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下午,鹏欣集团、鹏都农牧(002505.SZ)举行万牛进场及开场仪式。鹏都农牧从国外引入的10581头优质海福特种母牛从乌拉圭蒙特维迪亚港口出发,经过40余天的海上运输和45天的隔离检疫,跨越1万多公里,顺利抵达昆明寻甸凤合示范牧场。
寻甸凤合示范牧场位于昆明市寻甸县凤合镇,项目一期占地面积960亩,设计存栏12000头肉(奶)牛,是西南地区最大单体、最大养殖规模的标准化、设施化肉牛饲养示范牧场。
该牧场采取全球领先的工艺和设备设计,以及以SAP系统为核心的数字化管理体系,实现规模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肉(奶)牛养殖,有将力推动昆明地区农业产业现代化的发展。
昆明市副市长赵学农在仪式讲话中指出,寻甸县是云南唯一的“一县一业”肉牛产业示范县,“云南省寻甸县现代农业产业园”是云南省2021年唯一一个入选《国家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此次万牛进驻寻甸凤合示范牧场,是乡村振兴打造农业支柱产业在昆明实施落地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而且作为一个非常大的国际合作项目,必将对昆明的“一带一路”建设和昆明在南亚、东南亚地区的辐射中心地位巩固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好肉牛产业在昆明的发展,同时也邀请各位企业家一起,共谋昆明农业产业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更大的力量。”
乌拉圭驻华大使费尔南多·卢格里斯在仪式上致辞,他表示,感谢鹏欣集团、鹏都农牧和雄特公司对乌拉圭畜牧业和中乌两国贸易的大力支持,介于乌中两国的良好关系,以及过去的成功合作经历,相信未来在云南各级政府的支持下,乌方企业将会有源源不断的优质牛源供应到云南。
云南省商务厅、农业农村厅、乡村振兴局、投促局、上海驻昆办、云南州市政府以及各金融机构、新闻媒体、合作院校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了仪式活动。
秉持家国情深耕农业以服务国家战略
鹏都农牧始终以国家战略为指导,以企业的社会责任努力践行国家战略,坚持农业是国家经济发展之根本,坚定不移发展农业产业,经过近十年的深耕发展,鹏都农牧旗下农业产业板块已形成农业和食品两大产业、肉牛、肉羊、乳业和粮农贸易四大核心主业的产业布局,业务已从国内延伸至巴西、新西兰、缅甸、老挝等多个国家。
2013年,公司开始大力发展湖羊养殖项目,目前已存栏优质湖羊达到17万只,被业界公认为目前国内存栏规模、繁育技术、种羊销售价格领先的湖羊养殖企业,现已成为农业部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国家现代肉羊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参加单位和示范企业。
2014年,鹏都农牧进军新西兰生态牧场,目前已控制新西兰27个原生态牧场,是新西兰最大的奶牛牧场集团之一,原奶产量超过1亿升,形成“纽仕兰”自有品牌中高端乳制品牌。
2016和2017年,鹏都农牧正式落地巴西,先后收购了巴西最大的农业贸易平台之一的Fiagril公司和Belagricola公司,总计服务农户数量达14000户,覆盖种植面积达80,000平方公里,约占巴西2016年耕地面积的2%,掌握了近700万吨的大豆资源,为国家的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目前,鹏都农牧从新西兰、乌拉圭等国进口乳肉兼用偏肉型的优质育龄母牛24000余头,已分别入驻云南昆明、临沧、保山牧场,为打造千亿肉牛产业打造坚实的优质牛源基础。
鹏都农牧以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始终致力于为农业产业发展,为国家创造企业价值。
解决“种”与“种”,肉牛产业再创新突破
农业农村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把解决动植物的种源问题作为农业科技攻关及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点任务,加快启动实施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在畜禽种质资源、重大品种培育、条件能力建设、成果产业化应用等方面进行部署。
近日,鹏都农牧控股股东鹏欣集团与云南农大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携手打造肉牛产业研究院,建立了肉牛产业技术创新中心,集研发、生产经营指导、信息数据、胚胎繁育、培训、检测多功能为一体,包含质量安全检测、人员培训、数据管理、生产管理、科技研发等五大支撑平台,为肉牛产业发展提供专家智库和人才、技术支持。
依托鹏都农牧境外牛源的资源优势,通过引进海外优质种母牛,并充分利用云南云岭牛、短角牛、西门塔尔牛等国家核心育种场资源,发挥科研、推广机构和技术团队优势,积极建立市场化激励机制,激发科研、推广机构和团队的动力和活力,为品种改良、种质资源创新注入科技力量,为云南省打造千亿肉牛产业打造坚实的优质牛源基础,助力解决我国进口牛源“卡脖子”难题。
鹏都农牧表示,未来公司肉牛产业将通过“种养一体化,农牧相结合”的方式,打造乡村经济绿色循环,间接提升云南农业产业化、现代化转型升级;通过建立与缅甸、老挝、越南等周边国家的饲料进口渠道,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通过饲草走进来、牛源走进来、资金和工厂走出去,积极践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要求,形成内外经济双循环的良性发展新局面。
展望“十四五”,奋进开新局。鹏都农牧肉牛产业将继续扎根云南,依托云南资源和生态优势,以产促农、以产促兴,不断谱写云南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