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康科技(002610.SZ)的高额担保一直较受争议,这一情形在去年四季度有所改善后,近期又重拾起来。
根据该公司2月23日公告,拟为关联方江西慧谷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西慧谷”)在6000万元额度内的借款提供担保。不久前2月12日公告,拟为子公司浙江爱康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的供应链融资业务提供担保金额不超过1.03亿元。
对此,爱康科技公司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解释称,上述担保已是在本年度计划内的,最新公告披露的只是进展情况。
目前,爱康科技正在大举扩产异质结电池,公司在股权激励计划中希望今年就能将营收翻倍。这一目标能否实现尚待观察,不过在此之余,与向关联方提供担保有所类似的是,爱康科技2022年度的关联交易将迅速膨胀,公司预计额度高达20.73亿元,其中九成来自实控人邹承慧先生及其关联方(包括其近亲)控制的企业。
高居不下的担保额度
2月23日爱康科技公告称,公司拟为江西慧谷在6000万元额度内的借款提供担保,江苏爱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江阴爱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则会提供反担保,反担保方式为连带责任担保。
财务数据显示,江西慧谷2021年1-9月实现营业收入1.05亿元,净利润129.49万元。公司称,鉴于经营情况稳定,董事会认为本次对外提供担保风险较小并可控,不会损害公司及公司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的利益。
值得注意的是,江西慧谷并非是爱康科技的子公司,双方关联关系来自于,爱康科技实际控制人、董事长邹承慧的母亲刘罗秀是江西慧谷实际控制人。
“这一担保项目并非是新增的,而是续签的。”爱康科技公司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在年初公司《关于2022年度对外提供担保的公告》中,就披露了对该项担保的计划,最新公告披露的只是提供担保的进展情况。
以目前的情况看,爱康科技仍然需要庞大的担保规模来维持运作。截至2月23日,爱康科技及控股子公司累计经审议的对外担保额度为106.07亿元,其中实际发生的对外担保余额为人民币67.46亿元。以上担保累计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比例约为164.69%。若包含本次担保,累计担保余额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比例约为165.43%。
膨胀的“朋友圈”交易
异质结电池产能尚在爬坡,但爱康科技今年的关联交易已经预计大幅膨胀。2月22日公司公告称,经董事会与监事会审议,2022年度关联交易合计预计总额度为20.73亿元。而2021年同类交易实际发生总金额为4.33亿元,今年预计额度将是去年的4.79倍。
财联社记者梳理,在这20.73亿元关联交易额度中,最重头的部分属于公司实际控制人邹承慧先生及其关联方(包括邹承慧近亲)控制的企业,与这一类型企业的交易金额预计高达18.88亿元,占总体的91%,堪称由董事长的“朋友圈”支撑起了一张庞大的关联交易网络。
对于新增大量关联交易的原因,上述公司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解释称,公司在抛售电站项目后,今年预计将新增不少EPC业务,另外公司已与一些国企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需要向关联方采购或销售的产品上升,因此预计今年关联交易大幅上涨,“尤其我们向关联方销售产品,可以视作业绩好的方面。”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若从交易方向统计,爱康科技2022年预计向关联方销售产品、提供劳务的金额约为14.28亿元,而2021年业绩预告显示,爱康科技全年营业收入为25-30亿元。这意味着,伴随关联交易的水涨船高,爱康科技的营收或有接近一半是关联交易。
对此,有市场分析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爱康科技预计关联交易金额较大,好处是关联企业之间比较熟悉,使各方在进行商务谈判时节省大量的交易费用,从而提高交易的效率。但需要警惕的是,大量关联交易可能让关联方存在利益输送,而且在非竞争的条件下,会在价格、方式等方面产生不公平的情形。
疯狂的股权激励目标
实际上,爱康科技对未来的业绩增长颇有信心。根据此前公司披露的《2022年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拟向激励对象授予权益总计约1860万股,但公司将2022年至2025年四年间的业绩考核指标为营收增长的2倍到10倍。
具体而言,爱康科技将四个行权/解除限售期的业绩考核指标设定为:以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为基数,2022年营业收入增长率不低于200%,2023年营业收入增长率不低于400%,2024年营业收入增长率不低于600%,2025年营业收入增长率不低于1000%。
不过,从近10年看,爱康科技营收同比增长率从未超过60%,最高的一次是2014年同比增长率达56%。与2020年相比,2021年全年营收预告还呈现下降趋势。
这引起监管层的关注,深交所向公司问询股权激励考核目标是否具有可实现性、本次激励计划公司业绩层面为何仅设置营业收入单一考核指标等问题。
对此,爱康科技回复关注函表示,2018年-2021年营业收入明显下降,主要是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公司海外业务市场开拓受到限制。叠加电站欠补和控股股东爱康实业破产重整导致公司融资环境恶化,资金链偏紧,公司传统制造业务收缩。另外,公司新投建高效电池组件项目处于产能爬坡阶段,导致2021年营业收入基数较低。随着公司电站出售及控股股东爱康实业重整完成,公司基本面逐渐修复且融资环境整体好转,公司未来有望实现营业收入超额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