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比亚迪(002594)内幕信息消息披露
 
沪深个股最新内幕信息查询:    
 

净利润大幅下滑、安全问题频出 比亚迪能够撑起“万亿市值”吗?

http://www.chaguwang.cn  2021-08-31  比亚迪内幕信息

来源 :网易2021-08-31

  核心看点:

  1、近日,比亚迪发布的年中报显示:报告期内,比亚迪净利润11.74亿元,同比减少29.41%,其中还有9.57亿元是政府补助,如果去掉这部分收入,比亚迪上半年的净利润仅为2.17亿元。扣非净利润更是同比减少59.76%。

  2、比亚迪半导体的分拆上市也一直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之一。但在8月18日,比亚迪半导体被深交所中止了上市审核,原因是发行人律师北京市天元律师事务所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而业内对比亚迪半导体的估值和盈利能力也有质疑之声。

  3、对于比亚迪来说,多次被曝出的“自燃、起火”等问题也让其头疼。据车云网报道,“新能源汽车起火记录小组”的统计信息显示,截止8月上旬,比亚迪的新能源车已经多次出现起火事故,包括充电起火、静置起火等。

  4、天眼查信息显示,比亚迪的前十大股东和高管名单中,王传福的妻子、兄长、表弟等都赫然在列。另外,王传福家族多次出现的逢高减持套现的行为,也引起争议。

  5、传统车企、互联网大厂和造车新势力全都涌入新能源车赛道,比亚迪等车企的市场增量在哪里?汽车分析师张翔对凤凰网《风暴眼》表示,未来将会是纺锤形市场,中产阶级将释放大量中档价位车型的销量。

  6月13日,2021中国汽车重庆论坛召开。比亚迪董事长、总裁王传福在会上自信的说到:“中国人看不起自主品牌的毛病要改一改了,这几年中国品牌进步有目共睹。”

  王传福的自信是有“底气”的。2021年,比亚斯股价最高时突破了300元/股大关,市值也一度接近万亿规模。

  据中汽协数据,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上半年累计销量为154579辆,同比增长154.76%;7月份实现销量50492 辆,同比增长234.38%,增长迅猛。

  除此之外,5月份,比亚迪第1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成为首个进入新能源汽车“百万辆俱乐部”的中国品牌。

  就在外界都认为比亚迪会交出一份满意财报时,其发布的半年报却显示,报告期内净利润11.74亿元,同比减少29.41%。这个数据让人大跌眼镜。

  而在不久之前,比亚迪半导体的分拆上市一事,也被“暂停”。半导体公司的估值和盈利能力也受到质疑。

  与此同时,包括比亚迪在内新能车源车品牌的“电池起火”“刹车失灵”“自动驾驶失灵”等安全问题仍时被曝出。

  利润下滑、“半导体”上市受阻、安全问题频出,比亚迪能够撑起“万亿市值”吗?

  利润大缩水“增收不增利”,“市值神话”能维持多久

  近日,新能源车龙头比亚迪公布的半年报业绩,让投资者以及业内人士“大跌眼镜”。

  8月28日,比亚迪发布2021年半年报,在营收同比增长50.22%的同时,利润却大幅下滑,“增收不增利”。

  报告期内,比亚迪净利润11.74亿元,同比减少29.41%,其中还有9.57亿元是政府补助,如果去掉这部分收入,比亚迪上半年的净利润在2.17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69亿元,同比减少59.76%。

  

  从财务数据上看,本次比亚迪营收同比增长50.22%主要系手机部件、组装及其他产品的收入同比增长84.48%所致,而汽车、汽车相关产品及其他产品业务同比增长22.09%拉低了均值。

  

  手机部件、组装及其他产品虽然拉高营收,但毛利只有7%,比去年同期还减少了6.64%。汽车分析师行业研究员张翔表示,比亚迪手机部件业务在国内占有率很高,即便现在利润空间压缩到了很低的地步,比亚迪也不会放弃。

  对于净利下滑原因,比亚迪给出的解释是因为产品结构变化,毛利率下滑所致,同时受大宗商品等原材料上涨影响,集团整体盈利能力受到一定影响。

  据了解,电池业务原材料成本上行、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中利润薄的组装业务占比提升、去年增厚利润的医疗防护用品(口罩)大幅下滑,导致期内比亚迪增收不增利。

