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凯莱英(002821)内幕信息消息披露
 
沪深个股最新内幕信息查询:    
 

CDMO龙头凯莱英披荆斩棘,92亿订单在手能否支撑业绩高增长?

http://www.chaguwang.cn  2022-02-23  凯莱英内幕信息

来源 :21财经2022-02-23

  近日,CDMO(医药合同定制研发生产)龙头凯莱英(002821.SZ)发布获得重大订单公告称,在持续为某制药公司的一款小分子化学药物提供合同定制研发生产(CDMO)服务过程中,公司全资子公司吉林凯莱英与该制药公司签订了相关产品新一批《供货合同》,合同金额折合人民币约35.42亿元。

  凯莱英表示,若上述合同顺利履行,预计将对公司2022年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积极的影响。

  这笔巨额订单的公布后,凯莱英股价持续上涨。

  2月21日,凯莱英开盘一度涨停,收盘上涨2.78%,报收315.74元。

  2月23日,凯莱英收盘上涨2.44%,保收318.5元。

  此前,凯莱英还先后披露了两个大订单。2021年11月17日,凯莱英公告全资子公司Asymchem,Inc.和吉林凯莱英与客户签订了4.81亿美元的小分子化学创新药CDMO供货合同,合同供货时间为2021年至2022年;

  11月29日,凯莱英公告全资子公司吉林凯莱英与客户签订了折合人民币约27.20亿元的供货合同。

  如若合同履行顺利,高达92亿元的合同订单均将在2022年底之前完成,合同收入相当于凯莱英2021年预计营收的两倍。

  然而,与公司营收高增长形成对比反差的是,不少机构对公司业绩增长的判断产生了分歧。

  92亿订单打开业绩想象空间

  由于涉及保守商业秘密,凯莱英并未表明此次大订单交易对方的基本情况、产品相关信息。

  凯莱英仅仅提到,“交易对手方为某制药公司,公司与该交易对手方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着持续、良好的合作关系。”

  业内有猜测认为,此次凯莱英签下的大单或与辉瑞新冠口服药有关,上述制药公司极有可能是辉瑞,涉及产品为辉瑞的新冠小分子口服药Paxlovid。

  就在2月11日,辉瑞公司新冠病毒治疗药物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包装(即Paxlovid)获得国家药监局根据《药品管理法》附条件批准进口注册。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目前“新冠”疫情流感化已逐渐成为市场共识,参考“疫苗+口服特效药”的流行性感冒病毒防治组合,小分子口服抗新冠病毒药物成为将来最有力的抗疫手段之一。

  由于市场对“新冠流感化”的期待,新冠口服药的合作方备受瞩目。

  但是对于此猜测,凯莱英方面一直未置可否。

  2月23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凯莱英证券事务部人士,对方表示,“根据公司和客户签订的保密协议,不能透露客户和产品的具体名称”,不过其提到,“此次订单与2021年的两笔订单为同一个客户,第一笔订单供货时间是2021年-2022年,其后两笔订单供货时间是2022年”。

  累计92亿元订单,相当于凯莱英2020年营收31.5亿元的三倍,2021年预计营收45.05亿元的两倍,为其2022年业绩带来想象空间。

  东莞证券研报认为,凯莱英持续签订大额订单,为2022年业绩的高增长提供了保障。基于上述大额订单合同的签订,华西证券、民生证券纷纷上调凯莱英业绩预期。

  而凯莱英于11月17日披露的4.81亿美元订单,背后客户也引发市场猜想。

  凯莱英提到,交易对方为美国某大型制药公司。2018年该客户收入1.85亿元,占上市公司当年营收比例的10.07%;2019年该客户收入2.49亿元,占上市公司当年营收比例的10.11%;2020年该客户收入6.38亿元,占上市公司当年营收比例的20.25%。

  这一数据,正好与凯莱英最近三年年报披露的前五大客户相符合。

  根据公司年报,该客户同时是凯莱英2018年第三大客户、2019年第二大客户、2020年第一大客户。

  作为CDMO行业核心领域的早期进入者之一,凯莱英为国内外大中型制药企业、生物技术企业提供药物研发、生产一站式CMC服务。

  2016年11月18日登陆A股市场以来,凯莱英的销售收入稳步提升,2016年-2020年销售收入分别为11.03亿元、14.23亿元、18.35亿元、24.60亿元、31.5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9.99%。

