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青岛银行(002948)内幕信息消息披露
 
个股最新内幕信息查询:    
 

银行年报盘点|涉房资产质量分化,青岛银行对公房地产不良贷增加22倍

http://www.chaguwang.cn  2024-05-08  青岛银行内幕信息

来源 :银柿财经2024-05-08

  作为当下房地产工作的重点之一,2024年以来,“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被反复提及。随着各地房地产融资“白名单”不断拉长,市场也对银行端的落地执行抱以期待。

  日前,一些银行对落地支持情况给予了公开回复。不过从整体进展来看,相较于房企的融资需求,银行批复的资金规模与之仍存在一定缺口。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或与银行出于风控考虑,放款较为谨慎有关。

  事实上,银行的担忧不无道理。从上市银行2023年年报中可以看到,不少银行涉房业务的资产质量仍在承受压力。

  涉房贷款资产质量分化

  得益于持续加大的不良资产处置力度,2023年,银行业整体资产质量呈现向好态势。在42家A股上市银行中,不良率较2022年上升的仅7家,另有3家与上年持平,32家有所改善。其中,改善幅度最大的青农商行(002958.SZ)不良率下降了38个基点至1.81%,民生银行(600016.SH)紧随其后,下降20个基点至1.48%。

  在不良贷款余额方面,青农商行和民生银行均有所下滑,降幅分别达到11.75%和6.18%。除这两家银行外,厦门银行(601187.SH)、华夏银行(600015.SH)、瑞丰银行(601528.SH)、中信银行(601998.SH)、浦发银行(600000.SH)也实现了不良“双降”,资产质量稳步提升。

  不过在一众资产质量向好的银行中,也不乏一些“掉队”的情况出现。其中,贵阳银行(601997.SH)在不良率和不良贷款余额方面的攀升速度最快,不良率在2023年上涨了14个基点至1.59%;不良贷款余额则同比增长了24.64%至51.65亿元。此外,西安银行(600928.SH)、张家港行(002839.SZ)、沪农商行(601825.SH)、兰州银行(001227.SZ)、宁波银行(002142.SZ)和平安银行(000001.SZ)也出现了不良“双升”的情况。

  

  但与整体资产质量向好趋势不同的是,对公房地产贷款的资产质量则走出了明显的分化态势。在披露2023年对公房地产不良情况的32家银行中,有16家银行的对公房地产不良“双升”,另有3家银行出现了对公房地产不良率或不良贷款单个指标上升的情况。

  分银行类型看,国有大行中,仅中国银行(601988.SH)、工商银行(601398.SH)两家的对公房地产不良情况有所改善,但其不良率仍维持在高位,分别是5.51%和5.37%。交通银行(601328.SH)相对恶化较快,对公房地产不良率提升了2.19个百分点至4.99%,对公房地产不良余额同比增长67.6%至244.03亿元。

  股份行中,仅中信银行、兴业银行(601166.SH)和平安银行三家有所改善,其余6家均呈现“双升”局面。其中,光大银行(601818.SH)2023年对公房地产不良率较前一年提升了1.44个百分点至5.33%,排在股份行对公房地产不良率首位。

  城农商行的分化情形则更为明显。在披露相关数据的16家A股上市城商行中,既有青农商行这样涉房不良余额大幅压降超八成、相关不良率大降4.74个百分点的“优等生”,也有青岛银行(002948.SZ)这样对公房地产不良贷款金额在一年内上涨近5亿,同比增加22倍的“掉队选手”。

  由于目前房地产行业仍处于风险出清期,银行对于房地产贷款的投放也较为谨慎。截至2023年末,42家银行合计投放对公房地产余额为7.39万亿元,同比增长4.01%,远低于同期11.13%的整体贷款增速。这也使得虽然房地产业贷款规模有所增长,但其在对公贷款中的占比却在持续下滑,42家银行中有29家出现下滑,降幅最大的是青农商行,下降了3.09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银行财报

  支持房企合理融资需求

  展望后续房地产领域的不良走势,多家银行管理层在业绩会上表示风险整体可控,但考虑到目前房地产仍处于出清过程,银行需要进一步加强房地产风险管控。

  招商银行(600036.SH)副行长朱江涛在2023年度业绩交流会上预测,今年房地产行业不良生成绝对额将较2023年有所下降,该行将会按照应收尽收、应核尽核的原则加大存量风险资产的清收处置力度。

  工商银行副行长、首席风险官王景武表示,该行将坚持管好存量,精准化险,加大风险房企和项目处置的出清力度,确保资产质量稳定可控。

  交通银行副行长殷久勇称,该行后续将持续加强对房地产业务风险的管理,对重点风险的房企实行提级管理,确保“一户一策”的制定和落实好风险管控策略,持续跟踪出险房地产企业,根据项目风险的变化情况,加大监测频率和贷后管理力度,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在加强对房地产等重点领域的风险监测和处置的同时,多家银行也表示将继续支持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日前,一些银行也就备受市场关注的房地产“白名单”项目的落地支持情况予以了公开回复。

  中信银行4月25日表示,截至目前,全国17个城市通过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正式向中信银行推送第一批白名单项目24个,该行批复金额超70亿元,放款金额超30亿元,全部按照工程进度“应放尽放”。浙商银行在此前表示,该行已落地第一批次“白名单”主办项目30个,新发放融资超30亿元、新批复授信超100亿元。光大银行在4月初称,已完成对作为主办行的首批“白名单”项目的审批,共审批通过53个项目,在全国37个城市实现贷款投放,合计授信超234亿元。

  一些房企也透露了自身在获取融资支持方面的进展。比如旭辉集团日前表示,其在全国有68个项目已入围“白名单”,其中15个项目已通过调整还款节点、降低利息、置换现有融资等方式,从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等银行处获得了融资支持。

  不过从一些房企的反馈来看,整体“白名单”项目融资推进相对缓慢,已批复的资金规模与其融资需求仍存在较大缺口。这或与银行需要在加快推进“白名单”落地和合理控制风险之间需求平衡有关。

  据悉,虽然协调机制推送的“白名单”项目普遍被纳入绿色审批通道,但银行在资产质量的考察方面较为仔细,使得融资从审批到放款存在一定的时滞。于银行而言,如何能够“安全”的执行金融政策或是破局的关键。

  对此,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任涛建议称,在推送“白名单”项目的基础上,提升银行对“白名单”项目的市场化筛选甄别能力,力求发挥拟新增授信行的能动性,将风险降至最低;在主办行的基础上,尽量发挥银团贷款优势,通过发挥各参与行的积极性,降低单家银行的授信风险,提高单家银行的积极性;关注推送部门及各相关利益方在筛选“白名单”项目中出现的道德风险或逆向选择问题,尽量在前端将“白名单”项目的相关风险降至最低,为后续银行介入“白名单”项目扫清障碍。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