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中访网财经2022-07-13
7月12日,全国第七批药品集采开标,多达61种药品被纳入集采。大输液龙头科伦药业14个品种入围本次集中采购,最终包括磷酸奥司他韦胶囊、奥硝唑片、注射用奥美拉唑钠在内的11款产品拟中标。这本来是个好消息,但市场却不这么认为,医药股全线大跌带动科伦药业下挫2.21%。集采“大赢家”疑似“赔本赚吆喝”。
磷酸奥司他韦低至1.496元/片
据科伦药业最新公告显示,科伦药业中标的11款产品中2020年以及2021年销量为0的就有4款,包括“流感神药”磷酸奥司他韦、盐酸厄洛替尼片、马来酸阿法替尼片、盐酸帕洛诺司琼注射液。这些亟需培育市场的药物均遭遇集采“打骨折”。以磷酸奥司他韦胶囊为例,这款仿制药2021年才获批上市,中标价仅为1.496元/片。而该品种去年的中标企业为东阳光,此前一直限价6.45元/片。据业内人士分析,科伦药业参与集采更多的是为了“以价换量”。在回答投资者关于“今年公司奥司他韦销量情况如何”的问题时,科伦药业同样表示“公司将根据市场情况,如即将开始的第七轮集采,以销定产。”
此外,市场价为25元/片的抗癌药盐酸厄洛替尼片,科伦药业的最低中标价为4.63元/片;其次新仿制药注射用奥美拉唑钠的中标价也仅为0.92元/瓶,与最高有效申报价14元/剂相比下调了93.43%。如今集采中标,这些仿制药销量是不愁了,但售价断崖式下跌,不知利润还剩几何呢。
销售费用高企,首席科学家离职
虽然频频中标集采,但科伦药业依然花重金进行营销。财报显示,2021年科伦药业总营收172.8亿,投入销售的费用高达50.22亿元,在总营收占比为26.91%。其中,市场开发及维护费40亿元、市场管理费8.47亿元、广告宣传费1.62亿元、其他0.13亿元。实际上,50.22亿元的销售费,在科伦药业的历史上并不算高。2019年,高达65.50亿元的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37.14%。
销售费用高企的同时,科伦药业的研发人员却面临严重流失。首当其冲的就是科伦药业前首席科学家、科伦药物研究院院长王晶翼的辞职。对此,科伦药业解释称,“王院长仍然是博泰的董事、战略委员会的委员,博泰已经建立完整成熟的研发创新体系,因此王先生的职责变化调整,对博泰的研发创新体系不会有影响。”除了高端科学家的出走,科伦药业普通研发人员数量也大幅下降。截至2021年底,科伦药业研发人员数量为2588人,同比减少627人,减少幅度为19.50%。研发人员占当期员工总数的比重为13.60%,同比下降2.67个百分点。从学历方面,硕士、博士学历的研发人员同比分别减少6.96%、22.29%。
对此科伦药业表示,“仿制药板块,去年将天津和苏州研究院合并,天津资产将被处置,同时精减人员;创新药板块,美国分院实验室部分工作转移到国内,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公共平台,如管理、后勤、EHS、安全环保等人员进行优化调整。”
押注川宁生物IPO
7月1日,在回答投资者关于公司旗下川宁生物上市进展时,科伦药业董秘表示“据深交所创业板发行上市审核信息公开网站显示川宁已提交第2轮问询回函。”据悉,川宁生物为科伦药业旗下子公司。2011年科伦药业宣布计划在新疆伊犁川宁投资39.92亿,其中使用超募资金16.44亿,用于抗生素中间体项目建设。但这个项目最终的投资远远超过预期,实际总投资高达70亿元。科伦药业预测川宁项目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68亿元,利润14.84亿元。然而,希望越大失望越大,2021年,川宁项目实现营业收入32.32亿元,净利润仅为1.13亿元,远未达到预期。
值得关注的是,川宁生物此次IPO并没有扩产计划。据招股书披露,川宁生物本次拟公开发行不超过2.28亿股 A 股普通股股票,计划募集资金6亿元,其中2亿元将用于上海研究院建设项目、4亿元用于偿还银行借款。不难看出,对川宁生物下了重注的科伦药业对此次IPO寄予厚望,能否回本在此一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