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中公教育(002607)内幕信息消息披露
 
沪深个股最新内幕信息查询:    
 

“稳就业”下的中公教育:就业服务机构如何发挥关键作用

http://www.chaguwang.cn  2022-07-28  中公教育内幕信息

来源 :中国电力网2022-07-28

  就业是稳定之基,稳就业也一直是国家的重要任务。在城镇化、工业化迅速推进阶段,农民工曾是国家稳就业关注的首要对象。但随着农民工数量增速放缓乃至下降,农民工就业问题已经演化为“招工难、用工荒”问题,高校毕业生则成为稳就业的首要对象。

  五六月份,正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高峰。往年此时,毕业生密集求职,人才需求方也是用人高峰,供需两旺,既缓解毕业生就业,也刺激经济增长。

  据教育部统计,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076万人,规模创新高,首次突破千万。但自3月份以来,深圳、上海、广州、北京等一线城市相继爆发疫情,一些城市甚至发生规模性疫情,服务业、中小企业等受到较大冲击。由于2022年毕业生规模创历史新高,就业季叠加3月份以来的严峻疫情,让这届高校毕业生面临着史无前例的就业压力。

  一、高校毕业生第一份工作如何获得?

  就业压力如同高考压力,“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之下,毕业生顺利找到第一份工作变得非常困难。据智联招聘《2022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2022届高校毕业生中,50.4%选择单位就业,比去年下降6个百分点;而自由职业(18.6%)、慢就业(15.9%)的比例均较去年提高3个百分点。这是继去年之后,连续第二年呈现单位就业比例下降,自由职业、慢就业比例上升的特征。

  此外,由于海外疫情的不确定性,高校留学率总体下降,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国内深造,除了考研热,“考博热”也正在兴起,升学已经成为毕业生推迟就业的一种选择。

  推迟就业会带来人才资源错配,但进入就业市场,也存在资源错配的问题。

  实际上,人才市场供给端和需求端的不匹配由来已久。据人社部信息中心2021年三季度发布的信息,目前人才需求量最大的行业是制造业,其次是批发和零售。制造业需要更多技能型工人,但高校毕业生在学校学习的技能又难以满足,人才供给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对此,不少专家都提到,表面看是高校毕业生数量增长,但其实毕业生就业困难更多是结构性问题,比如制造业需要更多技能型工人,但高校毕业生在学校学习的技能又难以满足,因此进入制造业仍需从基础岗位做起,从而产生落差。

  随着年轻人向往大城市、向往白领的就业倾向,“有人没活干、有活没人干”这一错配现象也会长期存在,在某些行业可能更为严峻。“有活没人干”,着急的是企业;但“有人没活干”最应该着急的高校毕业生却开始彷徨起来:疫情反复带来择业困难,让很多高校毕业生对前途格外迷茫,但迷茫之下,很多毕业生甚至显得“不积极”,就业动作相比往年更是有所滞后。

  面对疫情带来的种种不确定因素,更多高校毕业生则发出了“我们希望有更多的支持和指导”的呼声。

  二、多地出台政策缓解就业

  针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困难,国家层面和各地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予以纾解。

  5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扩大企业就业规模,支持中小微企业更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并稳定扩大国有企业招聘规模;拓宽基层就业空间,结合实施区域协调发展、乡村振兴等战略,继续实施“三支一扶”计划、农村特岗教师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按规定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稳定公共部门岗位规模,今明两年要继续稳定机关事业单位招录(聘)高校毕业生的规模。

  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关系民生福祉、经济发展和国家未来,为了更好地促进就业,各地也分别出台一系列“保驾护航”政策。

  如长春市政府常务会强调要发挥政策引领作用激发就业活力,开发公务员与事业单位岗位4000个,应届高校毕业生岗位占比均不低于50%。充分利用国家、省、市高校毕业生服务基层项目增加就业,开发基层工作岗位不少于6500个。同时,实施“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就业计划”,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县(区)级以下地区企业就业。

  陕西省积极向教育部争取扩大专升本和研究生招生规模。今年省属本科研究生计划招生2.8万人,专升本计划招生预计突破3万人,特岗教师计划招录5000人。并向全省2022届高校毕业生发布基层就业倡议书,引导毕业生赴基层就业。

  乌鲁木齐人社部专门梳理了“2022年乌鲁木齐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清单”,对乌鲁木齐市内高校低保家庭、残疾、享受助学贷款的应届毕业生给予1000元/人的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为了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还规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开展支医、支教、支农和扶贫“三支一扶”计划的,按规定给予生活补贴、一次性安家费补贴,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购买商业保险,部分还可享受考研加分。

  发放就业补贴的城市也非常多,据报道,武汉对应届毕业生一次性分别给予1000元就业补贴。郑州、北京、西安、深圳等地区对高校毕业生分别给予一次性10000元、8000元、5000元、3000元创业补贴。

  除了释放更多基层岗位、就业补贴、鼓励基层就业等,各地方教育部门与高校也在积极行动,加强校园招聘的针对性、吸引力,并通过更多校企招聘活动帮助大学生提高就业求职的技能,从而提高就业成功率。

  5月7日,北京市教委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首都教育”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2022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明确高校要根据本市疫情防控措施,及时为毕业学生返校及外出求职、面试、实习等提供便利。

