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公考报名人数在过去几年持续攀升,但曾经的公考龙头中公教育却活得十分艰难。在2023年减亏八成之下,中公教育今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41.38%,为1.16亿元。在逐渐走出业绩阴霾之际,中公教育也重新定位。中公教育董事长李永新9月9日宣布,中公教育由大型的多品类职业教育机构升级为“就业与再就业服务提供商”。
李永新告诉《华夏时报》记者,综合就业服务趋势势不可当,中公教育2024年的发展目标是在产业链、数字化、渠道、平台、组织等五方面进行升级。“中公教育将启动新潜力网点,高质量拓展高校和县域市场,深度拓展下沉市场中用户就业服务需求;同时,公司将智能化AI技术与业务场景高效结合,启动‘AI+就业’应用变革,促进传统就业服务产业改造。”李永新表示。
转型“就业与再就业服务提供商”
2024年国内经济运行回升向好,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但就业压力依然存在,部分群体、部分行业就业的结构性矛盾问题仍会比较突出,尤其以大学生为代表的新成长劳动力还难以适应市场变化。
与此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增大劳动力市场的波动,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也发生了改变,通过公共就业服务平抑劳动力市场波动、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的任务迫在眉睫,在客观上对公共就业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根据教育部统计,2024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1179万,同比增加21万。青年就业压力仍然较大。
在李永新看来,大学生是第一大新增就业群体。他还表示,2023年高等教育在学人数高达4763.19万人,这些学生以及毕业几年的人群都面临就业需求,这也是中公教育存在的意义,而随着就业难度、岗位技能均提升,综合就业服务趋势已经势不可当。
基于此,李永新9月9日正式宣布,中公教育由大型的多品类职业教育机构,升级为“就业与再就业服务提供商”,其将以培训为切入口,借助AI赋能,为社会提供精准化、系统化、一体化的就业产品和服务,推动高质量就业。
记者从中公教育方面了解到,中公教育将搭建高质量的就业服务网络,在超30个省份、超300个地级市、超2000个县级行政区以及超3000所高校布局轻资产网点,建设线下、线上相结合的就业服务网络平台,为就业群体提供就业与再就业的全链路的产品。
此外,中公教育将要建设数字化AI+就业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职业路径规划咨询等板块服务,塑造个人及企业职位的数据化形象,最终实现供需的匹配和人岗完美配合,促进全面就业。
李永新还表示,“就业群体的求职迷茫、就业压力的逐步增大表明,当前零散的就业服务已经没有办法满足市场需求,而系统化、一体化的就业服务才是未来的发展趋势,需要通过职前、职中、职后系统一体化的方式,提升求职者的综合素养能力,而非简单零碎的提升。”
回归良性发展轨道
中公教育创立于1999年,经历多年发展,该公司已经成为主营业务横跨公共服务岗位招录考试培训、学历提升、职业资格和职业能力培训3大板块的大型教育机构,其核心业务是公务员招录培训,占营收的比例仍高达50.34%。
中公教育在2019年借壳亚夏汽车登陆A股,成为“公考第一股”,市值一度超过2600亿元,超越新东方和好未来双巨头。
不过,中公教育在过去几年陷入低谷。李永新表示,近4年是中公教育最艰难的时间,虽然公司创业初期也有诸多艰辛,但是只有几个人的生存问题要解决,但是目前中公教育是上万人的企业,“我们面临的生存问题,牵涉到社会方方面面,确实压力山大。”
“坦诚地讲,我们也深刻认识到,作为一个企业要回归商业的本质,不能追求虚的东西,要永远如履薄冰,要永远把困难和问题想在最前面。”李永新还表示。
虽然中公教育目前仍有自身难题待解,其他的公考培训机构也迅猛发展,对其造成不小的冲击,但在采取诸多措施之下,中公教育已经走出了业绩的艰难时刻。在2023年亏损收窄八成的基础上,中公教育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4.47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1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1.38%。
中公教育方面解释,“2024年上半年,随着经营环境的改善及行业竞争格局的常态化,公司继续推进经营整固计划,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强化精细管理,重塑组织架构,优化渠道网点,从规模向效益转变,将全部资源聚焦于公司整体盈利能力的提升,推动公司回归良性发展轨道。”
据记者了解,今年上半年,中公教育强化成本管控,聚焦利润,营业成本同比下降19.51%至6.09亿元。与此同时,中公教育今年上半年在组织架构层面进行优化调整,以提高运营效率,其在网点布局、人员安排、薪酬激励机制设置等方面都达到了更有效率的状态。截至2024年6月30日,中公教育员工人数从上年末的11125人减至9515人。
对于中公教育此次转型,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培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叶齐炼表示,就业压力的缓解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需要民办教育与政府、高校和其他社会力量协同,共同关注和做好促就业工作。
叶齐炼还告诉《华夏时报》记者,“面对人才供给侧和需求侧的结构性失衡,民办教育行业从业者也应该关注和做好促进就业的工作,将巨大的增量、存量就业人才,通过教育培训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的优质人才,将人力资源变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红利,这是校外培训教育公司迎来的巨大机遇和战略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