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暴涨暴跌小编2022-06-27
很多人都买过中公教育,中公教育作为教育行业的龙头企业,也就是考公考研的龙头企业,为什么跌得这么惨了。
双减政策只是起到了一部分作用,也是很大的一部分作用,但是这个不是最主要的作用。
导致中公教育亏损严重的原因是中公教育的收费模式。
中公教育的收费模式是怎么样子的呢?
很多考研的学子也喜欢中公教育,因此才使得中公教育的市场占有率一直处于老大的位置。
虽然中公教育学费是有些贵,但是还是值得的。
为什么这样说呢,中公教育有不同的收费模式。
其中一种收费模式是中公教育对于考研不上岸的学生可以全额退款,也就是不收取任何费用,早期费用由中国教育先垫付。
这种教育收费模式的诞生使得中公教育知名度快速扩张,也让许多学生纷纷自愿报考中公教育,中公教育前期是不收取任何费用的,只有考上了才会收取费用,这么好的事情,谁不报名是傻子。
有一类人不需要报考,是成功保研的。
这就导致许多报考考研的学生对待考研的态度不是很积极,考研是老师的事情,反正假如我考不上也没关系,我学费没有损失什么。
其次,如果已经有能力考上的学生,已经成功上岸了,不存在报考的选择。
这就导致了一个考研班级考上研究生的人数大量减少,学生对待考研学习态度低下。
最终结果是一个班级仅有20%的人上岸。
各个地区的负责人考核标准是以学费收入为考核的标准。
谁收得多学员,今年的奖金就是是谁的
因此地区的负责人盲目扩张得招收考研学员,考察力度不够,让许多根本没有能力在短时间之内考上的学员报考这种收费模式班级。
这就导致学员不仅浪费时间,中公教育的老师也浪费了精力。
虽然说有少部分人会成为黑马,但是这是小概率事件。
同时中公教育没有提前收取学员的学费,这部分学费怎么办?
这部分的学费是需要中公教育提前支付,这就导致中公教育需要提前支付利息。
而最后呢?
中公教育从银行贷款来的利息是需要自己偿还的,利息何其多。
前期可以通过不断地扩张规模,弥补利息空洞。
但是这最后还是会压垮中公教育。
前期中公教育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由于学员少的缘故,其次学员都是比较优质的。
而随着考研的基数扩大,即使每年都会扩招,但比考研基数扩大低一些。
学员优质率比以往低,考研的压力比之前大,自然而然成功上岸人数将会少之又少。
同时中公教育又是通过银行贷款所获得的资金,利息支出是巨大的,这部分费用就像房地产不断扩张一样,直到暴雷的出现为止。
如果没有这次双减政策和疫情爆发,估计中公教育这次雷还在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直到最后一发不可收拾。
现在中公教育提早地解决这个雷,这是有巨大的好处,不过也是对中公教育来说也是一个巨大挑战。
过则生,不过则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