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证券日报网2021-10-28
10月27日,赣锋锂业发布2021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0.54亿元,同比增长81.1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73亿元,同比增长648.24%。其中,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9.89亿元,同比增长98.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56亿元,同比增长507%。
赣锋锂业相关负责人表示,前三季度公司营收增长主要系公司万吨锂盐改扩建项目(三期)达产,锂盐产品量价齐升所致。
锂产品价格不断攀升
据生意社大宗榜数据显示,2021年1月1日国内工业级氢氧化锂企业均价为52000元/吨,截至10月26日,工业级氢氧化锂企业均价提升到18万元/吨,价格相比年初上涨了3倍多,而电池级氢氧化锂主流市场报价也在18万元/吨以上。
尤其是9月份开始,原本横盘了一段时间的锂产品,由于原材料锂辉石价格持续高位运行,价格一直在稳定上涨。10月10日,赣锋锂业也发布调价通知函,即日起其金属锂全系列产品(工业级金属锂、电池级金属锂、锂材锂带产品)单价上调10万元/吨;丁基锂产品单价上调10%。公司方面称,提价是因为产品原料价格持续上涨及电力供应影响,金属锂生产成本大幅提高所致。
金属锂在新能源赛道上主要应用于锂电池负极材料,赣锋锂业作为全球最大的金属锂生产商,部分产品对外销售、部分用于自用。据百川盈孚数据,目前金属锂市场价格在94万元/吨左右,较上月价格上涨27.03%,较上季度价格上涨50.4%,较年初价格上涨104.35%。
价格攀升的背后主要是由于金属锂成本端承压,今年以来锂盐价格一路上行厂家利润面逐渐缩减,叠加能耗双控政策的推出,带动金属锂市场价格攀升。据了解,赣锋锂业大部分原材料来自公司参股的上游企业,锂辉石价格根据市场价确定,每季度调一次价。
值得注意的是,赣锋锂业此前70%左右的合同都是海外长协订单,所以价格上涨会比较滞后,所以尽管今年以来锂价持续飙升,但是考虑到长协一般是按照季度来签,这次提价带动的利润兑现尚需一段时间。
固态电池商业化进程有待提速
目前,固态电池是当下锂电池赛道上的又一热门风口,丰田、松下、LG、宝马等均在致力于研发固态电池。据了解,固态电池采用不可燃的固态电解质替换了可燃性的有机液态电解质,大幅提升了电池系统的安全性,同时能够更好地适配高能量正负极并减轻系统重量,实现能量密度同步提升。
不过,当前国内固态电池尚未真正实现产业化。赣锋锂业第一代混合固液电解质电池产品已通过多项第三方安全测试和多家客户送样测试。今年,东风公司技术中心与赣锋锂业正式签约合作,签订了固态电池E70车型示范推广协议,有望实现固态电池商业化应用。
公司第二代固态锂电池仍在研发阶段,不同于第一代固态电池,第二代电池基于高镍三元正极、含金属锂负极材料。目前该产品能量密度超过350Wh/kg,循环寿命接近400次。该电池所用的金属锂及锂材产品是固态锂电池的关键负极材料,赣锋锂业因此于今年4月新增年产7000吨金属锂项目,该项目计划投资22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固态电池能否成为行业主流目前尚有不少争议。有观点认为,固态电池目前仍面临负极、电解液材料技术突破等,若要以金属锂应用固态电池负极材料,还会面临相当的成本压力。依赖金属锂作为负极的高能量密度全固态电池,会存在电池充电率和充电温度条件的限制。
北方工业大学汽车创新中心研究院张翔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固态电池是否成为行业主流还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尽管固态电池更不易燃烧,体积更小,能量密度更高,但是总体来讲固态电池的发展有点慢,从发明到现在已经有十多年了,但是一直没有实现量产。”
北京特亿阳光新能源总裁祁海珅此前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全固态锂电池将是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储电领域的主流产品,不仅能解决目前液态电解质引起的电池安全、容量低,还能解决大电流快充技术的瓶颈,相信锂电池行业在不久的将来很可能会引发一场大的洗牌。固态电池应该会成为未来电池的主流,发展路径应该是先做到“固液混合”电池,再向全固态电池目标奋进,当然不排除有的电池厂商直接迈进全固态电池。
“金属锂作为负极材料技术路线既然存在,就有发展和技术演变的可能,这也是锂电池行业客观存在着的不同技术路线之争的现实问题,技术路线是需要产业化和市场化来共同验证的。”他补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