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这大环境,对应届生就业不太友好,不少年轻人有考公的打算。
这几天,我老弟也在家准备省考。我也关注了一下公考教育这个赛道。
正好,中公教育刚发了最新的业绩预告,紧接着,又发了首份股权激励。那么,两份公告之后,到底是利空还是利好?
我们不妨来深入聊聊“公考一哥”中公教育到底怎么样?
以下都是我自己的一些观察。有不同的意见的朋友勿喷,也别抬杠,杠就是你对,好吧?
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中公教育一直有些争议,有人说退费的事儿还没解决,这公司未来没什么希望,也有人觉得困境是暂时的。
不讲虚的,我还是喜欢直接看数据。
以下是业绩预告部分原文:
“公司预计 2023 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 17,500.00 万元—22,500.00 万元,较 2022 年度亏损 110,205.98 万元减亏 92,705.98 万元—87,705.98 万元,减亏幅度 84.12%—79.58%。”
老实说,业绩预告单看数据确实不怎么好,尤其是利润表现,比2022年要差不少。但从减亏来看,这次减亏幅度倒是不小。
利润差这么多,怎么看都有些不太正常,似乎有点反直觉。
我记得之前的新闻还说,2024考研的人数减少了36万人,考公的增加了43万人。
海通证券的研报数据也显示,24年国考招录人数同比增7%,弃考率同比降15.6PCT,行业景气度上行。
明明是考公人数增加了,为什么中公业绩还差了这么多?
答案是业务周期影响,导致原本属于四季度的营收延后确认到2024一季度了。
我私下问了在机构里做老师的朋友,他们说也没听到什么风声,中公也在正常招生,经营情况也都正常,退费的问题也确实还有。只是今年省考开班比往年晚了一些。
开班晚,可能是与省考联考笔试的时间推后有关。
我查了一下,去年联考笔试是2月25日,机构通常开班的时间大都在12月,而今年笔试是3月16日,机构开班时间大都来到了1月份。
由此来看,财务上这部分收入确实要计入下个季度了。
也看到有网友说,中公的非协议班也是上完课后确认收入,这就好理解了,中公主营业务主要是省考,省考延期了,开班也就延期到了1月份,这说明大部分营收可能会表现在24年一季度。
另外,利润跌了这么多,很可能也是受到地产行业影响。
中公教育是有一些地产性资产的。毕竟前几年地产行业那么火爆,一些上市公司多少都会买些地。
这两年房价跌这么厉害,这些地产性资产也会减值。昨天跟朋友吃饭还在聊,他21年买的房子如今跌价30万。
很可能是由于计提了资产减值,导致净利润亏损增加了。
当然,这个想法还需要等完整财报出来后去验证。
房产买都买了,跌价赔钱也就认了,只是有一个点我想不明白,为什么现在计提减值?
后来一想,可能是中公决策层也没想到今年笔试会延后,业务周期会延后,只是觉得反正资产减值最终都要计提,早提晚提也没太大本质区别。
另外,客观地讲,中公业绩表现差,也说明退费的影响肯定还是有的,不过,自己选的路,含着泪也得走完。至于怎么去挽回这个影响,还是得看管理层的智慧。
不管怎样,只要主营业务稳定,生意该做还得做,课该上还得上。只是,之前外部预期还是有些太乐观了,中公对市场的预期管理也做得比较差。
无论是中公教育自己,还是第三方,之前对复苏的预计可能都有些偏乐观,2023年的业绩指引也都做得比较高。
所以,业绩预告一出,市面上的心理落差可能也不小。
在我看来,对2023年复苏出现了误判也能理解。毕竟对大环境的复苏,一大票三方机构也都出现了误判。整个大环境复苏的周期确实要比预期的更长。
不过,过去高估了复苏,接下来也不要低估复苏。
人们常说“信心比黄金重要”,利空消息肯定会有,但能不能抓住利好增强信心,就显得更加关键。
利空出尽后会不会有反转?
