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加加食品(002650)内幕信息消息披露
 
个股最新内幕信息查询:    
 

实控人被强执、两年连亏 加加食品的速战与鏖战

http://www.chaguwang.cn  2023-06-12  加加食品内幕信息

来源 :首财2023-06-12

  

  大破之后方能大立

  世上难有后悔药。

  6月6日晚,加加食品公告称,因个人债务纠纷,实控人杨振、肖赛平夫妇被北京二中院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因追偿权纠纷,控股股东湖南卓越投资有限公司被株洲市天元区人民法院列入失信被执行人。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不是实控人首次成“老赖”。早在2022年4月,加加食品便曾公告,杨振、肖赛平(杨振之配偶)、杨子江(杨振之子),以及监事会主席蒋小红因合同纠纷,被列失信被执行人。

  诚然,如加加食品公告所言,事件暂时未对公司正常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产生实质性影响。

  可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实控人频陷强执尴尬,必然不是一件好事,拷问当家人诚信力的同时,难免让外界疑虑:为啥钱这么紧?对企业稳健性、成长力又影响几何?

  1

  10年上市答卷

  营收滞涨、净利转亏

  战略转型滞后?

  商场如战场、一转身就是一个时代。加加食品、杨振夫妇对此应深有感触。

  公开资料显示,加加食品创建于1996年,以酱油、食用植物油和其他调味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主业。目前,拥有郑州加加味业有限公司等4家子公司。

  遥想2012年,加加食品登陆A股,头顶“酱油第一股”可谓风光无限。然之后的业绩走势却不温不火,难言多匹配:

  2013年至2017年,营收16.78亿元、16.85亿元、17.55亿元、18.87亿元、18.91亿元,对应增速1.30%、0.40%、4.17%、7.50%、0.24%。净利2017年为1.61亿元,相比2013年的1.62亿还有下滑。

  2018年更出现营利双降:营收17.88亿元,同比下降5.44%;净利1.15亿元,同比下降27.58%。反观后浪海天味业、千禾味业则势头强劲,净利达43.67亿元,2.4亿元。

  也基于此,2018年成为加加食品的改革大年,推进实施“大单品战略”、调整产品结构、升级数字化工厂,“加加”和“盘中餐”两品牌齐头并进。

  一番努力下,2019、2020年企业扫去颓势迎来营利连涨。可惜的是,喜态没延续多久,2021年再遇营利双降:净利甚至录得-8016.39万元,为上市十年来的首度亏损。

  2022年,营收16.86亿元,同比下降3.91%;归母净利增速虽涨0.66%,仍净亏7963.17万元。相比2013年的16.78亿元,营收基本停滞,归母净利更从1.62亿遭遇两连亏,十年上市的业绩答卷可谓惨淡。不禁让人追问,酱油第一股何有此“坠落”、成长颓态?

  加加食品给出的原因为,企业主要以传统销售渠道为主,该渠道营收下降导致业绩不振。

  2021年和2022年,公司线上渠道收入分别只有1250.03万元、3094.84万元,分别占当期总营收0.74%、1.84%。

  身处互联网时代,都说得线上者得天下,加加食品是否有些战略转型滞后呢?

  

  

  2

  多元不利、高端失守

  主营产品毛利率连滑

  当然,营销只是面子,产品力才是里子。深入一度看,创收支柱盈利能力下滑不可不察。

  营收占比超10%的产品有两类:酱油类、食用植物油。以2022年为例,酱油类贡献了近8.71亿元营收,后者贡献了4.45亿元营收,两者占比约八成营收,其中酱油类又是第一主力,占营收比超五成。

  然2020年至2022年,酱油类产品毛利率分别为34.94%、27.18%和26.31%,连续下滑。

  同期,营业成本增速分别为-1.22%、-5.20%、2.45%。换言之,上述毛利下滑并非完全成本上涨所致。

  

  

  

  追其根本,产品策略定位失守、多元化遇阻或是一个考量。

  2015年5月,加加食品向从事鲜肉、冷却肉配送的云厨电商增资5000万元,获得后者51%股权。然仅时隔两年,便以0元价格将股权转让给陈光辉。

  2018年12月,加加食品又公告称,拟以48亿元价格收购大连远洋渔业金枪鱼钓有限公司,最终该交易搁浅。

  甚至杨振还曾跨界到房地产、互联网及互金等多领域,可谓频频发力、花式跨界。然从目前现状看,前述跨界多数不讨彩。

  所谓商场如战场,一步慢步步慢,上述试水固然代表了发展信心、企业张力,可跨界都是有成本的,不仅耗时耗力,也容易耽误了公司战略调整,比如主业精进、线上渠道建设等。

  90年代诞生的加加食品主打高端定位,彼时酱油产品价远超同行。

  借助高举高打的广告策略,产品高端人设得以巩固。2010年和2013年,加加食品曾分别推出售价8元的淡酱油“面条鲜”,以及售价25元左右的原酿造酱油。

  但随着调味品市场竞争加剧,跻身上市企业的加加食品为谋求更多增量空间、开启下沉战略,部分产品价一度降至2.5元/瓶。

  而此举并没赢得多少市场份额。据QY Reserach报告,2019年加加酱油比例仅1.2%,落后于海天、美味鲜、味达美、李锦记、卡夫。从上述10年的营收滞涨、盈利能力下滑转亏看,成绩单亦难言拿得出手。

