年期间,通过并购雅联白得、艾德康等,促进体外诊断业务快速发展;2015年,收购秉琨投资,从吻合器入手步入外科领域;2017年收购北京锵镜和恩济和,进入了生化诊断领域……

  当时乐普医疗的多元化布局仍围绕心血管业务展开,但近年来乐普医疗多元化的边界似乎越来越模糊,继心血管之后,乐普医疗正在搭建自己的消费医疗“王国”。

  2024年5月7日,乐普医疗旗下兴泰普乐自主研发的硬性角膜接触镜多功能护理液和除蛋白护理液获批,硬性角膜接触镜即俗称的“隐形眼镜”,早在2020年,兴泰普乐就已将产品定位从传统临床医疗器械领域调整为聚焦消费医疗。另外乐普医疗的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正在I期临床,计划今年进入Ⅲ期临床,OK镜全年有望实现6000万元~7000万元收入。

  2021年7月16日,乐普医疗宣布拟2.37亿元收购隐形正畸企业苏州博思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68.43%股权,7月20日深交所下发关注函十问,要求说明收购的必要性与合理性等问题。此外乐普医疗齿科产品还包括U型咬胶、标准式正畸金属托槽、双层TPU矫治器,另据报道,其还通过并购进入了齿科正畸矫治器和口内扫描领域,并自主研发种植牙。

  近年来“大火”的医美概念,公司当然也不会放过,乐普医疗的水光针、童颜针等产品正在临床阶段,预计于2024年至2026年之间获批,其肉毒素产品计划2024年申报IND。以及2022年,乐普医疗旗下乐普莱柏护肤品牌诞生,并推出“小水管 B5玻尿酸水润保湿次抛4精华液”,功效为补水保湿、增强皮肤水合能力等。

  减重概念同样在乐普医疗射程之内,其GLP-1/GCG/GIP候选药物MWN101注射剂肥胖适应症5年内有望完成Ⅱ期临床,计划2025年一季度进入Ⅲ期临床;肥胖适应症6口服三靶点GLP1/GCG/GIP脂肪酸链修饰候选药物MWN109计划2024年进入I期;司美格鲁肽计划在2024年开启海外临床,目前正在进行各项前置准备。

  同时值得关注的是,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乐普医疗在中医药领域同样有所布局,涵盖种类丰富的中成药产品。另据报道,2022年12月,乐普医疗收购山西老牌中药厂天生制药落定。创建于1955年的天生制药,前身是山西榆社阿胶厂。

  业绩“焦虑”和并购“减速”

  乐普医疗广泛布局消费医疗等背后,或许与集采造成的“阴影”有关,更与集采期间乐普医疗的“意外收获”有关。

  虽然集采期间的新冠意外带来了丰富现金流,但“黑天鹅”百年难遇。虽然“药可切”组合也带来了一定收入增长,但它们是否未来突然有一天同样被集采?可能答案未知,毕竟国产率不足10%的电生理领域被集采了,心脏起搏器被集采了,市场发展尚不完善的运动医学耗材同样被集采了,在心血管这一集采“重灾区”,可能更是没有哪个细分赛道绝对安全。

  这或许是乐普医疗大举布局消费医疗的重要原因,乐普医疗也在年报中表示,进入上述细分领域主要因为产品由消费者自付,价格受医保限制相对较少。

  但是在消费医疗领域,玻尿酸早已是红海式竞争,医美再生产品市场已属于“三足鼎立”市场格局,而且除了乐普医疗,还有6家企业的童颜针产品均在临床研究阶段;以及目前国内正畸行业的格局已经高度集中,有着强大的“护城河”,有研究认为乐普医疗短期内很难提高其市场价值;另外GLP-1的市场竞争也正在红海化,有业内人士分析其未来内卷程度类似当前的PD-1。

  大举布局消费医疗或许还与乐普医疗的业绩“焦虑”有关,2023年,乐普医疗实现营收79.8亿元,同比减少24.78%。实现净利润12.58亿元,同比下降42.91%。虽然乐普医疗表示已经基本走出集采阴影,但随着新冠流行的结束和2024年新一轮医疗反腐的到来,乐普医疗如何寻找接下来的业绩增长点?

  另外,乐普医疗收购节奏也已经发生变化,十余年前,当内生能力难以满足增长,乐普医疗便转向外延式发展,但是若外延发展也开始减速呢?

  乐普医疗表示,目前想进入的领域都已经进入,今后在外延并购方面会更加谨慎。有分析显示,乐普医疗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并购换增长模式的边际效应不断减弱的同时,融资环境收紧导致收并购循环正被打破。

  据了解,频繁并购之时,2018和2019年,乐普医疗总负债分别达85.25亿元和79.21亿元。在债务压力之下,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至2021年期间,乐普医疗频繁融资,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新增银行借款和发行短期融资券及中期票据等方式融资15次,金额共252.81亿元,虽然2023年底将资产负债率降至30%,但负债总额仍超过75亿元。

  与此同时,并购导致的商誉则是正悬在乐普医疗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截至2023年底,乐普医疗合并财务报表中商誉账面余额为37亿元,商誉减值准备余额约2亿元。

  在业绩“焦虑”之下,商誉的风险就愈加凸显,例如2017年乐普医疗的荷兰全资子公司因未实现预期战略协作,导致计提商誉全部减值,造成1858.52万元亏损;2018年,乐普医疗对收购明盛达、北京永正等三家公司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和商誉减值损失合计1.28亿元,在当期利润总额中所占比重达到8.6%;而目前收购博思美形成了1.2亿元商誉,已计提减值准备3345.19万元。

  连续并购能给企业带来利润增长动力,但也隐藏着风险,除了债务和商誉,有相关研究分析,乐普医疗已经拥有超过44家子公司和多家非全资子公司,那么如何协调统一、强化控制,以提升并购整体运营效率、达到多元化之后的协同,这均是乐普医疗今后发展中需要面临的风险。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