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山东三维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4-01-09
三维化学设计的青岛炼化沥青下海项目首船沥青成功装船出口
10月30日,伴随着载货3000吨沥青的“ASPIRE”号油轮缓缓离开青岛港红星物流码头驶向印度尼西亚,标志着三维化学设计的青岛炼化沥青下海项目首船沥青成功装船出口,青岛炼化成为青岛地区首个开展企港直装沥青出口的石化企业。
沥青是中石化青岛炼化公司的重要产品,沥青出口是青岛炼化今年市场拓展的新业务,以往该公司生产的沥青都是通过陆路运输至青岛大港码头装船。为减少沥青装车数量,降低汽运短倒带来的安全环保风险,中石化青岛炼化公司与红星码头、三维化学合作开展了沥青下海管线改造项目。
沥青下海管道的方案设计从2021年开始,此管道为输送粘度较高的沥青介质,受现场条件限制,青岛炼化厂外管廊无法新增管道,厂内沥青罐区至红星码头2000多米的沥青管道,只能利用现有管道单向输送。为了确保沥青介质良好的流动性,对管道的伴热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初始方案采用了蒸汽管道伴热,后期业主反馈由于管廊不属于青岛炼化管辖,蒸汽管道伴热无法疏水,经与红星码头及其他单位多次现场踏勘、协调,厂外凝结水回收站也没有位置可建。为了确保青岛炼化沥青顺利下海装船,青岛分公司急业主之所急,派出公司副总工程师与储运专业项目经理一起,在没有沥青回流管道,管道内沥青介质已凝结等诸多不利因素下,克服现场的诸多条件限制,跟业主多次查勘现场情况并开会讨论沥青介质的伴热方式,最终经过精细的计算,突破常规的高凝点介质通常采用蒸汽伴热、电伴热、导热油伴热的型式,确定采用165℃、1.6MPa的高温热水进行伴热。项目开工时,公司副总工程师侯京立、项目经理张均伟、热工设计聂洪强与青岛炼化业主一起每天跟进沥青介质的升温曲线,及时解决沥青管道伴热升温的现场问题,经过努力最终伴热温度达到设计值,沥青顺利通过单管下海装船,实现了热水伴热在高凝点介质单管输送管道上的实际应用,积累了宝贵的项目经验。
红星码头距离青岛炼化沥青生产基地约有2公里,通过改造优化,沥青可以直接通过管道输送至红星码头装船。相比公路运输,管道运输更为安全、环保、经济。该沥青下海项目的高效顺利投用,将原来的“装车—运输—卸车—装船”优化为通过管道直接装船,进一步放大了港企直装优势,有效降低区域陆路运输风险,对青岛港建设绿色港口实现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对中石化青岛炼化公司而言,在降低区域安全风险、提高沥青出厂输送效率的同时,还将推动企业的沥青产品市场向全球拓展,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