  行业分析师郭兴认为,下沉市场固然不能丢失,然随着消费者日益追求品质消费,高端化健康化、特色创新才应是调味品业的发展方向。

  所言不虚。2015年我国高端及超高端酱油的市场规模107.8亿元,占比18.5%,2020年达到250亿元,占比29.5%,复合增长率达11.3%,高于酱油业整体增速,结构升级趋势清晰,预计2025年市场份额将达360亿元。

  好在2020年时,加加食品提出打造减盐系列特色单品,并推动产品向中高端转型。

  2021年,加加食品在机构调研活动中表示,公司产品出现问题,最开始走的是中高端路线,但发展过程中逐渐偏离中高端路线了,近两年回归主业后,一直往中高端产品扭转。

  可从上述连续下滑的毛利率看,中高端战略效果并不多尽人意。要知道,2021年海天味业酱油类产品毛利率为42.91%,千禾味业更达43.93%,远高于同期加加食品的27.18%。2021年11月,加加食品还对调味品还进行了3%至7%不等的提价,结果2022年酱油类毛利率还是出现了下滑。

  食品饮料行业分析师张广阳曾认为,加加食品的战略变革还在持续摸索中,它所提出重点发力的高毛利产品、减盐大单品,并没有什么技术壁垒可言,自身差异化的定位上落后其他品牌一步。

  言语犀利,或有偏颇片面处,然也是良苦用心。面对多元化失利、一手高端好牌打烂,惋惜叹息外,决策前瞻性、合理性、市场敏感度有无查漏补缺处呢?

  3

  违规担保、占用企业资金

  到底多缺钱?

  不算多苛求。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前五大股东分别为湖南卓越投资有限公司、杨振、杨子江、肖赛平、许喆。其中,杨振、肖赛平以及杨子江为实控人,三人合计持有42.30%股权。

  此外,杨振于2010年至2019年11月担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杨子江至今是常务副总裁、销售总经理。

  行业分析师刘锐玲表示,企业发展早期,家族管理有利运营稳定性、决策高效性。而成长到一定规模后,现代企业管理就是重中之重。家族企业治理透明性、决策先进性、开放性、精准度前瞻度,团队人才培养、提升空间等都是舆论焦点。

  聚焦加加食品,虽然董事长、总裁已均不是实控人,可是否有家族企业弊病,仍值得观察审视。

  除上述战略决策质疑,企业基本的内控风控篱笆也亟待强化。

  合规治理方面,实控人曾出现假借上市公司名义违规担保、违规占用公司资金等失范行为。

  2017年,杨振曾以加加食品名义,为控股股东湖南卓越对外借款提供大额担保。同年,还让加加食品财务人员收集公司U盾、密码等交予湖南卓越财务总监,借此向其两家关联企业开具商业承兑汇票。

  2018年,为偿还自身及关联方债务,杨振先后通过财务人员将上市公司2400万元转给其指定的自然人刘某渝,将3000万元转给湖南卓越控制的派仔食品有限公司。

  2020年,湖南监管局下发《处罚书》,因信披违规杨振遭到警告,并被罚款20万元。

  尴尬的是,同年6月,加加食品便又曝出自查时发现公司存在为控股股东湖南卓越投资有限公司及其关联方违规对外担保4.66亿元的情形,一度变为“ST加加”。

  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卓越投资、杨振、肖赛平以及杨子江所持加加食品的股份的质押比为99.81%、99.20%、100.00%、100.00%。如今伴随卓越投资、杨振、肖赛平再成“老赖”,再度印证了三者手头“缺钱”。

  4

  三个难题多少腾挪空间?

