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六年以来首次,苏州银行申设公募基金的申请材料获证监会接收
2022年9月9日,证监会官网披露已于9月9日当日接收了苏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申请材料,意味着苏州银行离拿到公募基金牌照更近了一步。
(一)如果拿到公募基金牌照,则苏州银行将成为江苏地区第二家拿到该类牌照的银行(第一家为南京银行)和第五家获得该类牌照的城商行(其余分别为北京银行、上海银行、南京银行与宁波银行),也意味着时隔6年后,第五批银行系公募基金试点的大募再次拉开。
(二)2022年对苏州银行来说,算是丰收的一年。除公募基金申设材料获接收外,其还于今年拿到了公募基金托管牌照。2022年3月14日,证监会核准了苏州银行的证券投资基金托管资格,这是2014年5月江苏银行获批基金托管资格以来,获得8年以来获得公募基金托管资格的中资银行。
与此同时,根据苏州银行2022年半年报披露的信息,其目前申请的B类主承销商资格亦在有序推进。
(三)实际上,苏州银行对公募基金牌照已经规划许久。
1、2020年4月29日,苏州银行披露的2019年度董事会工作情况介绍中便提及“推动合资公募基金公司设立工作”。
2、2022年3月29日,苏州银行披露的董事会决议公告显示,其已审议通过了《苏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发起设立公募基金公司的议案》,即拟联合发起设立合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注册资本1.5亿元人民币、苏州银行拟持股比例为55%,并授权董事长全权负责发起设立基金公司的相关事宜。
3、2022年7月19日,苏州银行披露的董事会决议公告显示,其已审议通过了《关于调整拟设公募基金公司持股比例的议案》,即苏州银行的拟持股比例由原55%调整为56%,注册资本仍为1.5亿元人民币,仍授权董事长全权负责。
4、2022年8月,苏州银行对外发布苏新基金公司(筹)的招聘信息,表明苏州银行对本次拿下公募基金牌照把握较高。
(四)这里简单介绍下苏州银行:
1、苏州银行的前身是于2004年12月17日成立的江苏东吴农商行,2010年9月28日正式更名为苏州银行、由农商行转变为城商行,2011年3月17日苏州银行的监管隶属关系由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监管序列调整为中小商业银行监管序列,算是第一家成功由农商行转型为城商行的商业银行,这应该也是江苏省高层着力推动争取的结果。
2、2019年8月2日苏州银行在深交所挂牌上市(022966.SZ)。截至2022年6月底,苏州银行总资产达到5057.57亿元(较年初增11.64%)、存贷款余额分别为3115.77亿元和2279.55亿元(较年初分别增长11.94%和11.88%)、不良贷款率为0.90%、拨备覆盖率为504.93%,管理的非保本理财余额达到726.57亿元(较年初下降6.54%)。
今年上半年,苏州银行共实现营收59.54亿元、归母净利润21.77亿元。
3、目前苏州银行的前十大股东分别为苏州国际发展集团(9%)、张家港市虹达运输(5.85%)、苏州工业园区经济发展(5.4%)、波司登股份(3.99%)、盛虹集团(3.33%)、江苏吴中集团(2.7%)、苏州城市建设投资发展(集团)(2.22%)、江苏国泰国际贸易(1.92%)、苏州海竞信息科技集团(1.64%)、香港中央结算(1.51%),旗下拥有一个非银金融机构,即苏州金融租赁(苏州银行持股56.27%)。
二、苏州银行申设公募基金缘何会有突破?高层推动+中新合资+公募Reits
苏州银行之所以有可能会成为2016年以来再次获眷顾拿到公募基金牌照的银行,且进展整体上看明显超预期,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本次苏州申设公募基金是以江苏省政府的名义推动,且据说得到了高层的批示。这表明,苏州银行申设公募基金管理公司高层推动成分明显。
(二)本次申设的苏新基金为合资,即与新加坡背景的外资企业合资。据悉,新加坡方面的合资方为在公募Reits领域深耕多年的新加坡凯德投资,新加坡工业园区政府和苏州工业园区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毕竟苏州工业园区是中新合作的成功典范,颇具示范意义。
因此,苏州银行申设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是有着特定背景的,即高层推动+中新合资以及公募Reits,这里的公募Reits是指利用Capitaland成熟的商业地产后端运营模式,来加持公募基金的申设。
凯德集团(CapitaLand Investment,参见官网CapitaLand)是亚洲知名的大型多元化房地产集团,总部设在新加坡,其投资组合横跨综合体、购物中心、办公楼、旅宿、住宅、产业园区、工业及物流地产和数据中心等多元房地产类别,业务遍及全球40多个国家的260多个城市,但以新加坡和中国为核心市场。
