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宣传、诱导学员贷款报课、协议班退费难,2021中公教育(维权)不太平,一次次被推上风口浪尖。对于近期持续发酵的中公教育协议班退费难的问题,我们采访了两位中公教育的学员。
学员张丽(化名)告诉我们:“8月16日办理退费已经超过45个工作日,还退不回来,给工作人员发信息也不回。”。学员薛丰(化名)也向我们表示:“中公教育退费超期,每次给客服打电话就踢皮球,谁没个急着用钱的时候。”
是谁在扛着考公的大旗,玩着概率的游戏,割着考生的韭菜?
擅玩概率游戏对通过率的回复含糊其词
宇宙的尽头是考编,在众多考公、考编人心中,中公教育享有“一哥”之称。
成立于1999年的中公教育,率先进入公务员考试培训领域,此后拓展教师资格培训、事业单位考试培训、考研培训等业务,目前已横跨招录考试培训、学历提升、职业能力培训三大板块,提供 100 多个品类的综合职业就业培训服务。
目前,中公教育的培训服务分为普通班和协议班,课程售价差异较大。其中,协议班是指双方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电子协议书,若笔试/面试不通过,达到协议约定情形时,可按协议退费。
以中公教育官方旗舰店所售卖2022年北京市公务员线上考试培训为例(线下培训费用要远高于线上直播课费用),中公教育旗下产品先锋训练直播套餐班的售价为6800元,先锋训练直播协议班的售价为15800元,面试未过退14000元(仅收1800元)。
这意味着,如果消费者报名中公教育的协议班,就相当于购买了“普通班+1份未通过保险”。
从精算师的角度看,保费的厘定往往需要兼顾考虑发生率、利润要求、退保率等关键数据,发生率即考生未通过需退款发生的概率、利润要求即中公教育对于协议班收益回报的要求、退保率即考生在考试前各种方式放弃购买。
然而,在12月29日,中公教育回复深交所关注函的关注函中,对于协议班通过率的问题,公司以较难准确计算出各阶段的通过率为由,并没有给出一个准确通过率的数据。那么请问中公教育,协议班的定价是拍脑袋后定下的吗?
另外,在中公教育培训服务协议书中,我们发现在退款办理相关部分措辞更是暗藏玄机,在尽可能地拖延退款时间。
首先,允许办理退费手续的时间是在报考职位及调剂、递补、补录职位的面试名单均公布后。从普通考生的考公周期来看,一般报名后,复习5个月左右;考完之后到出成绩公布一般需要2个月左右;面试及发布公告最终确定录取大约需要1个月;提交退费材料到正式退费需要3个月左右。就这样,从收款到成功退款的时间最长可达近1年左右。
其次,办理退费手续后,学员需等核实材料真实、符合条件后30-45个工作日才能获得退款。其中,审核的时长,公司并未给予相关说明。这就导致,递交相关退费材料后,等待时间可能远超过45日。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中公交易可以如此肆无忌惮的拖欠学员退款。除了我们访谈的两名学员,现在打开黑猫投诉和微博搜索“中公教育退费”相关词条,依然有大部分学员的退费问题尚未解决。
然而,中公教育“寅吃卯粮”带来的影响,却远不止学员退费难,更是引火烧身使得资金链承重压。
寅吃卯粮资金链承重压
“同学,退是肯定会退的,只不过时间久一点,最终肯定会退给你的。”学员张丽(化名)告诉我们,她每次联系客服都是这一套说辞,后来就又没了音讯。退款频频超期不到账,很有可能是公司的资金链出了状况。
在分析中公教育的资金链状况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中公教育对于协议班收费的账务处理。
首先,收到协议班学费时,分别计入货币资金和合同负债的增加,弥补了货币资金的短缺。后续,若学员通过考试后,转计营业收入增加,同时合同负债减少;若学员未通过考试,则需要退费处理,分别计货币资金和合同负债减少。
因此,高收费协议班的合同一经签订学员缴款后,便为中公教育带来了鲜活的货币资金,减轻了资金链负担。如果后期学员成功上岸,则喜大普奔,然而,若后期学员未通过考试,这种寅吃卯粮的行为,也会给公司的资金链带来较大的负担。换个角度看,“退费难”或许也是公司维持资金正常周转的权宜之计。
据中公教育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协议班退费金额74.23亿元,退费比率44.14%、2020年度协议班退费金额100.09亿元,退费比率46.54%、2021年1-9月协议班退费金额123.97亿元,退费比率65.81%。
相比2019年和2020年,2021年前三季度中公教育的退费比率大幅提升,超过2020年全年退费金额。这对于中公教育的现金流无疑是黑天鹅般的存在。
目前,中公教育的账上现存货币资金短期负债缺口近30亿元。其中,广义货币资金23.32亿元,包含货币资金19.75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3.57亿元;短期负债为53.29亿元,包含短期借款为48.44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4.85亿元。
这里还没有算上很多逾期未退的学员报名费,若加上这一部分,公司的货币资金缺口只会越来越大。
另外,结合公司的现金流状况看,2021年前三季度,中公教育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6.46亿元,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88亿元,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58亿元。在专业投资人士眼中,这其实是一个十分危险的信号,经营活动不造血,靠借款获得现金流缓解资金链承压。这时,公司的投资项目前景和管理层的人品就显得尤为重要。
业绩补偿期刚过业绩大变脸风险加剧
2018年中公教育借壳上市时,签署了《盈利预测补偿协议》,业绩补偿义务人承诺本次重大资产重组实施完毕后,中公教育在 2018 年度、2019 年度和 2020 年度合并报表范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数分别不低于9.3亿元、13.0亿元和16.5亿元。
在2018-2020年,中公教育完美完成任务,实际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13亿元、17亿元和18.67亿元,公司股价更是翻10倍,一时成为炙手可热的教育白马股。
然而,业绩补偿期一过,中公教育的业绩便大变脸。2021年三季报数据显示,公司归母净利润亏损8.9亿元,同比下降-167.45%;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9.68亿元,同比下降-189.77%。
考公、考编形式大热,中公教育业绩却巨亏,这突如其来的业绩变化,让众多投资者措手不及。对此,中公教育在回复深交所的关注函中提到,亏损主要源于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协议班退费增长较多,考公培训收入确认大幅度下降所导致;另一方面则是省考联考时间延长,然而,据我们了解,官方早在2020年底就在向考生发布了省考联考有可能提前的信号。
在收入确认会计处理方面,对于普通班,中公教育通常在培训服务结束的当月确认收入,对于协议班,由于存在笔试或面试不通过退费的条款,往往在满足不退费条件的当月确认收入。因此,可以看出公司的收入确认与设置协议班培训考试的结果公布时间、考试通过率息息相关,加剧了中公教育经营的不确定性。
最后,近日有消息称中公教育将从29日开始下架公考类“不过全退”的协议班,这可能降低公司的经营风险,但无疑也是对公司资金状况的当头一棒。
不过,这个回应也存在一定的歧义,因为目前中公教育官方旗舰店上很多考公产品的协议班并不都是“不过全退”,很多都是不过退部分报名费。中公教育此举是继续玩文字游戏,还是要“置之死地而后生”,仍有待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