  凯莱英强调,除了与辉瑞、默沙东、艾伯维、礼来、百时美施贵宝、阿斯利康等全球制药巨头形成了较强的合作粘性,也与再鼎医药、贝达药业、和记黄埔、Mersana等国内外优秀新兴医药公司、生物制药公司达成多维度的协同合作。

  一位医药行业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指出,“能够接连拿到大订单,是凯莱英能力和规模的体现,后续也可持续关注其产能落地情况”。

  从产能建设现状来看,截至2021年上半年,凯莱英以天津为中心,已覆盖辽宁阜新、吉林敦化、上海金山等地区的多个小分子研发生产基地、生物大分子基地。此外,公司2021年下半年预计在天津、敦化等地区释放产能1390立方米;按照敦化、镇江基地的工程计划进度,预计将于2022年新增产能1500立方米。

  市场存分歧

  尽管凯莱英92亿元大订单在手,且预告2021年归母净利润10.40亿元-10.76亿元,同比增长41-46%,但这些利好,并没能让股价止跌转涨。

  从2021年11月底达到532.49元高位之后,凯莱英近3个月股价下跌28%。

  凯莱英2月10日龙虎榜显示,前5大卖出席位中有3个为机构专用席位,合计卖出1.89亿元。

  有市场观点认为,“CXO企业有好业绩,却拉不回股价,其中两个因素最为关键,一是海外收入占比高,而海外业务面临国际形势变化的影响,二是投资收入占比高,随着CDE新政的出台,拥挤的药物研发赛道将会出清,CXO企业的投资回报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

  此前,CXO龙头药明康德在业绩交流会上提到,“随着国内市场环境的变化,国家药监局发布的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即CDE新政),对fast-follow这类新药研发的需求有所下降,部分客户需求转向first-in-class\best-in-class,比如小核酸、多肽等新分子种类的药物……国内新药研发服务部(WuXi DDSU)业务2022年将迭代升级以满足客户对国内新药研发服务更高的要求,预计收入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以近五年数据为例,2016年-2020年,凯莱英的国外(除中国大陆地区以外的亚洲地区)营收占比分别为97.83%、91.84%、90.47%、91.08%、88.23%,而中国大陆地区营收占比分别为2.17%、8.16%、9.53%、8.92%、11.77%。

  尽管2018 年-2020 年,凯莱英的国内业务复合增长率达45.64%,但海外业务仍然是公司营收的主要来源。

  对此,2月23日,凯莱英证券事务部人士进一步解释,“公司国内业务起步相对较晚,基数比较小,不过国内不少项目进入临床阶段,也会继续发力”。

  对于公司股价表现,上述凯莱英证券事务部人士认为,“长期来看,股价是和公司经营情况正相关的,短期来看,股价可能会受到市场因素波动的影响。”

  对于已经涨了两年多的CXO赛道,机构用行动表达了分歧。

  面对目前市盈率高达92倍的凯莱英,高瓴的选择是减持。

  2020年10月13日,凯莱英抛出非公开发行股票方案,以227元/股增发1018万股,实际募资净额22.75亿元,吸引了高瓴、南方基金、大成基金等众多机构参与,其中高瓴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斥资近10亿元,认购了440.53万股,占增发新股总数的近一半。

  根据凯莱英2020年年报,“高瓴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中国价值基金(交易所)”持股440.53万股,占总股本的1.82%,成为公司第6大股东。

  然而,半年的解禁期(至2021年4月13日)过后不久,高瓴就选择了减持。

  2021年半年报显示,“高瓴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中国价值基金(交易所)”减持了一半的持仓(220.3万股),仍然持有220.3万股,占总股本的0.91%。

  2021年三季报,高瓴继续减持,并且在2021年三季度末已退出凯莱英前十大股东之列。

  2021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凯莱英股价在400元/股左右,定增价227元/股,以此推算,高瓴在不到一年时间内,获利近一倍。

  相比之下,中欧基金的选择是加仓。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四季度末,中欧医疗健康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持有凯莱英1198.76万股,持股市值52.15亿元,占总股本的4.56%。该基金的现任基金经理正是被誉为“医药女神”的葛兰。

  而在此前的2021年三季度末,中欧医疗健康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持有凯莱英1188.8万股,其在第三季度加仓凯莱英298.28万股。

  葛兰表示,“从未来的配置方向来看,创新药产业链仍旧是我们长期最为看好的方向,从国家层面政策的顶层设计到国内企业近年来的创新积累,都使得国内的创新产药产业链长期维持在高景气度的状态。”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查股网以"免费 简单 客观 实用"为原则,致力于为广大股民提供最有价值和实用的股票数据作参考!
Copyright 2007-2021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