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一季度,毅昌科技(002420.SZ)营业收入6.44亿元,同比减少23.09%;归母净利润879万元,同比减少65.63%。
从一季度来看,毅昌科技业绩下滑明显,其坚持的多元化战略似乎并未有明显成效。
多元化布局效果欠佳
与业绩下滑不同的是公司近期的股价表现。5月25-27日,公司股价连续三个交易日涨停,累计上涨33.16%。对于此次股价暴涨,5月29日晚间公司发布公告称,经核实,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不存在关于公司的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或处于筹划阶段的重大事项。
在此公告发布后,5月30日,毅昌科技低开低走,迅速跳水跌停。6月7日,公司的股价为6.87元,市值为28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股价暴涨并非是出于基本面向好或公司利好等原因驱动。在没有任何利好支撑的情况下,公司股价连续三个涨停,此后又直接跌停,如此剧烈的股价波动更多是投机所致,并非正常波动。
公开资料显示,毅昌科技于2010年6月在深圳中小板上市,主要业务为汽车、新能源、医疗健康、显示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主要为汽车内外饰部件及总成、新能源热管理系统功能部件及总成、医疗健康类模具及耗材、显示部件及总成。
一直以来,毅昌科技涉及领域众多。
从收入结构来看,2021年,毅昌科技收入合计为37.44亿元,其中家电行业收入22.7亿元,占比为60.64%;汽车行业收入为5.19亿元,占比为13.85%;新能源行业收入为1.43亿元,占比为3.82%;医疗健康行业收入为8689万元,占比为2.32%;其他行业收入为7.25亿元,占比为19.37%。
然而,众多领域的布局似乎并没有带来更理想的经营成果。
2018-2021年,公司收入分别为48.99亿元、35.15亿元、30.63亿元、37.44亿元,净利润分别为-8.16亿元、1.34亿元、6440万元、7856万元。
2022年一季度,上市公司营业收入6.44亿元,同比减少23.09%;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879元,同比减少65.63%。
过往三年,公司整体的盈利能力始终在低位徘徊。2019-2021年,公司的综合毛利率分别为10.45%、11.48%、10.43%,综合净利率分别为3.82%、2.1%、2.1%。
报告期内,公司的毛利率和净利率不仅较低,而且在不断下降,多领域布局似乎并没有让公司拥有更好的经营业绩和更强的盈利能力。
2021年12月27日,毅昌科技发布公告,子公司合肥毅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拟在合肥市长丰县投资建设合肥毅昌新能源产业基地建设项目,总投资预计15亿元。自2020年推进战略转型之后,毅昌科技在原有的显示和汽车两大业务板块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出新能源汽车、医疗健康和智慧养殖三个新的业务方向。
从最新的动作来看,公司多元化扩张仍在继续。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的毛利率为10.03%,净利率为1.74%。公司的盈利能力仍在不断下降,并没有得到改善。
核心业务规模优势欠缺
或许是因为多领域布局的原因,毅昌科技核心业务的规模及增速与行业对比均表现不佳。公司前两大业务是家电和汽车,2021年的收入规模为22.7亿元和5.19亿元,占比分别为60.64%和13.85%。
2021年,公司家电板块的收入为22.7亿元,同比增长11.40%。
根据奥维云网(AVC)数据,2021年,中国家电市场整体零售额规模实现7603亿元,同比增长3.6%;全球新型显示行业产值和产量均再创新高。根据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CODA)的数据,全球新型显示行业预计2021年产值2547.72亿美元,同比增长16.4%;电视面板总出货量将达到2.69亿台,与2020年持平,2021年1-11月,中国彩电产量将近1.7亿台;中国商用显示市场规模超2000亿元。
和整个行业对比,虽然增速快于整个行业,但毅昌科技的规模非常有限。
在汽车领域,2020年10月20日,国务院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指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中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在规划文件出台后,汽车市场实现恢复和增长。
2021年,全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317.2万辆和2348.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和4.5%。其中,新能源市场需求旺盛,2021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02.3万辆和299万辆,同比均增长1.7倍。中汽协预测,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500万辆,同比增长47%。
在行业大幅增长的同时,毅昌科技汽车板块的收入并不理想。2021年,公司汽车板块的收入为5.19亿元,同比增长29.32%。公司规模很小,而且增速十分有限。
从前两大业务来看,毅昌科技的规模在整个行业的占比较小,竞争力相对较弱。
净利润现金含量低
规模的大小及增长是重要的衡量指标,但同样重要的是规模增长背后的质量。
2019-2021年,毅昌科技收入分别为35.15亿元、30.63亿元、37.44亿元,期末应收项目分别为6.28亿元、6.33亿元、8.84亿元。报告期内,公司收入合计增长6.51%,应收款合计增长41.44%;过往三年,公司应收款的增长远高于收入增长。
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的收入为6.44亿元,同比下降23.09%;期末应收项目为6.42亿元,增长15.05%。
2022年一季度,公司收入大幅下降,而应收项目依然“高歌猛进”,这无疑进一步加大了公司的资金压力。
与此同时,毅昌科技净利润的现金含量始终不佳。
2019-2021年及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34亿元、6440万元、7856万元、1123万元,经营性现金净流量分别为-3740万元、-1.22亿元、1069万元、1834万元。报告期内,公司净利润总计为2.88亿元,而经营性现金净流量总计为-1.3亿元,二者背离状况非常严重。
由此来看,多元化布局并没有让毅昌科技的业绩更好,反而让盈利质量以及重要的财务指标不断下降,这大大降低了公司经营的稳定性,从而带来了更大的资金压力。
资金压力大增
纵观毅昌科技所布局的汽车、新能源、医疗健康、显示等行业,均为充分竞争的行业。而激烈的竞争以及布局的广泛让公司的资金压力越来越大。2019-2021年年末,公司的货币资金分别为2.15亿元、3.25亿元、1.48亿元,短期借款分别为7068万元、3.01亿元、2.55亿元。报告期内,公司的货币资金不断下降,与之相反的是短期借款不断增加。2022年第一季度末,公司的货币资金为1.57亿元,短期借款为2.49亿元,公司货币资金已经无法覆盖一年内到期的债务。
在公司资金压力大增、业绩下滑之际,5月14日,公司发布了《2022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草案,拟向激励对象授予的股票期权数量为4000万份,其中首次授予3200万份股票期权,占本计划拟授予股票期权总数的80%;预留800万份股票期权,占本计划拟授予股票期权总数的20%。激励计划授予的股票期权(含预留)的行权价格为5.25元/份,有效期最长不超过60个月;首次授予的激励对象总人数为245人,包括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业务)人员。
此次激励的金额相对于目前公司市值并不低。从激励的范围来看,包括了高层和中层等245人,如此之高的占比和如此广泛的激励范围能否真正改善公司的业绩?能否让产品更有竞争力?能否提升盈利能力和更有效地解决资金问题呢?
对于发展战略、盈利能力等问题,《证券市场周刊》已向公司发去采访函,截至发稿毅昌科技没有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