  另外原材料涨价是目前制造企业都面临的难题。比亚迪也在报告中进行风险提示,公司生产所需主要原材料包括钢材、塑胶及其他金属原材料,如锂、钴等,原材料价格的波动会直接影响集团主营业务的生产成本,进而对经营业绩产生一定影响。

  二季度以来比亚迪净利虽然下滑,但市值却是实打实的增长,据凤凰网《风暴眼》统计,截止发稿,比亚迪从4月初至今,累计上涨71.56%,市值增长2000多亿。

  

  从机构持股动向来看,二季度相比一季度,机构持股数量增加13.33%,其中基金加仓了5510.86万股,而北向资金通过陆股通减持了1638.77万股。

  

  据万德数据统计,二季度以来,新能源板块继续获得机构的增持,相比一季度增长1.79%,其中基金持股增长较为明显,累计增长73.35%。

  

  机构增持,业绩却“泼凉水”,比亚迪的“市值神话”还能坚持多久?

  安里证券研究部董事汤丽鸿表示:同板块里长城汽车上半年实现净利润35.28亿元,同比增207.87%,显然比亚迪的上半年业绩不如预期。因此她认为比亚迪股价有回调压力。

  也有分析师认为,即便不考虑业绩的情况,新能源车板块持续大涨后也有短线调整的需求,不过考虑到比亚迪在技术储备上的明显优势,未来成长空间依然可观。

  半导体分拆上市被“意外中止”,估值和盈利受质疑

  在全球缺芯的大背景下,比亚迪半导体分拆上市一事,也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之一。

  今年6月底,深交所受理了比亚迪半导体的上市申请。一个月后,7月25日,比亚迪半导体就接受了深交所的首轮问询。

  就在一切都顺利进行时,这次备受关注的上市却突然被按下了“暂停键”。

  8月18日,比亚迪半导体被深交所中止了上市审核,原因是发行人律师北京市天元律师事务所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

  根据法规要求,比亚迪半导体只有在天元律师事务所的相关情形消除,或者在三个月内完成尽职调查,并及时告知深交所后,才有可能恢复申请上市资格。

  对此,比亚迪半导体方面表示,公司会尽快推进复核。目前,证监会官网尚未披露天元律所被立案调查的原因。

  事实上,一家整车厂商做半导体供应商,这在全球都是比较少见的。

  凤凰网《风暴眼》了解到,比亚迪半导体成立于2004年,自成立以来,以车规级半导体为核心,同步推动工业、家电、新能源、消费电子等领域的半导体业务发展。目前在汽车领域已量产IGBT、SiC 器件、IPM、MCU、CMOS 图像传感器、电磁传感器、LED 光源及显示等产品。

  其中,IGBT是比亚迪半导体最重要的产品之一,IGBT芯片也被称为新能源汽车的大脑。目前,比亚迪半导体是国内第二大新能源汽车商用 IGBT 厂商。

  比亚迪半导体的招股书显示,IGBT产品的营收一直占据其营收的主要部分,也是其产品结构中最具竞争力的产品,在其主营业务结构中,占据最大比重。

  在全球“缺芯”以及新能源车行业火热的背景下,比亚迪半导体也备受资本的青睐。

  天眼查信息显示,2020年比亚迪半导体完成了4轮大额融资,其中仅A轮和A+轮融资金额合计便达到了27亿元。将近50家投资机构中,红杉资本、中金资本、韩国SK集团等知名投资机构赫然在列。

  据此前中金公司预计,比亚迪半导体拆分上市后市场有望达到300亿元。但外界对比亚迪半导体300亿元的估值仍存质疑。

  一方面,长期以来比亚迪的产业链比较封闭和保守,比亚迪半导体如何解决外供客户问题是其上市面临的一大质疑。

  另一方面,是对其盈利能力的质疑。尽管比亚迪半导体估值有望达到300亿元,但其2020年净利润仅为0.32亿元,年末净资产为31.87亿元。在比亚迪整个公司中,比亚迪半导体净利润占比约0.78%,净资产占比4.05%。

  除此之外,在国内市场上,比亚迪半导体还面临着英飞凌、株洲中车时代、上海先进、华虹宏力、士兰微等竞争对手的压力。

  而比亚迪半导体被“暂停”的上市何时才能恢复,目前仍未可知。

  多次“起火”被诟病,王传福称“安全是最大豪华”