凯德集团于1994年进入中国,目前已在中国40多座城市运营200多个项目。凯德集团旗下主要有凯德投资(上市的房地产投资管理业务)和凯德地产(私有化的开发业务)两大板块。截至2021年底,凯德投资旗下管理资产规模约1229亿新元,管理房地产基金规模约862亿新元
三、政策层面对银行系基金管理公司的设立有趋松态势
政策层面最近在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并涉足资本市场呈现趋松态势。
(一)2019年12月30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银行保险机构要健全与直接融资发展相适应的服务体系,运用多种方式为直接融资提供配套支持,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二)2020年5月14日,一行两会一局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银发(2020)95号)提出“支持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依法有序设立外资控股的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
(三)2020年5月15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表示“将加大政策支持和引导力度,继续推进商业银行发起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引起市场热议。
可以看出,政策层面对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的态度在趋松,但除苏州银行外,这几年并没有听说有哪家银行的申设材料获监管部门接收。因此,苏州银行的突破,是特例抑或是趋势,目前还不能完全确定。
四、15家银行系基金管理公司简述
商业银行设立基金公司总共经历四次试点。
(一)累计历经四批试点:合计批设15家且均为合资
1、第一批试点(2005年):成立3家
2005年2月20日,一行两会联合发布《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管理办法》(2005年第4号公告),鼓励商业银行采取股权多元化方式设立基金管理公司,意味着在中国的公募基金行业中,正式有了商业银行的身影。
在此政策推动下,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与交通银行分别成立工银瑞信基金、建信基金和交银施罗德基金。
2、第二批试点(2006-2008年):成立6家
2006-2008年期间,第二批银行系基金公司相继成立,浦发银行、农业银行和民生银行等3家银行分别成立浦银安盛基金、农银汇理基金和民生加银基金。此外之前已成立的招商基金、中银基金和中欧基金分别引入招商银行、中国银行、意大利意联银行(外资银行)而成为银行系基金。
3、第三批试点(2013年):成立5家
2013年3月4日,银监会宣布将与相关部门配合,进一步扩大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的试点范围,这也是首次将试点范围扩容至城商行,随后兴业银行、北京银行、上海银行、南京银行和宁波银行等5家银行分别设立兴业基金、中加基金、上银基金、鑫元基金和永赢基金。
4、第四批试点(2016年):成立1家
2016年,由恒生银行控股的恒生前海基金在《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框架下成立,使得我国银行系基金公司数量扩容至15家。
(二)经营情况均还可以:13家管理基金规模均超900亿元
借助于渠道和客户等方面的优势,15家银行系基金的经营情况均还可以,管理基金规模合计达到5.29万亿(其中非货币基金管理规模合计达3.36万亿),大部分银行系基金的管理规模排名位居前50。15家银行系基金公司中,管理规模超过5000亿元的有5家、超过2000亿元的有9之后、超过1000亿元的有13家,除恒生前海基金外的其余14家银行系基金管理规模均在900亿元以上。
(完)
免责声明
本微信公众号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发布当日的判断。本微信公众号中所载内容不代表任职单位的立场,不代表任何投资意见或建议。本微信公众号不对任何因使用本微信公众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或可能引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本微信公众号对所载原创内容保留一切权利,未经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发表或引用本公众号所载的任何原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