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提前涨停后,华东重机(002685)7月29日再度涨停收盘。消息面上,7月28日晚间,华东重机披露了拟以不超过3亿元的投前估值收购厦门锐信图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锐信图芯”)股权并增资的公告,交易完成后,公司将持有锐信图芯43.18%股权,跨界GPU行业。针对市场质疑公司7月26日股价提前涨停的情况,华东重机方面7月29日接受了北京商报记者采访。
公司称已进行内幕信息保密
跨界收购公告披露前,华东重机股价提前涨停,公司内幕消息管理是否合规引发了市场讨论。7月29日,华东重机方面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要求,进行了重大事项的内幕信息保密工作。
7月28日晚间,华东重机披露公告称,公司拟以不超过3亿元的投前估值收购锐信图芯股权并增资,即以不超过约1.13亿元向许清河、南京锐锋聚信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收购其持有的锐信图芯合计37.5%股权,并以不超过3000万元认购锐信图芯新增的注册资本33.67万元。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持有锐信图芯43.18%股权,公司为锐信图芯的单一最大股东,同时有权决定其董事会半数以上成员的选任,锐信图芯将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收购计划披露的前一交易日,华东重机股价便已提前涨停。交易行情显示,7月26日,华东重机股价低开0.36%,开盘后公司股价迅速翻红并保持震荡态势。午后开盘,在大量买单推动下,公司股价迅速拉升至涨停,后一度打开涨停板,不过最终再度封板。截至当日收盘,公司股价报涨停价3.04元/股。
针对公司股价提前涨停的情况,华东重机方面7月29日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公司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要求,进行重大事项的内幕信息保密工作,要求在内幕信息披露前,任何知情人不得公开或者泄露该信息,不得利用该信息进行内幕交易。同时,公司严格履行审议披露程序,维护公司信息披露的公开、公平、公正,最大限度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公司股价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但不限于如受益于设备更新政策的工业母机板块行业的普涨、公司业绩基本面情况的改善等等。
交易行情显示,7月29日,华东重机股价再度涨停,当日报涨停价3.34元/股。
接连跨界谋变
此次收购锐信图芯股权,并非华东重机首次跨界。据了解,华东重机是一家主要从事“集装箱装卸设备”和“数控机床”为主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务的企业。
华东重机方面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公司认识到任何一项跨界收购事项都存在整合挑战。为了加强公司内控管理,提高公司治理规范性,已在《投资协议》中约定公司有权提名三分之二董事席位,并在缴付第一期增资款前,投资人有权委派1名财务总监、1名风控总监(负责保管公司印章)。公司更看重收购项目广阔的业务前景,打造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并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和持续经营能力。
实际上,此次并购也并非华东重机首次跨界尝试。2024年3月,华东重机曾披露公告称,公司与浙江联和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以及上海国科龙晖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拟通过成立合资公司开拓零碳氢能港口,同时通过设立氢能产业基金进军氢能源汽车及港口流动机械产业链。
此外,华东重机2023年年报显示,为抓住光伏市场技术升级的战略机遇期,公司于2023年4月成立了控股子公司无锡华东光能科技有限公司,是公司在“双碳”战略部署下全新打造的高科技光伏制造企业。公司光伏产品为高效TOPCon电池片,采用N型技术路线,公司规模化量产的N型TOPCon电池转换效率达到了预定转换效率水平,实现了市场化销售并获得了客户的认可。
净利连续四年亏损
接连谋求跨界背后,华东重机净利已接连四年出现亏损,营收也自2020年起出现大幅下滑。
数据显示,2019—2023年,华东重机实现营业收入分别约为136.83亿元、76.35亿元、70.59亿元、14.76亿元、6.71亿元;对应实现归属净利润分别约为3.57亿元、-10.73亿元、-14.08亿元、-1.79亿元、-8.11亿元。
此外,2024年一季度,华东重机营收、净利双双下滑。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1.52亿元,同比下降43.81%;对应实现归属净利润约2087.48万元,同比下降16.93%。
对于公司业绩情况,华东重机方面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近年来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大幅下滑,主要系新收入准则实施后调减贸易类收入及主营业务范围调整,剥离了营业收入较大但利润规模较小的供应链服务业务所致。近年来公司净利润为负,主要系近几年公司数控机床业务市场需求持续下滑,公司产销量下降,应收账款回笼不及预期,导致计提相关商誉及应收账款的减值准备。目前该业务已在出售实施过程中。
2023年末,华东重机曾披露公告称拟出售持有的广东润星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本次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将置出数控机床业务资产,推进业务结构转型升级,专注于以集装箱装卸设备为主的高端装备制造和拓展光伏电池组件业务板块。
财经评论员张雪峰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对于经营不善的上市公司而言,收购新资产,跨界进入新领域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新的盈利增长点。“不过,企业也要注意这其中的整合风险。”张雪峰如是说。投融资专家许小恒亦表示,跨界并购通常会存在很多不确定风险,上市公司进入关联度不高的行业,管理、人才、技术、知识等将成为企业发展的短板,实际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会比预想的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