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晚,誉衡药业发布公告称,拟将持有的誉衡生物42.12%股权出售给给青岛普晟普利企业管理中心,交易价格为2.40亿元。交易完成后,誉衡药业不再持有誉衡生物股权。
6月29日,誉衡药业开盘高走,收盘价2.09元/股,上涨2.45%。
同日,界面新闻记者联系誉衡药业和誉衡生物方面,询问誉衡药业未来的研发、BD(商务拓展)计划,誉衡生物产品管线、人员是否将受到影响等问题。截至发稿,暂未获得正面回应。
据本次公告,出售誉衡生物的原因可以简单概括为两点:一是誉衡生物的亏损较大影响公司业绩;二是公司自己也长期亏损,资金紧张,需要回血。
誉衡生物设立于2016年,是誉衡药业的生物药平台。成立以来,誉衡生物获得了颇多投资。本次公告显示,除2019年外,2018年至2022年,誉衡生物每年都有融资记录,累积披露金额为8.55亿元,估值一度超过10亿。
不过在产品上,誉衡生物选择了当时的顶流、现在的内卷样本PD-1抑制剂。
2021年8月,其PD-1产品赛帕利单抗获国家药监局(NMPA)批准,成为第6款国产PD-1。其首发适应证为二线及以上的复发或难治性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这是PD-1最常见的首发适应证,且本身不是大适应证。这意味着,赛帕利单抗开局就是“困难模式”。
2022年3月,赛帕利单抗的第二个适应证,接受过一线或以上含铂标准化疗后进展的复发或转移、PD-L1表达阳性(CPS≥1)宫颈癌上市许可申请获得受理,但截至目前尚在审评审批中。
不过,无论是上市进度、适应证还是创新药商业化经验,誉衡药业都不具有竞争优势。2022年,即产品上市的第一个完整销售年,赛帕利单抗销售数量为5.34万支。而在2021年底,誉衡生物经理层预计这一数字可达到14万支。这年,誉衡生物营收1.21亿元,净利润-5.89亿元。
2023年前5个月,赛帕利单抗销售数量为3.4万支。2023年第一季度,誉衡生物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3977.12万元、-4957.10万元。此外,赛帕利单抗还放弃了2022年国家医保谈判,换而言之,至今为患者自费产品。
可与之对比的是,康方生物的PD-1派安普利单抗同样在2021年8月获批,也选择了“自费模式”,未参加医保谈判。其商业化交由以市场推广见长的合作方正大天晴,并在2023年1月获批第二个适应证,联合化疗治疗1L鳞状非小细胞肺癌。2022年,派安普利单抗销售额为5.58亿元,同比增长164%,增速突出。
当下,国内获批的PD-1/PD-L1已经有15款。誉衡药业在本次公告中坦言,赛帕利单抗注射液在市场准入、价格竞争及患者群体规模上已不具备优势。此外,誉衡生物PD-1产品宫颈癌适应证及其他产品的研发进展较为缓慢,后续发展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
由于产品销售业绩未达预期,2022年,誉衡药业对誉衡生物开发支出计提减值准备4.23亿元,影响公司净利润-1.78亿元。此外,公司对誉衡生物按权益法确认的投资损失(已剔除上述开发支出减值影响)为6665.88万元。
而本次公告进一步表示,随着誉衡生物产品开展临床及联合用药工作、增加销售投入,2023年对公司净利润的影响将进一步扩大,初步预计影响公司净利润-8000至-9000万元。
基于此,誉衡药业决定出售持有的誉衡生物全部股权。公告称,本次交易有利于改善公司业绩,提升持续经营能力;有利于公司回笼资金,聚焦主业发展。
虽然出售全部股权算是及时止损,但剥离誉衡生物实际上意味着誉衡药业的一次转型失败。
这家老牌医药公司在疯狂的收并购中不断扩大规模。据统计,2010年在深交所上市后,誉衡药业共实施27起并购案,成功完成14起,涉及金额为129亿元,使产品线涉及心脑血管、骨骼肌肉、营养类、抗感染、抗肿瘤等多个领域。
而这也使公司面临产品、业务整合、商誉高企方面的问题。加上两票制、重点监控辅助用药、医保控费、医保目录调整等行业政策先后落地,2018年往后,誉衡药业开始“自食恶果”,割子瘦身,并先后向生物药、CMO等多个领域转型。
2022年年报显示,誉衡药业继续扩大CMO业务合作范围,CMO业务已初见成效。公司将继续推进CMO平台、CSO销售体系建设。
不过,CMO方向的转型结果反映在财务数据上或许还要一段时间。直到2022年年报,公司未将CMO业务的财务数据单独列示。公司化药行业在营收中的占比高达95%左右,其他行业一类的营收占比则不足1%。
这意味着誉衡药业还将在产品老化、市场份额萎缩等困境中待一段时间。2022年,公司营收、归母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分别为31.08亿元、-2.91亿元、-3.04亿元。以扣非净利润看,公司已连亏4年。此外,2022年11月,誉衡药业发布公告称,哈尔滨中院终止公司控股股东誉衡集团的重整程序,并宣告誉衡集团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