  对于比亚迪来说,绕不开的还有多次被曝出的“起火”问题。实际上,就在一个月前,比亚迪就因一场汽车碰撞实验视频引发争议。

  7月24日晚间,汽车媒体与服务平台懂车帝发布了题为《比亚迪汉EV高速对撞极狐阿尔法S,静置2天后汉EV起火》的碰撞实验视频。据悉,两车以64km/h的速度、进行50%重叠的对撞方式,以模拟极端危险条件下的整车安全表现。

  视频中称,搭载比亚迪磷酸铁锂刀片电池的汉EV,在静置48小时后出现起火,经消防认定为电瓶电气线路故障导致。

  7月25日,比亚迪在其官方微博对此回应称:“从目前视频中的信息以及后台相关数据初步研判,存在诸多疑点。视频中所采用的测试标准和方法均为非主流、非权威,也不是国家及行业的标准。公司已与该媒体就此事展开沟通,并将安排技术人员现场勘查及疑点排查。”

  据《科创板日报》报道,有汽车工程师表示:“从碰撞视频来看,比亚迪汉EV的确出现并涉及A柱变形的车型问题、整车完全断电无响应的电路问题。在真实碰撞事故中,车门正常打开意味着车上人员可更快实施自救与救援。无论如何,这可以看成是真实事故发生的其中一种情况,背后所产生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无独有偶。今年5月12日,深圳市合逸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也曾发布公开信指出:4月14日,该公司一台并未处于充电状态的比亚迪E5电动车在深圳龙岗南约充电站停放时起火自燃。

  事故发生后,鉴于起火原因并未查明,深圳合逸决定与涉事车辆同批次的所有车辆均停止上路行驶。同时,该公司建议比亚迪召回与涉事车辆同批次的所有车辆,根据事故原因,对同批次的车辆进行检查和维修。

  对于深圳合逸的建议,比亚迪方面则认为召回车辆对其影响太大,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涉事车辆的同批次车辆无需召回。

  

  另据车云网报道,“新能源汽车起火记录小组”的统计信息显示,截止8月上旬,比亚迪的新能源车已经多次出现起火事故,包括充电起火、静置起火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公开的宣传中,比亚迪曾多次强调自己电池的安全性。去年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发布时,比亚迪董事长、总裁王传福曾表示:“刀片电池将重新定义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标准,要把‘自燃’这个词从新能源汽车的字典里彻底抹掉。”

  王传福还曾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电动汽车的安全性。今年4月7日,比亚迪在重庆举行的“纯电全系佩刀安天下”的发布会上,王传福在演讲中表示:“安全才是一辆电动汽车最大的豪华!”

  2020年1月举办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上,王传福也曾表示:我们建议乘用车参照商用车,建立一套更高的安全标准。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涉及安全的动力电池,需要做得更谨慎一些。要牢牢守住安全底线,共同推动行业向前发展。

  除了电池起火等安全问题外,比亚迪一些车型的“异响”“付费升级”“提不到车”“太丑”等问题也被不少车主吐槽。

  一位比亚迪“汉”系列的车主就对凤凰网《风暴眼》表示,自己的车子开了一年多以后,驾驶位一侧在行驶时总有异响。“虽然不影响正常驾驶,但听着很烦。”

  凤凰网《风暴眼》发现,在某汽车社区论坛中,也有不少“唐”“宋”等车型的比亚迪车主,吐槽车辆出现的“异响”问题。

  

  还有一位车主对凤凰网《风暴眼》表示:“比亚迪的设计太死板了,Logo太丑,虽然价格亲民,技术也比较领先,但设计和品牌形象也应该提升啊。”

  此外,和“理蔚鹏”等造车新势力相比,比亚迪的智能化和个性化服务也经常被车主们吐槽“太落后”。

  安全事故频发,新能源车如何让车主安心

  不过,出现安全事故的新能源车企,并非只有比亚迪一家。

  此前8月12日,上善若水投资管理公司创始人、意统天下餐饮管理公司创始人、美一好品牌管理公司创始人林文钦,驾驶蔚来ES8汽车启用自动驾驶功能后,在沈海高速涵江段发生交通事故,不幸逝世,终年31岁。

  而在本起事故中,美一好品牌管理公司特意强调林文钦是在启用“自动驾驶功能”后遭遇车祸。

  此后,蔚来澄清“NOP(Navigate on Pilot)仍然是一种辅助驾驶功能,绝不能把NOP等同于自动驾驶”。500名蔚来车主也签署声明,称蔚来公司对NP/NOP的介绍、宣传未对车主构成混淆和误导。