  客观而言,杨振也有痛定思痛。其曾对媒体表示:“企业上市后发展缓慢,主要是因为2013年以来我个人投资套进去了,然后恶性循环,不断地搞投资,没有聚焦主业,所以错过了发展时机。”

  反思固然可贵,然更关键的是如何摆脱困局、重回成长正轨。

  产品、渠道、资金,均有症结点。

  产品端,需强化特色创新、产品力打磨。往期看,加加产品人设多靠广告高举高打。2002年,企业曾豪投4800万元夺得央视黄金时段两月“标王”。2013年,还争得《星光大道》独家特约赞助商。

  近五年来,公司销售费分别为1.73亿元、2.61亿元、1.96亿元、2.25亿元、2.30亿元,近两年连增。

  相比之下,研发费支出有些吝啬:分别为2620.22万元、2847.68万元、3026.42万元、2687.73万元、2364.74万元。近两年连降。

  行业分析师于盛梅表示,营销声量可帮企业迅速建立强大知名度,进而带火销售,但市场从没一招鲜吃遍天,营销只是“面子”,亦有边际效应、双刃效应。长远看,无论高端化、多元化、健康化,产品力这个“里子”才是常青密码,特色化、品质化、圈层化、前瞻迭代的背后,离不开持续高效高质的研发创新。

  对比竞品,差距更加明显:海天味业为4.93亿元、5.87亿元、7.12亿元、7.72亿元、7.51亿元,近三年均超7亿。千禾味业为2036.03万元、3948.26万元、4522.15万元、5538.98万元、6452.48万元,近三年也呈上涨态势。

  说千道万,不如白银一片。不禁疑问,加加食品到底靠啥驱动核心成长?靠啥在高端化潮流中胜出?

  再看渠道。6月3日,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反映,加加食品抖音直播现在上午10点开播到下午17点每天这段时间卖不到100瓶酱油,让我们看着都着急,晚间有时不到21点就不播了。建议公司周一到周五白天可以采用机器人播,重点放到晚间及节假日。

  言语犀利,却有良苦用心。截至2022年底,加加食品线上渠道营收增速高达147.58%,但3094.84万元的营收体量远低于海天味业、千禾味业的9.89亿元、6.30亿元。拥抱渠道革新、消费革新、新市场转型,是否还需更快些、更精准些、更决绝些呢?

  或许,也有无奈与急迫。

  截至2023年一季末,加加食品账面货币资金1.12亿元,短期借款则高达1.28亿元,货币资金尚不能覆盖短期借款。

  无论加码研发,还是强化渠道,两者均离不开资金支持,而看看上述资金缺口、控股股东、实控人的强执烦恼,加加食品有多少腾挪空间?

  5

  聚焦主业扭亏速战、深变鏖战

  当然,机会掌握在自己手中。

  从加加食品披露的发展规划看,2023年将是公司深变一年:加快市场转型,稳定存量市场,打开增量空间,从产品、渠道、管理、技术、人才等多方面变革。

  在2023年经销商大会上,名誉董事长、实控人杨振表示,加加食品要打造零添加产品矩阵,培育零添加特级生抽、零添加姜葱料酒、零添加挤挤装蚝油、零添加糯米米醋、零添加鸡精五大爆品。

  销售方面,加加食品销售总杨子江发布了“从零开始,共赢未来”营销战略。过去半年来,尝试直播带货+流量引爆+内容创作,借鉴和布局内容电商、兴趣电商的新玩法。

  运营方面,为缓解成本上涨压力,将持续推动精细化管理,坚持降本增效,结合优化产品结构、加强对业务人员的管理和激励等措施不断提升整体运营能力。

  杨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加加食品必须坚持把‘深耕主业,聚焦中高端市场’作为实现长远发展的根本方针。”必须以不断地创新来顺应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的需求。

  字斟句酌,加加食品、杨振也有知耻后勇、危机意识,也在重新聚焦主业、重拾中高端战略,奋起直追之态值得肯定。

  2023年一季度,公司净利1283.88万元,同比增长2209.93%,营收则下滑15.61%。

  这意味着,企业精细化水平、控费能力有所提升,上述革新取得一定成效。但也意味着,经营面依旧承受不小压力,如何持续打开成长空间、改善核心盈利能力,仍是一场系统深变的鏖战。

  客观来说,市场不缺购买力,缺的是好产品。以千禾味业为例,其产品在海天身陷品控风波之际得到追捧。2023年Q1业绩延续去年增势,营收8.19亿元,同比增长69.81%,净利1.45亿元,同比增长162.94%。

  行业分析师孙业文认为,海天味业公关风波令追赶者看到了机遇。于加加食品而言,要想推动营收增长,须在中高端产品上下功夫,除了精细化,更要在特色化、品质化、圈层化上持续深钻深研。

  的确,阅尽浮华,世上从没有捷径,唯有回归主业、深耕主业,以用户市场为中心,苦练基本功取胜。已经两连亏的加加食品,2023年务必要打一场扭亏速战。只是看看控股股东、实控人的强执加身,上述企业积弊,也是一场深变鏖战。

  不破不立、破而后立。目标口号外,效率为王、精准度为王。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