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缓解资金压力,截至2023年3月31日,控股股东对中公教育的借款金额为19.56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峰北京报道 4月27日晚,中公教育发布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数据显示,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为8.89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430.28万元,同比增长105.24%,环比增长108.7%,实现扭亏为盈。
中公教育近两年深陷业绩泥潭,中公教育董事长李永新近日公开回应了公司的经营状况。他表示,“过去两年,中公教育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尤其是去年下半年,让我们看清了自身的短板和劣势,也帮我们打开了思想之窗。今年2月份,公司的教学及运营已全面正常,传统业务得到恢复,新业务成效显现。”
中公教育表示,随着国内疫情防控措施的持续优化,公司业务在一季度中下旬得到有序恢复,将进一步推动“经营稳固计划”。
大力度降低成本
从2023年一季报数据来看,中公教育经营调整成效显著。报告期内,营业总成本为8.65亿元,同比去年降幅超过50%,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及研发费用相比去年同期均大幅下降,其中销售费用为1.89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3.96亿元减少52.26%,管理费用从3.2亿元下降到1.43亿元,同比减少55.36%。
2023年第一季度,中公教育毛利率为52.64%,相比去年同期的38.21%,上升14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中公教育营业收入和现金流出现负增长。营业收入8.89亿元,同比减少26.73%,经营活动现金流净流出4.94亿元,去年同期则实现了现金流净流入。这主要是公司调整产品结构,高退费协议班型占比大幅降低,转型为以提升实收班课程占比的收款模式,从而使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减少所致。
现金储备明显提升
中公教育面临的最紧要困难——资金紧张已经大大缓解。
中公教育2022年报显示,到2022年底,中公教育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只有3.81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80.66%。
曾经千亿市值的教育巨头,资金状况竟如此窘迫。资金紧张一方面与业务转型、营收减少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外部筹资困难有关。
中公教育2022年报显示,2022年公司财务费用大幅减少51.48%,主要是银行贷款利息及金融机构手续费减少所致。2023年一季报也显示,财务费用继续大幅减少63.66%,凸显中公教育从外部贷款筹资的艰难。
仅仅在去年一季度,中公教育就偿还了一笔15亿元的债务。到了今年一季度,中公教育甚至没有产生利息费用。一季报写道,“公司的金融机构借款期初无余额,本期无新增”。
中公教育只能靠大股东低价转让股权后,无偿向公司借款补充现金流。2023年一季报显示,截至2023年3月31日,公司控股股东对公司的借款金额为19.56亿元。
随着经营形势好转,截至3月底,中公教育账上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已达8.05亿元,3个月增加了111.29%。
职教新业务渐有进展
中公教育业务横跨招录考试培训、学历提升及职业能力培训等3大板块。其中,公考、事业单位、教师等招录考试培训是其主要业务,此外还提供超过100个品类的综合职业就业培训服务。
2022年,受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与多重超预期因素的反复冲击,招录培训行业的需求和供给也受到较大影响,但随着四季度末市场经济的逐步复苏,行业需求得到提振。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措施全力促发展惠民生的通知》提出,要稳定机关事业单位规模、支持国有企业扩大招聘规模、鼓励引导基层就业等。
中公教育表示,将在稳就业、政策强化等因素的推动下,对新增就业需求进行更快的响应和更有力的承接。
2022年年报显示,中公教育的职教新业务在2022年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实践成果。报告期内,公司与河南、陕西、四川、湖南等地的多所高校共建专业。其中与濮阳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共建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与开封市信息工程学校共建的软件测试专业,与山西大昌职业高中共建的UI/UE交互设计专业,与长沙南方职业学院共建的动漫专业,与四川锦江学院共建的电子商务专业。
在今年的投资者调研会上,中公教育曾对外表示,未来大势是产业升级,在此过程中,必然存在具备相应技术能力人员的巨大缺口,因此职业教育体系架构的搭建,给教育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职业能力类教育也是公司未来战略布局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