  

  但网友对此却并不买账。网友们表示在宣传中,包括蔚来、小鹏汽车在内的多家造车新势力,其辅助驾驶中文名称中均含有“自动”二字,颇有一种模糊宣传、误导大众的味道。

  有网友吐槽:“不能没出事是自动驾驶,出了事就是辅助驾驶。”另外,还有不少蔚来车主也对自己“被代表”感到不满。

  

  而号称技术领先的特斯拉,也曾在“自动驾驶”上出现安全问题。当地时间8月28日,美国佛罗里达州奥兰多一处高速公路出口附近,一辆特斯拉在自动辅助驾驶模式下撞上了停在路边的州警巡逻车。目前事故成因正在调查中。

  据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统计,自2018年1月以来,与特斯拉自动辅助驾驶系统相关的事故已有11起。此前,美国监管机构已宣布,对此展开正式调查。

  此前4月19日,在2021年上海国际车展开幕第一天的媒体日上,特斯拉还曾发生了车主维权事件。一位女子身穿写有“刹车失灵”四个大字的白T,站在一辆红色特斯拉车顶上高呼“特斯拉刹车失灵!”,还出现了砸车举动。因行为过激,这位女士被保安“抬四肢”拖走。

  此事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而特斯拉“决不妥协”的回应也引起争议。乘联会数据显示,7月,特斯拉中国批发销量为32968辆,扣除出口的24347辆,特斯拉7月在华销量仅为8621辆,环比6月跌幅逼近七成。

  

  理想汽车也在上个月深陷“水银门”事件。7月6日晚,针对用户在理想汽车座椅发现水银一事,理想汽车CEO李想在其个人微博发文回应当事车主称,“理想汽车百分之百支持你去报案,因为汞投毒属于情节严重的刑事犯罪行为”,并表示,“相信执法机关,耐心等待案件的处理结果。”

  

  小鹏汽车此前也曾被曝出刹车故障、自燃等问题。今年5月,有网友发布的一张照片显示,一小鹏汽车疑似出现刹车故障问题,车主将涉事车辆开到小鹏汽车门店前拉横幅维权。

  

  此外,为了降低电池热失控风险,延长电池使用寿命,包括广丰、上汽荣威、威马、北汽等在内的不少车企还打起了锁电的主意,在充放电 SOC 范围上进行限制,即"电量锁定",降低电池热失控的风险。

  但在很多消费者看来,车企悄悄锁电的行为,是牺牲消费者利益,来逃避可能出现的责任。而且对于电动车起火的根本原因,锁电行为似乎并未解决。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截止6月中旬,2021年以来我国已有10次新能源汽车召回事件,共有超过11.77万辆新能源汽车被召回。

  

  那么,包括比亚迪和蔚来、理想、小鹏等在内的新能源车为何总是频繁出现安全事故呢?该如何解决呢?

  汽车分析师、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对凤凰网《风暴眼》表示:“新能源汽车总共进入私家车市场也就是五六年时间,这个时间比较短,技术、电池、系统等方面都还不太成熟,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

  张翔认为,目前阶段这个问题很难彻底解决。对于新能源车来说,过度宣传和追求所谓的“自动驾驶”也是没必要的。

  “新能源车无论是技术还是政策上还在不停的调整,不像燃油汽车,它的标准基本固化了。所以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就是要稳定了以后,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张翔说到。

  针对新能源车频繁出现的安全问题,相关的政策和监管也正在逐渐完善。

  6月2日,工信部召开会议时强调:安全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命门,生产企业作为安全第一责任人,必须高度重视、常抓不懈,切实履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加强售后服务体系建设,坚决遏制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发生。

  7月26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的新版“三包”政策,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新“三包”政策中将皮卡和电动车的动力蓄电池、行驶驱动电机等核心零部件也纳入了三包免费赔付更换的范围。

  减持套现超30亿,家族式管理惹争议

  比亚迪的家族式企业管理,以及王传福家族多次逢高减持套现的行为,也引起很多争议。

  天眼查信息显示,比亚迪的高管名单中,除了王传福自己担任董事长外,李柯和王传方担任副总裁。而李柯是王传福的妻子,王传方是王传福的大哥。

  

  从股权结构上来看,王传福也牢牢掌握着比亚迪的控制权。根据天眼查上比亚迪的十大股东数据,持股8.36%、排在第三的吕向阳是王传福的表哥,持股5.42%、排在第五的融捷投资是吕向阳与其妻子一起控制的公司。

