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装头部企业陷危机,数年自救只剩一地鸡毛
近段时间,东易日盛、洪涛集团等上市企业接连陷入非正常经营,引起家装行业的信用危机。
这些年,家装行业尝试自救,包括转型存量房业务、拥抱数字化浪潮、实现规模化透明管理,但如今似乎只剩一地鸡毛。据新快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22年至2024年上半年,全国有近两百家家装企业宣告破产。“东易日盛们”为何“装”不下去了?
1
两家上市公司深陷危机
东易日盛引起的信任危机蔓延远比想象得要快。6月27日,东易日盛发布公告称,截至目前,扣除公司已作专项披露的与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的诉讼案件外,公司连续12个月内尚未结案的累计诉讼、仲裁事项涉及案件共计234件,涉案金额合计约10982.76万元,超过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绝对值的10%以上。其中,公司为原告的案件金额为1758.46万元,公司为被告的案件金额为9224.30万元。而在一个月前,东易日盛披露的累计诉讼与仲裁金额合计约为6253.02万元。
同样深陷危机的还有洪涛集团。近日,这家建筑装饰界的头部企业发布“待岗通知书”,称“2024年6月18日股票价格低至0.56元,基本宣告洪涛公司股票将退出A股市场。鉴于此,公司目前无力筹集持续经营所需资金,又无外部资金注入,导致主营业务无法持续开展,处于全面停产停业状态。因此,公司决定,自2024年6月20日起公司所属在职员工全部待岗”。
昔日两大企业为何纷纷“倒下”?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这与家装行业高度依赖现金流的属性相关。按照家装行业惯例,通常是客户预付款,给材料供应方后结算,企业凭借充裕的现金流不断扩大规模。但近些年随着新建房装修需求减少,家装行业逐渐进入“枯水期”,不少企业开始陷入资金困局。
财报显示,2021年至2023年,东易日盛的业绩急转直下,其营收分别为42.92亿元、25.24亿元、29.3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79亿元、-7.44亿元、-2.08亿元。2024年第一季度延续亏损至1.16亿元,目前已累计亏损约10.7亿元。另外,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东易日盛总资产达27.39亿元,总负债达26.61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97.13%。
洪涛集团董事长刘年新在其公司官微发布的一封公开信中提到,由于各种原因,公司应收账款回款缓慢,导致公司出现资金紧张的情况。“与此同时,银行对房地产及建筑装饰行业采取收紧授信政策,部分到期银行授信及贷款无法续借,甚至出现要求提前归还贷款的情况。近五年,金融机构对洪涛抽压断贷10余亿元,进一步恶化了公司的现金流,致使公司的现金流难以维持正常业务经营”。
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家装委员会主席韩军向新快报记者指出,伴随着新建房装修需求下行,之后还会有更多家装企业出现问题。另一方面,旧房翻新的市场正在快速增长,当下的家装企业如果还没有转型到旧房业务上,其营收必然面临断崖式下降。
2
转型存量房业务经营压力加大
在业内人士看来,单是房地产销售环境的下行,并不足以让家装行业活不下去,现在企业在各地城市存量房装修占比正逐年提高。东易日盛董事长陈辉此前也曾提到:“家装仍是一个前景广阔的行业,因为有大量的存量房。现在是一个过渡阶段,我们目前在一线城市存量房装修占比超60%。”
然而,相较新房装修市场,存量房业务有着迥然不同的打法。韩军表示,旧房全屋翻新的客单价能比新房装修高出20%,但目前全屋翻新的占比预估不超过两成。而局部翻新的客单价较低,成本也更高。“厨房或卫生间翻新的平均单价为1.5万元至2万元,相当于企业要做10户卫生间换新,才能抵得上以前一户房子的装修收入。”
在获客方面,家装企业在进入存量房市场时也面临更大的成本压力。多位业内人士表示,行业销售模式已逐渐从地推转向互联网营销为主,按照成交量估算,企业获客成本可达整体营业额的10%至20%。相对同行企业,大型企业更容易被其“大体量”所拖累。“装修公司货币成本占比为5%至10%,平均成本占到10%,叠加房子租金等方面,企业的固定经营成本就要达到20%至25%。因此,毛利率低于20%的非小型装修公司基本会亏本,但‘游击队’只要毛利率达10%以上就能赚钱。”韩军表示。
更令业界人士担忧的是,东易日盛等事件让正迈向规模化发展的家装行业,在一夜之间被“打回原形”,消费者对大品牌的信任度一再下降。“现在反而是‘游击队’和小型装修公司的生意变好了。”韩军说。
财经评论员郭施亮向新快报记者表示,家装公司深受房地产市场调整周期影响,房地产兴衰对家装行业影响不小。现在有的公司资金周转、业务收入出现问题,行业需要规范运作,企业需要加强自律,这样才能提升信用水平、缓解信用危机。尤其是要提升企业服务能力,特别是提升服务水平与质量管理,才能逐渐恢复市场的信心。
3
行业内部管理不足一直存在
事实上,家装行业的信任危机就像“房间里的大象”,一直存在。市场观点普遍认为,家装行业一直存在行业内部管理不足问题,只是以往市场形势大好,这些风险被遮掩了起来,如今才一一暴露。
对于消费者而言,装修是环节多、时间长、信息不对称严重的事情,理想状态应是“省心、省事、省钱、省力”,实际上却是服务提供商在每一个装修环节都可能出问题,比如报价不透明、水电隐蔽工程隐患难以察觉、施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
为解决规模化、流程化、统一化等行业痛点问题,通过新技术来推动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实现规模化透明管理,一度被行业寄予厚望。同样以东易日盛为例,该公司近五年几乎每年投入1.5亿元用于数字化转型,并声称其推出的数字化全案家装系统能实现从前端营销获客、销售管理、设计、智慧交付,再到后端的供应链、工厂、仓储物流的全线打通。在这些企业构想的蓝图里,通过数字化建设,包括施工标准化、供应链一体化、全域信息系统线上化等,能让整个家装产业链变得更加透明,往日复杂且冗长的各个痛点问题均可迎刃而解。
但实际上正如三维家相关负责人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的那样,“技术实现不了,需要业务妥协,业务无法妥协;交付工期很紧,先交付了再说;有多少资源干多少活,能干多少算多少;这件事情需要各个领导确认,人都找不齐,那就先缓缓;需求变来变去,既要还要也要,千线单针等,数字化的进程演变成权利交替的过程。”
三维家相关负责人称,在服务多家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发现企业普遍存在家装环节割裂的情况。同时家装行业本身所具有的非标化属性,以及产业链条长,使得各个环节信息很难顺畅互通。传统家居设计软件与制造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需要文件格式的多次转换,设计数据不能直接生成拆单数据、生产数据,由此影响着整个链条的生产效率和最终效果的还原。
该负责人进一步指出,信息化在当前行业内的普及度已经很高,但数字化的普及率仍较低。相较前者,数字化是企业基于市场理解、市场定位的系统性构建。数字化追求两个极致,一方面对市场、客户,提供极致化的产品、服务,另一方面对内部的效率及出错率有极强的保障。而保证这两个极致的前提就是数据,即能够支撑经营发展升级的过程、结果数据。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无论是顶层设计还是组织落实,包括这个过程中存在的变化,都注定数字化无论是建设还是运营,都存在较大的成本投入及挑战。
新快报记者留意到,并非所有企业都推崇数字化。“家装行业是一个高度依赖人的行业,多数员工的素质难以与过于复杂的数字化系统相匹配,现在花费几十万元购买成熟的信息化软件就够用了。”一位行业人士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