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陕西盘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盘龙药业”)发布了2024年半年报,上半年,公司营业总收入约为4.55亿元,同比下滑8.93%,净利润约为5965万元,同比增长9.95%。这是该公司自2021以来首次出现营收规模同比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盘龙药业上市之初,拥有73个药品生产批准文号,而2024年半年报显示,公司药品生产批准文号为74个,也就是说盘龙药业上市近7年来,仅多了一个药品生产批准文号,且5年多未获得药品生产批准文号。
盘龙药业没有获得新的批文,或与公司的研发投入有关。数据显示,2021年—2023年,盘龙药业研发费用分别约为0.14亿元、0.18亿元及0.20亿元。相较之下,其销售费用连年高企,2022年—2024年上半年,公司销售费用分别约为3.63亿元及3.61亿元及1.82亿元,对比来看,研发费用仅为销售费用的零头。
股价方面,盘龙药业自2022年股价便出现整体下跌,当年股价最高点为76元/股,而截至9月13日,其股价仅为23.03元/股,已经跌去近七成。
营收下滑遭监管警示
公开资料显示:盘龙药业成立于1997 年,前身为西安制药厂柞水分厂,后于2017年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是一家集药材种植、药品生产、研发、销售和医药物流为核心产业的中药企业,核心产品为盘龙七片及盘龙七药酒等。
近日,该公司披露了2024年半年度报告,其营业收入出现自2021年以来的首次同比下滑,疑进入增长瓶颈。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该公司营业收入约为4.55亿元,同比减少8.93%,归母净利润约为5965万元,同比增长9.95%,扣非净利润约为5073万元,同比减少1.10%。
负债方面,公司增加了1亿元的长期借款,负债合计约为6.42亿元,较期初增长约11.81%。
盘龙药业在半年报中表示,上述营收下滑情形,主要为本期博华医药不再纳入合并范围及医药商业板块销售收入减少、自产中成药销量增加综合所致。
拉长时间线来看,盘龙药业的营收受阻上一年即初现端倪。2023年年报显示,当年营业收入约为9.81亿元,仅同比微增0.67%。
近两年,盘龙药业先后两次从市场募资。数据显示,该公司上市时约募资2.17亿元,2022年通过可转债募资2.76亿元,2023年通过增发股票募资3.02亿元,共计融资资金近8亿元。其中,2023年的定增预案显示,其此次将投入募资金额1.39亿元用于中药配方颗粒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投入募资金额1.14亿元用于高壁垒透皮给药系统研发平台建设项目,0.49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然而,在公司营收下滑,中药饮片产品占比较低的情形下,该公司募资扩产或存产能过剩的风险。分行业来看,截至今年上半年,该公司医药制造和销售及大健康产品均出现了下滑,其中,大健康产品营收同比大幅下滑82.63%。
另外,分产品来看,盘龙药业医药商业配送营收约为1.16亿元,同比下滑46.59%;分地区来看,曾占据其半壁江山的西北地区营收则同比下滑了32.48%。此外,其中药饮片产品本期虽然实现了增长,然而体量较小,营收约为0.26亿元,仅占总营收比重的5.62%。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月,盘龙药业因募集资金使用情况披露不准确,被陕西证监局出具了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陕证监措施字[2024]1号)。
据悉,2022年,该公司可转债募投项目“质量检验监测共享平台升级改造项目”计划投资总额约为4957万元,包括场地装修费1140万元和设备购置及维护费3817万元。其在当年年报及公告中披露,该项目投入608.73万元,项目进展处于前期筹备阶段,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间为2023年9月30日。
然而,直至其2023年半年报发布时,该项目投入金额仍为608.73万元,预定可使用状态时间也未推迟。经陕西证监局查明,该项目2022年度投入设备支出608.73万元,可以满足公司生产经营需要,公司相关募集资金使用情况披露不准确,不符合相关规定。对此,监管决定对盘龙药业及时任董事长兼总经理谢晓林、董事会秘书吴杰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
销售费用高企依赖单一产品
盘龙药业的销售费用高企历来也是市场关注的重点,尤其是高企销售费用对净利润空间产生了较大侵蚀。
数据显示:2021年—2023年,公司销售费用分别约为3.33亿元、3.63亿元及3.61亿元,净利润分别约为0.93亿元、1.01亿元及1.10亿元,仅约占同期销售费用的27.93%、27.82%及30.47%。而该公司的销售费用中的大头便为市场推广费,同期,其市场推广费分别约为2.97亿元、3.24亿元及3.22亿元,分别约占销售费用的89.19%、89.26%及90%。
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董事长谢晓林曾表示,医药反腐对行业、相关公司的冲击都很大,其目前则以学术推动销售的策略为主,通过座谈会、行业讲座宣传产品。
不过,盘龙药业本期销售费用并未减少,今年上半年,其销售费用约为1.82亿元,较去年同期仍增长了4.10%。
不仅净利润空间被侵蚀,其研发费用相比之下更是相形见绌。数据显示,2021年—2023年,该公司研发费用约为0.14亿元、0.18亿元及0.20亿元,研发费用率仅约为1.58%、1.87%及2.07%,仅约为销售费用的零头。
或因研发投入较低,盘龙药业的药品生产批准文号已多年未实现增长。2017年年报显示,该公司生产的药品共涉及73个药品生产批准文号,后于次年增加至74个,然而多年过去,该公司的药品生产批准文号再未增长,截至今年上半年,该公司的药品生产批准文号仍为74个。
此外,盘龙药业还存在依赖单一产品的风险。据悉,该公司的核心产品为盘龙七片及白芍总苷胶囊,2022年—2023年,上述产品合计销售额分别约为7.10亿元及7.29亿元,分别约占同期营收的72.90%及74.31%。
近年来,盘龙药业的高管也出现频繁变动,公司前总经理谢晓林,前董事张水平,前董事、副总经理张志红均于今年二月辞职。谢晓林辞任总经理后,盘龙药业聘任胡奇飞为公司总经理,然而,胡奇飞任总经理仅半年时间,便于今年8月递交了辞职报告。
就盘龙药业营收下滑,销售费用高企等情形,盘龙药业暂未进行回复,本报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