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万达电影(002739)内幕信息消息披露
 
个股最新内幕信息查询:    
 

王健林挥别万达电影,全球大房企仍无人转型成功|财经峰评

http://www.chaguwang.cn  2023-12-14  万达电影内幕信息

来源 :钛媒体2023-12-14

  12月12日晚间,万达电影一纸公告,公司实际控制人从王健林变更为柯利明。至此,前首富挥别了曾带给他无限风光、曾让他寄予无限期望的电影院线。

  从2005年“被迫营业”成立万达院线,到2016年登顶全球第一院线,王健林突破了种种政策壁垒、行业限制,克服了无数跨国整合、跨界经营难题,体现出顶级企业家的格局与能力。

  当其盛时,好莱坞最有影响力的杂志以“The Chairman”作为他的封面照标题;他旗下青岛影都开业,妮可?基德曼、小李子前来捧场;华纳、福克斯、环球的老板穿西装打领带去拜见他。

  而王健林本人也以年会唱摇滚、“小目标”表情包等热点话题成功出圈,一度成为与王思聪并列的顶流网红。噱头背后,是他从房地产老板转身为娱乐大亨的努力,是万达从地产公司向文化娱乐公司转型的尝试。

  彼时的王健林,说出了“一百年来,全球大型房企无一例转型成功,万达已经改写商业历史,成功转型为服务型为主的企业”的豪言。当时万达旗下有商业、文化、金融、网络科技四大集团,“去地产化”不遗余力。

  事与愿违。从2017年断臂求生,到2023年清仓出局,万达一路撤出电影院线,其中既有电影行业的原因,更多是大环境的变化使然。王健林还是那个杀伐决断的企业家,奈何“形势比人强”。

  在退出电影院线之前,万达的网络科技集团、金融集团已先后消失。退出电影院线之后,万达在地产和商业地产之外的产业占比大幅缩小,转型宣告半途而废。

  逼上梁山

  王健林的业余爱好不少,唱歌,书画,足球,他都玩出了一些名堂。但他并不爱看电影,万达进军电影,属于“被迫营业”。

  万达从房地产开发起家,但王健林很早就认识到住宅开发在商业模式上的缺陷。他以世界500强为目标,而当时的500强里,没有开发商。这一方面是因为西方城市化进程成熟;另一方面,住宅开发是一次性收入,没有持续现金流。

  2000年5月,万达集团召开战略转型会议,决定进军商业地产,创造长期稳定的现金流。自此,王健林设计出万达广场这一商业综合体业态,繁荣至今。

  跟现在“购物中心是吃出来的”不同,二十年前,购物中心最具集客效应的,是百货店和以院线为中心的娱乐休闲业态。百货店,万达与沃尔玛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院线,万达也想找个巨头合作。

  2004年初,万达与时代华纳签署联合发展电影院的协议。但受限于当时政策,外资不能控股中国电影院,华纳最终决定退出。

  华纳退出的另一个原因是,当时中国电影市场太小,全中国票房只有1亿多美元。

  王健林只好找国内院线合作,先后跟四个广电集团谈,由万达来做业主,便宜租给广电。当时国内院线多是事业单位,吃财政补贴,对与民企合作及异地扩张顾虑重重。王健林谈了一圈,好不容易谈下上海广电,签了一个紧密发展协议,上海广电交了几千万保证金。

  谁知没几个月,上海广电就换了总裁,新领导另有思路,王健林退还了保证金。

  但当时布局逐步在全国铺开的万达广场,已经有一批建成和在建的电影院。无奈之下,万达被“逼上梁山”,挽起袖子自己干。

  2005年,万达院线成立。当时的电影市场正处于蓬勃发展期,电影制作上华谊兄弟和光线传媒崭露头角;院线市场则是群雄并起,上海联和、北京新影联、中影星美、大地院线、金逸、博纳等各显神通。

  不被业内看好的万达“一力降十会”,凭借巨大的人流量和自建自用的成本优势,万达广场开到哪里,万达院线火到哪里,仅用了三年就冲到行业次席。

  正是从2005年开始,中国电影产业进入高速增长的黄金期,2006年至2015年几乎每年增速都超过35%。王健林自己说,万达院线是“时间点蒙对了”。

  其后,万达开始向电影上游挺进,试图打造完整的电影工业体系。2009年,万达影视成立,涉足影视、制作、发行、放映等全产业链业务,并参与出品了《夏洛特烦恼》、《唐人街探案》等多部热门影片。

  到2012年,万达反超中影星美,坐上国内院线的头把交椅。同年,万达成立文化产业集团,旗下包括文化旅游、电影产业、舞台演艺、主题公园等。三年后,万达院线登陆中小板,一度备受追捧。

  商业成就之外,万达对中国的电影院也带来一些改变。万达院线通过引进IMAX、激光、巨幕等新技术,拔高了中国影院的服务和技术水准。在中国电影的黄金时代,在消费升级潮流中,万达院线就是电影这条街上“最靓的仔”。

  走向海外

  2012年,王健林开始大手笔海外并购,26亿美元收购美国第二大院线AMC公司,一举打入好莱坞。

  跨国并购从来不是容易的事,何况王健林在好莱坞眼中是个来自中国的房地产“土豪”。万达前高管回忆,王健林初到好莱坞,一身西装领带,一群黑衣人随行,与好莱坞文艺、散漫的风气格格不入。他们不但在大佬那里屡吃闭门羹,辗转约到的人也不太重视。