中公的这个业绩预告一出,利空是大概率事件。毕竟白纸黑字的数据表现在那放着,大家都看得到。
但是,利空之后会不会有反转?我们先不着急下结论。
在业绩预告发布后,中公方面也发起一个投资者调研,回答了一些投资人关心的问题。中公也表示,预亏不会对后续的融资造成影响。
有意思的是,在业绩预告公布后,紧接着31日中公又公布了一份限制性股权激励计划。
这个股权激励计划有几个值得玩味的信息点。
1:拟激励对象是260名核心骨干员工授予不超过4000万股限制性股票。也就是说,中公在给员工“打鸡血”。
那么,这个时候“打鸡血”究竟有没有用?
我想还是有用的,因为中公教育的问题不是业务不行,而是减值亏损和营收确认延期,所以只要主营业务稳得住,队伍稳得住,还是很有可能扭转现在的不利局面的。
中公方面披露,这个激励计划,激励对象中33 人是核心省级校长,160 人是核心地市校
长,35 人是核心研发人员,32 人是核心师资。
这些人都是能直接影响未来公司业绩的,所以激励的目的很明确。
2:业绩考核目标分别为2024年、2025年的营业收入分别能达到40亿元、46亿元。
这个考核目标有点意思。
客观来说,2021年到2022年中公营收下滑是比较多的。2021年营收是69亿,但2022年营收是48亿。
激励计划把2024年的目标定在40亿的话,也就是说,中公对未来的营收其实还是比较有信心的。
如果把这个目标分配到个人,则需要在上年基础上,达成30%及以上的增长,才能解禁激励。
老实说,这个目标定得不低,这可能说明,中公方面信心比较足。
再来看看成本和利润。
我们不妨大胆预测一下。保守一点按照2023年营业成本最高的一个季度,一季度8.6亿的成本计算,满打满算2024年总成本也就34.4亿。
假如2024年营收达到了40个亿,那么这一年的经营利润就有将近6亿。如果我是中公管理层,那么2024年肯定会接着降本增效,这样利润可能会再高一点。
所以,从这个考核目标来看,中公对2024年和2025年的信心并不差。
只不过,这个信心如何能变成实打实的业绩,就看接下来一年管理层怎么去做了。
从2024年公考本身的一些变化来看,也似乎多了些有利因素。
最近一段时间,各个地方省考公告陆续发布。
除了省考,3月底,多地事业单位招考也将进行。政策上要求为高校毕业生求职留出充足时间,考公这件事,有了“保就业”的考虑。
这对公考教育机构来说显然是一件好事儿。
省考是中公教育的主营业务,省考的产品也是中公主力产品。这波公考调整,对时间上的压缩,也给考生带来了一定的紧迫。
虽然各地招录人数升降不一,但为了保就业,各地省考规模可能会也会有变化。
变化中可能就有新的增量。
接下来,就看中公能不能抓住这个利好,把利好变成一季度的业绩表现了。
一些投资人经常说,做投资决策,要吃“两碗面”,业务的基本面,成长性的基本面。
从这“两碗面”来看,中公教育还是有一些“翻盘点”的。
基本面上,考公教育龙头的行业地位还在,而且,也在实打实地解决问题。
比如取消了高退课程,大幅降低协议班课程占比,提升实收班占比。另外,也通过减持和信托借款,来筹措资金,解决退费的问题。
不过,解决方案的效果究竟怎么样,还是要2024年一季度以及全年的业绩来印证。
老实说,如果退费的问题能够处理得当,那么中公的基本面业务还是很有竞争力的。
成长性方面,我其实一直都不怎么担心考公机构的成长性。
因为考公这件事儿,这两年肉眼可见的火,因为任何时代编制总是稀缺的,是一种稀缺社会资源。
关键问题是,如何去把这个成长性兑现。这可能也是市场对于中公教育的最大的疑问。
未来的一年中公能不能解答这个疑问,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