  

  有行业人士表示,这种家族式的管理模式,适合创业公司,对于目前市值逼近一万亿、员工人数已经超过22万的比亚迪来说,家族式管理或许会影响其长期的良性发展。

  而王传福家族多次出现的逢高减持套现行为,也备受争议。今年1月底,在高瓴资本确定入股前,王传福妻子减持不超过100万股股票,占其所持本公司 A 股总股数的比例不超过 8.39%。按照比亚迪2月18日收盘价258.99元,李珂此次减持套现近2.6亿元。

  据媒体报道,股价高位期间发起融资计划,随后减持股票,在王传福家族中不止发生过一次。同样在2015年6月,比亚迪股价处前后两年高位间,王传福减持5825万股股份,套现超过30亿元。王传福的兄长王传方也曾在2014年减持200万股份。

  据氢财经报道,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认为:“如果减持影响不到王传福、以及他家族对上市公司的控制力,逢高减持很正常,因为毕竟股价经常周期性波动。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减持和增值、大股东低买高卖,是调节自己资产和上市公司价值有力的工具。”

  巨头扎堆入局,新能源车市场的蛋糕够分吗

  去年以来,国内新能源车赛道上也逐渐拥挤了起来,互联网企业和传统车企也纷纷入局。

  2021年上半年,中国科技巨头掀起造车热,短短数月,百度、华为、阿里、小米、滴滴、360等公司,或直接、或间接地入局造车。

  小米创始人雷军更是表示:“我愿押上人生全部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

  此外,传统车企也开始转型。长城汽车、吉利、上汽、长安、北汽在内的多个国产车企以及宝马、大众等外资车企,也都开始布局新能源车。

  张翔对凤凰网《风暴眼》表示:“现在造车热还没有退温,应该还会持续三年到五年。造车也有个周期,像百度、小米比较早造车的,车可能也到2023年的时候才下线,它有一个优胜劣汰、产业升级、产能重组的过程,谁能留下来还有待观察。”

  传统车企、互联网大厂和造车新势力全都涌入这个赛道,新能源车的市场容量是否足够大呢?

  从销量来看,新能源车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1年1-7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150.4万辆和147.8万辆,同比增长均为2倍。

  前瞻产业研究院分析认为,无论从国内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来看,还是从欧洲一些国家的燃油车“退出时间表”来看,展望15年内,新能源汽车产业仍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前瞻预测2026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售量将达到280万辆左右。

  

  张翔也表示,从长期来看,未来新能源汽车一定会替代大部分燃油汽车。“在双碳、环保等要求下,传统车企也必须要转型。现在很多像大众、丰田都在做新能源汽车,因为做燃油车油耗法规越来越严格,像大众去年就罚款罚了大概5亿欧元,它必须要转型。”张翔说到。

  张翔认为,从目前的销量分布来看,新能源车在国内还有很大的增量市场。目前的新能源车市场是哑铃型的,两头大中间细,就是说特别便宜的车和比较贵的车卖的反而比较好。

  “而一个健康的市场应该是纺锤形的,应该是广大的中产阶级发展起来以后,买十到十五万的车的比较多。目前买车的还是消费能力比较强的一二线城市,将来随着中国的经济的发展,经济结构的调整,中产阶级壮大起来以后,还会出现很多的市场增量。”张翔表示。

  也有行业人士认为,国内的新能源车企不应该只把目光放在国内市场。特斯拉很大一部分的销量来自于海外市场,国内的新能源车车企们也应该寻求海外增量市场。

  不过,对于比亚迪等新能源车企来说,进军海外市场显然挑战不小。目前比亚迪的销量几乎全部集中于中国市场。而国外品牌丰田汽车2021年上半年全球销量超过541.7万辆,其中中国市场销量为97.1万辆,分别是比亚迪销量的约21倍和3.8倍。

  此外,长期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主要依靠政策补贴驱动。但在去年年底,财政部、工信部等四部委发布的政策中指出,2021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在2020年基础上将退坡20%。

  而对于此前曾长期吃“政策红利”的比亚迪等新能源车企来说,这或许也是一个不得不接受的挑战。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查股网以"免费 简单 客观 实用"为原则,致力于为广大股民提供最有价值和实用的股票数据作参考!
Copyright 2007-2021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