  王健林顶着冷眼与嘲笑,以较高出价拿下AMC后,大手一挥将影院所有座椅改造成真皮沙发,银幕换成IMAX,音响改造成12声道杜比音效。暴涨的上座率和更贵的电影票,令AMC第一年便扭亏为盈,上市一年多股价翻倍。

  

  美国人也慕强,手握头部院线和支票本的王健林,顿时成为好莱坞的新贵。2013年青岛影都的启动仪式上,群星璀璨,冠盖云集,奥斯卡学院主席艾萨克、美国电影协会COO迈克尔?罗宾逊,索尼影业、华纳兄弟、环球影业、派拉蒙等董事长或总裁,以及妮可?基德曼、莱昂纳多等巨星都前来站台。

  2015年,王健林又豪掷35亿美元收购了拥有“魔兽”、“金刚”等IP的传奇影业,成为首个拥有好莱坞大型电影公司的中国企业。

  其后,万达相继购进澳大利亚第二大院线Hoyts、欧洲第一大院线Odeon UCI、美国卡麦克院线、北欧院线集团等。并购后万达拥有影城超过900家,屏幕超1万块,占据全球12%的票房市场,登顶“全球第一院线”。

  短短数年间,万达从好莱坞大佬眼里的笑话成长为举足轻重的巨头。华纳、福克斯、环球的老板,平时穿着随意的这些大佬,会穿西装打领带去拜见王健林。

  王健林也在为接轨好莱坞而改变。他高调接受外媒采访,频繁登上国外杂志封面,到国际顶级高校演讲,将自己的创业经历和商业理念集结成书,发行英文版……他在尽量向国际市场靠拢,打造一个更透明开放的企业家形象,也为集团转型造势。不过言多必失,他在张扬个性的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经过多番努力,王健林的公众形象,逐渐在变化。2016年和2017年万达年会上,王健林尽情高歌,内部视频被有意外传,“首富唱摇滚”在网上疯狂传播,据称点击量超过鸟叔的骑马舞。

  以军事化管理著称的万达,企业文化也开始有所松动。万达有着严格的着装规定,但这项规定在2015年时开始放宽:演艺、互联网业务部门员工着装没有地产公司严格,工作时间也更有弹性。

  伴随着海外收购的步伐,一群外籍高管来到万达。2016年的万达年会上,万达文化集团国际事业部CEO高群耀提议,海外人员除了参加集体大会外,另行安排活动。他表示,一群一脸懵懂的外国人,跟着数百位的中国高管,集体落座、统一鼓掌,这种程序化模式,对老外来说简直无法想象。这一意见也得到王健林特许。他希望万达的转型得到国际认可。

  王健林的电影雄心不止于此。他曾接洽过好莱坞“六大”中一些公司的股东,对拥有金球奖、全美音乐奖、公告牌音乐奖等知名IP的DCP集团发起过要约,均因故未遂。

  逐步放手

  2017年,万达院线更名万达电影,并计划并购万达影视与时光网。这一年,按照万达自己的口径,文化产业总收入达637.8亿元,占集团总收入比重升至28.1%,成为继商业地产后集团另一个支柱产业。

  但就在2017年6月之后,形势急转直下。王健林开始“断臂求生”。除了众所周知的文旅项目卖给融创,酒店卖给富力,万达也在减持AMC股份,并出售部分万达电影股权。

  2017年AMC开始由盛转衰,出现亏损,而这时万达已无暇顾及海外业务。到2021年5月,王健林基本清仓AMC。

  在几乎全部清空海外地产、文娱项目后,万达获得了短暂的喘息期。但2018年中国电影总票房达到600亿之后,增长出现停滞。至疫情爆发,院线生意一落千丈,电影行业遭遇寒流。万达电影不复当年之勇。

  随着疫后消费回暖,万达的各项业态呈现回升势头。2021年以来的地产爆雷潮中,违约房企名单里一直没有出现万达的名字,外界普遍将王健林看做壮士断腕的代表,为其魄力与前瞻点赞。也有人认为王健林是因祸得福。

  但珠海万达商管的上市对赌,又把王健林逼进了墙角。沉重的债务负担和380亿的回购压力,让地产下行周期中的万达集团无力承受。

  近年来,万达持续零敲碎打地出售万达电影股权、万达广场资产,直至2023年底将万达电影控股权拱手相让。

  随着万达电影易主,王健林彻底告别当年的“全球第一院线”。他转身娱乐大亨的愿望,万达转型国际文化巨头的愿景,也随之破灭。

  回头来看,王健林依靠地产红利带来的巨额资金输血,在海外电影院线业大肆收购,令全球娱乐界为之侧目,一度为房企转型探索了一条新路。

  电影行业有着商业之外的文化意义。万达收购传奇后,推出的第一部大片是张艺谋执导的《长城》。这部片子票房和口碑均不及预期,但好莱坞一线男星马特?达蒙和中国知名女星联手,在长城上抗击异域怪兽的故事,本身就包含有很强的文化意味。

  2013年,王健林在接受《财富》杂志专访时说,“绝大多数行业都有天花板,唯独文化产业是没有天花板的行业。”斗志昂扬溢于言表。如果其电影大业能够持续,或许为中国的文化输出另辟蹊径。

  但跨国影视投资存在很高的不确定性,上世纪80年代,如日中天的日资也曾进军好莱坞,最终铩羽而归。

  王健林的电影梦想虽然幻灭,但他在大型房企转型上的探索,仍极具价值。而万达在电影院线上的进退,则再次印证那句话:没有XX的时代,只有时代中的XX。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