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立讯精密(002475)内幕信息消息披露
 
个股最新内幕信息查询:    
 

立讯精密,不甘于“备胎”

http://www.chaguwang.cn  2023-04-22  立讯精密内幕信息

来源 :包不同2023-04-22

  果链是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1

  “备胎上位”

  立讯精密的创始人王来春,几乎从公司成立起就认定了苹果。

  王来春的个人经历非常传奇,1967年出生,15岁辍学,前往深圳打工后,直到21岁,恰逢台商郭台铭新建富士康。

  彼时富士康的规模还很小,招聘要求也不高,王来春就这样成了富士康在大陆第一批149名员工中的一位。

  新厂条件简陋,王来春成了为数不多在厂里坚持下来的,再加上对工作认真负责,王来春顺利地从一线员工,逐渐升任组长、线长、主管、课长……

  

  经过10年的经验与财富积累,王来春离开富士康另立门户,与哥哥一起买下了当时濒危的立讯精密前身“香港立讯”。

  郭台铭不仅没有因此与王来春心生嫌隙,反而愈加赏识,再加上富士康当时发展正盛,订单也做不完,立讯精密刚好就承接了富士康多出来的订单。

  2007年-2009年,立讯精密向富士康销售的产品收入占当期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47.73%、56.46%、45.38%;2010年立讯精密上市,郭台铭弟弟郭台强控股的富港电子以2.3%的股权成为立讯精密的第三大股东。

  不过立讯精密显然不甘于仅作为富士康的附庸。

  2011年10月,库克接手苹果后,开始扶持多个供应商来分散风险,同时,供应链上的代工产能也被分散了,王来春抓住机遇再次通过收购,顺利切入“果链”。

  

  2010年,立讯精密上市时,营收突破10亿元;

  2015年,切入苹果后,首度达到营收101亿,突破百亿规模;

  2020年,公司营收近千亿,再创公司营收新高;

  2021年,公司营收1539亿元,顺利突破千亿;

  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1453亿元,同比增长79%。

  从依赖富士康发家,到与之同台竞技,立讯精密成功实现“备胎”上位,长成了“果链巨头”的样子,但从苹果的角度,不可能任由一家供应商长期做大。

  对富士康如此,对立讯精密,也是如此。

  2

  “围城”

  生活处处是围城,起步阶段的立讯精密通过富士康搭上苹果,迎来业绩爆发,但在苹果的强话语权下,立讯精密作为供应商,毛利率在被不断压榨。

  随着立讯精密规模的扩大,公司毛利率不升反降。

  2021年,立讯精密销售毛利率为12.3%,同比下降5.8%,2014年巅峰时期的毛利率则为23.3%;其中,营收中占比最高的消费电子板块,毛利率为11.36%,同比下降6.5%。

  果链上的其他玩家几乎也大同小异,富士康在立讯精密上位后,毛利率跌到8.3%;2022年6月,仁宝表示不想再忍受 3%的微薄利润,宣布退出苹果供应链……

  与之相应的,苹果的毛利率却得到了显著提升,2021财年、2022财年分别达到41.78%、43.31%,同比增加4%、5.5%。

  除了毛利率上的压榨,苹果还把库存压力转移到供应商。2021年,苹果存货比率不到0.2%,果链上的企业库存则普遍在5%-20%。

  

  那脱离果链不行吗?

  没有那么容易。

  2019年至2021年,苹果代工为其贡献的营收增量分别为186亿元、292亿元和502亿元,分别占各年总营收增量的70%、97%、82%。

  巨大的增量也是巨大的规模投入换来的,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立讯精密的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累计425.5亿元,占总资产规模(1601亿元)的比例约为26.6%。

  一方面,立讯精密不断接手苹果的新产品线,需要增加设备;另一方面,立讯精密的自动化水平相对较低。

  《木禾投研》去年12月一篇文章中分析道,富士康很多环节已经不用人工了,而立讯精密员工则高达22万多人,自动化水平来看,立讯精密没有优势,相反主要靠人力堆产量。

  另外,在《新财富》的一篇文章中,讲到欧菲光失去苹果订单后,2020年-2022年前三季度合计巨亏78亿元,2022年全年预亏41亿元至53亿元,其公告披露,“和特定客户终止合作”依旧是重要原因之一。

  总的来说,立讯精密在毛利率被压榨以及成本过高的双重压力下,一时还难以脱离果链。

  更糟糕的是,近年来,苹果的产业链正在不断向成本更低的越南、印度转移。

  3

  能突围吗?

  2022年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通过,立讯精密计划定增募集135亿元。

  一是与消费电子相关,涉及资金额约66亿元;二是与汽车相关,涉及资金额约33.5亿元,三是补充流动资金约35.5亿元。

  消费电子仍是立讯精密基本盘,因为即使要发展第二曲线,也需要足够的收入来支持,而这个第二曲线,基本可以确定就是汽车。

  在汽车领域方面,前瞻产业研究院预估,2022年市场规模约5.3万亿元,2027年有望达到7.8万亿元。

  立讯精密2011年开始成立汽车事业部,主要是做线束和连接器,此后也在逐渐拓展相关业务。

  另外,立讯精密的业务也涉及通信领域,并积极布局服务器整机和零部件组装。

  总的来说,立讯精密的底层制造能力内核基本成型。

  

  现金流方面,《新财富》测算得出,王来春家族通过减持股权套现加上分红所得,其实控人总支配资金规模或超400亿元。

  巨额资金在手,加上底层制造能力,立讯精密仍有机会,但有赖于行业发展的景气度。

  立讯精密公司发展的风险点在于,消费电子市场格局逐渐恶化,汽车电子业务发展也不及预期。

  消费电子市场方面,尤其是智能手机市场,IDC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12.1亿部,同比下降11%,第四季度仅出货3亿部,下降18%,创下最大单季降幅。

  二级市场上,消费电子板块也严重下跌,Wind消费电子指数(931494.CSI)从年初4667点跌至年末2788点,跌幅超过40%。

  汽车电子业务方面,2021年,汽车互联产品以及精密组件在立讯精密的营收中占比仅有2.7%。立讯精密仍需加速布局相关业务,支撑起第二发展曲线。

  另外,市场对果链公司未来整体增长的预期也并不乐观,2022年,果链公司股价平均跌幅26.5%,歌尔股份领跌69%,欧菲光在2021年下跌26%的基础上继续下跌51%,立讯精密也下跌34%。

  

  对于现在的立讯精密来说,“去苹果化”成了当务之急,需要不断降低大客户销售占比,加速转型。

  从果链企业的角度,这或许已经不是选择题,而是生死题。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