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银柿财经2024-08-21
8月19日,史丹利(002588.SZ)发布2024年半年报,上半年公司营收净利双双高增,其中营业收入为56.72亿元,同比增长9.04%;归母净利润5.10亿元,同比增长27.98%;基本每股收益0.44元,同比增长29.41%,公司半年度业绩创历史最好水平。
史丹利成立于1992年,2011年登陆深交所,主营业务为复合肥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高塔氯基复合肥、高塔硫基复合肥、滚筒氯基复合肥、滚筒硫基复合肥和其他系列复合肥等产品系列。
复合肥稳步增长,降本增效进一步提升
2024年上半年,国内化肥行业总体呈现稳定态势。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夏粮播种面积为3.99亿亩,较上年增加了6.8万亩,总体保持稳定,为肥料的持续稳定施用提供了基础,复合肥企业上半年的经营表现良好。
报告期内,史丹利产供销高效协同,经营效率不断提升,公司持续进行信息化和自动化的探索与改进,不断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上半年,氯基复合肥、硫基复合肥和新型肥料及磷肥等均实现营收增长,其中氯基复合肥仍是公司第一大营收来源,贡献营收32.47亿元,占总营收的57.24%,同比增长11.22%;毛利率18.75%,较上年同期增长1.47个百分点。硫基复合肥贡献营收11.61亿元,同比增长11.61%,增速最快。
在传统肥料保持稳步增长的情况下,史丹利坚持产品创新,继续加强产品研发,不断推出更多环保高效的新型肥料产品。上半年,公司成功推出有机水溶肥、矿物源有机肥、酸性液体肥等多款新型肥料产品。新型肥料及磷肥等产品上半年实现营收12.13亿元,同比增长9.66%;毛利率19.52%,同比增长1.78个百分点。公司园艺肥业务仍保持中高速增长,上半年实现全网零售额6603万元,同比增长25.50%,累计售卖件数260万件,同比增长32.65%。
值得一提的是,史丹利发布公告称,公司决定以广西公司为项目实施主体,投资5.34亿元建设年产100万吨新型绿色肥料项目。该项目主要工艺装置包括2×20万吨/年新型缓控释作物专用肥生产线、1×15万吨/年新型绿色作物专用肥生产线、1×15万吨/年新型药肥专用生产线、6×1万吨/年优质钾肥生产线、1×10万吨/年大量元素水溶肥生产线、1×10万吨/年功能性液体水溶肥生产线、1×4万吨/年绿色生态专用肥生产线。
该项目的建成投产,可以有效降低史丹利生产成本、完善公司产品结构、进一步提高公司产品在华南、西南、东南亚市场的竞争优势,提高公司盈利能力,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创新驱动发展,竞争优势进一步显现
近年来,化肥产业链的盈利逐步向上游集中。作为国内复合肥龙头之一,史丹利通过“南北布局”,涉足上游原材料以及其他磷化工产品领域,以实现产业链一体化,在进一步节约生产成本的同时开辟非肥业务作为业绩第二增长点。
上半年,史丹利新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松滋新材料公司新能源材料前驱体磷酸铁及其配套项目中部分装置已通过单机试车、联调联试及联动试车,进入试生产阶段;湖北金贮磷石膏库项目中,磷石膏资料库项目一期工程主体完成,西侧库区具备投用条件;黎河肥业新项目已于去年年底建成投入使用,上半年正在产能爬坡阶段。
作为国内复合肥龙头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史丹利在行业内已经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公司的史丹利“三安”牌复合肥是全国复合肥中单品牌销量最大的品牌之一,荣获“中国农民喜爱的农资品牌”“中国二十大畅销农资品牌”“中国化工卓越品牌”“山东优质品牌”“山东知名品牌”等诸多殊荣,具备良好的品牌优势。
面对行业竞争,史丹利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目前,公司承担在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农业科技攻关项目、山东省科技示范工程、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和科技援疆项目等重大科技项目23项。先后与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棉花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美国普渡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开发、推广水稻、玉米、小麦、棉花专用肥、肥效检测以及其他合作。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专利技术351项。
目前,史丹利已开发出包括高浓度复合肥、中微量元素肥、水溶肥等一系列新型肥料,相较于传统肥料具有养分含量高、养分多元等特点,能够充分满足不同区域、不同季节、不同土壤和不同作物的施肥需求,同时有效减少碳排放,保护环境。
产能布局方面,史丹利的生产基地覆盖了我国大部分种植区域,能够快速响应各种植区域的肥料需求,降低生产和运输成本,具备竞争优势。目前,公司在山东省临沭县、吉林省扶余市、山东省平原县等12个地方设立了生产基地。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总产能702万吨/年,其中复合肥产能590万吨/年,农用级磷酸一铵产能100万吨/年,工业级磷酸一铵产能12万吨/年。
甬兴证券研报指出,粮食安全叠加复合化率提升,复合肥需求长期向好。一方面,在粮食安全背景下,全球农作物播种面积或将稳中有增,推动用肥需求。另一方面,随着国内土地流转的推进以及种植结构的持续调整,国内复合化率持续提升,从2000年的22%提升到2022年的47%的历史高位,但是与发达国家复合化率70%~80%相比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复合肥需求有望长期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