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金融界2023-01-31
新年伊始,在降价促销措施的拉动下,车市行情在春节期间持续升温。从多家媒体报道来看,特斯拉、小鹏、蔚来、理想等新能源车门店人气普遍高于春节假期之前。工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已进入全面市场化拓展期,预计今年仍将保持较快增长态势。
新能源汽车喜提春节档,节后有望迎入门级购车潮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统计显示,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持续爆发式增长,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连续8年保持全球第一。其中,2022年12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再创新高,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79.5万辆与81.4 万辆,环比增长4.30%和3.56%,同比增长51.80%和53.30%,后续动能强劲。在产品投放方面,随着自主车企在新能源路线上的多线并举,市场基盘持续扩大,批发方面,预计12月厂商批发销量突破万辆的企业有14 家,占新能源乘用车总量84.0%,同时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达33.70%;零售方面,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达29.50%。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逐步提高的同时,我国智能汽车市场也在稳步发展,潜力巨大。根据汽车之家数据及预测,随着自动驾驶及网联技术的升级,预计到2025年,中国L2 及以上智能汽车销量将破千万辆,对应渗透率将达49.3%。业内人士认为,未来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回暖以及居民消费需求加速释放,汽车市场有望在拉动内需中发挥更加显著的作用。
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成长,电池结构件需求明显增加。
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持续处于高景气周期,动力电池产业迎来关键窗口期,也带动电池结构件需求增加。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调研显示,2022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705.8万辆,同比增长96.9%,带动动力电池出货同比增长112%。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及预测,2019年全球动力锂电池出货量达163.2GWh,同比增长52.5%,预计到2025年出货量为669GWH,CAGR约为15.8%。
动力电池出货量的不断提升带动电池结构件需求上涨。以锂离子电池为例,由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及精密结构件组成,其中铝/钢壳、盖板、连接片和安全结构件等结构件会直接影响电池的密封性、能量密度等。因而,动力电池结构件产品的生产一般需要精密生产设备和高水准的生产环境进行保障,需要采用精细化程度较高的高端制造设备。
领益智造(002600)作为全球领先的精密制造平台型企业及消费电子产业链核心供应商,凭借在各类结构件产品线有多年积累的研发、生产能力和规模优势,公司于2021年6月并购浙江锦泰,布局、获取新能源汽车专利和相关客户渠道。
据了解,浙江锦泰于2017年成立, 2018年申请电池盖板技术专利, 2019年实现量产。此后,新能源动力电池壳、盖、软连接、镍排研发及生产项目陆续启动,与奔驰、宝马、保时捷等客车企的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并于2020年拓展特斯拉作为新客户,显示了其卓越的技术研发与商务拓展能力。
业内人士指出,领益智造以结构件为市场切入点横向扩展布局,能适应新能源汽车行业下一步向纵深发展的竞争趋势。并购后,浙江锦泰依托公司在金属精密件加工、冲压领域较强的工艺基础,迅速站稳脚跟,成为动力电池行业的一匹黑马。同时,公司不断扩产,已建成浙江湖州、江苏苏州、江苏溧阳、福建福鼎四大生产基地,相关项目已进入量产状态并获得客户的高度认可。
目前,领益智造汽车业务的主要产品为动力电池结构件,主要包括动力电芯壳体、电芯盖板、转接片等。根据公司近期《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2021年,公司实现汽车业务收入4.43亿元,2019年至2021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93.8%;2022年前三季度汽车业务收入增长较快。公司已经切入头部动力电池厂商的供应链,公司所覆盖的客户在全球动力电池市场所占份额超过了35%,在中国动力电池市场所占份额超过了55%,未来的成长空间相当可观。
领益智造1月29日晚发布业绩预告称,公司预计2022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亿元-17亿元,同比增长27.11%-44.06%;预计实现扣非净利润14.15亿元-16.15亿元,同比增长75.88%-100.73%。报告期内,公司聚焦和巩固消费电子业务优势,精密功能件、结构件等核心业务保持平稳增长。公司还积极布局AR/VR、笔记本电脑等新的消费电子业务领域,并持续拓展新能源车、光伏储能等清洁能源业务,相关业务收入实现快速增长。与此同时,公司积极落实全球化战略,海外生产基地盈利能力持续提升。此外,公司还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加强成本费用管理,进一步提升整体盈利能力。
领益智造表示,未来公司会继续围绕既定的经营计划,持续提高加工技术、加工精度能力,同时根据市场环境变化和自身发展需求,积极调整发展策略和方向,集中资源不断优化公司产品结构,逐步在新业务布局中导入消费电子领域的精益制造、自动化智能化系统,增强竞争优势,适应新能源汽车行业下一步向纵深发展的竞争趋势,实现快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