  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方面,北京市教委的通知还要求加大就业创业先进典型宣传力度,引导毕业生合理调整就业预期,先就业后择业,引导未返京毕业生就地就近择业就业,为到基层、边远地区工作的毕业生给予精神或物质奖励。

  针对疫情防控造成的企业招聘不便面试或面试效果差等问题,南京市人社部门则不断创新举措,在前期组织线上招聘、直播带岗、“空中校企专场”面试等基础上,尝试“面试直通车”进高校招聘活动,通过全过程封闭管理,既便利学生就业求职,也方便企业当面选才。

  还要更多地方推出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措施,各地也均积极鼓励高校毕业生前往广阔的基层就业,并为毕业生在基层就业提供多种“真金白银”的补贴。

  三、就业就是最大的民生

  企业是稳就业的主体,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也要努力稳定和扩大就业岗位。实际上,4月7日,国务院副总理主持召开就业形势座谈会时就指出,当前,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就业工作面临的形势复杂严峻,各类就业服务机构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信息推送、就业指导、职业介绍等服务,不断提高就业服务质量和水平。

  在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上,专职的职业教育机构一直都在进行着接力合作,比如中公教育。作为一家多品类职业教育机构,中公教育主要服务于18岁-45岁的大学生、大学毕业生和各类职业专才等知识型就业人群,并凭借着自身多年的竞争实力和新业务开拓能力,用实际行动来践行教育职责,配合各地政策促进人才就业。

  中公教育的培训体系一直坚持扎根基层,服务包括高校毕业生在内的广大青年。据统计,2021 年,中公教育凭借领先的职业教育综合服务能力,为包含高校毕业生在内的384.9 万人次提供了就业培训服务。

  近年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把择业目光投向了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成为很多高校毕业生认可的就业方向。为了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中公教育与各地政府、高校联合开设公益讲座,宣讲国家“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西部志愿者”计划,宣传赴基层就业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推进国办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大礼包,激励高校毕业生投身祖国的边区建设、基层服务。

  2022年3月,河北省团赵县县委携手中公教育开展基层岗位公益讲座,拓宽团赵县青年就业渠道。此前,内蒙古科右中旗图书馆也联合中公教育举办就业指南公益讲座,结合当前的就业趋势、就业考试指南、具体案例等内容,聘请有资历的老师开展蒙汉语双语讲座,助力当地毕业生、贫困学子等早日就业。

  不仅如此,为了避免疫情影响就业,中公教育通过中公网校等线上平台开设空中宣讲会,通过双师设备等进行远程面试。此外,中公也积极参加各地双选会。为了与空中宣讲会及招聘信息多维度联动,中公教育还助在线营销资源,通过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抖音直播、社群等全媒体渠道进行有效传播,解决大学生的就业困惑。

  四、这一届毕业生仍有最美好的未来

  2003年非典疫情时,恰好也是2000年高校扩招后的第一个就业高峰年。当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创纪录的212万人,与2000年相比几乎翻一番,比2002年(145万)净增加67万人。

  当时,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做好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就提出,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工作,充实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基层单位,从事教育、卫生、公安、农技、扶贫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还提出,在艰苦地区工作2年或2年以上者,报考研究生的,应优先予以推荐、录取;报考党政机关和应聘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录用。

  多个部委也相继颁发促进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政策。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2021年春夏之交,新冠疫情再次肆虐,高校毕业生总数也历史性突破1000万人。

  2003年的那届高校毕业生,虽然就业极为困难,但现在回头去看,那一届毕业生经历了中国互联网产业的繁荣、毕业几年后买房时的房价收入比也远低于现在的毕业生,很多人已经成为各个行业的中流砥柱。

  2022届毕业生,也同样会有着美好的未来。

  实际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类新领域蓬勃发展、新职业不断涌现,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就业舞台。

  近年来,中公教育也在不断创新完善校企合作办学的机制与模式,已与全国多所高校达成全面合作,涉及智能航空、数字经济、融媒体产业、数字文创、智能制造等领域,为高校学子持续提供更多实现自我职业理想的机会。

  比如,中公教育与濮阳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共建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和全媒体广告策划营销专业、和山西同文职业技术学院共建的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和开封市信息工程学校共建的网络营销和软件测试专业、与株州轨道交通职业技术学校共建电子商务专业,都已成为各自学院的特色。

  而这些新型专业,实际上也处于一个技术不断进步、行业薪资不断提高的进程中。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曾对劳动工资的增长有过论述:

  决定劳动工资增高的因素,不是现有的国民财富有多庞大,而是国民财富的不断增加。所以,出现最高劳动工资的国家,往往不是最富有的国家,而是那些最快变得富裕、繁荣的国家。

  国家如此,行业亦然。对于大学生也是如此,选择好一个社会更紧缺、市场空间不断增加的专业领域,就业就是顺其自然的事情。即使不能切换专业,毕业后也有着丰富的职业教育机会,踏实一点,从基层开始,读懂基层,在对社会运转、经济运行、行业变迁有了更深的认识之后,说不定会寻找到更适合自己的一个财富不断增长的领域,并拥有同样甚至更加美好的未来。

  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投诉邮箱:140432 6696@qq.com 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查股网以"免费 简单 客观 实用"为原则,致力于为广大股民提供最有价值和实用的股票数据作参考!
Copyright 2007-2021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