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网易2023-07-10
又有2家A股上市公司退市摘牌。
7月10日,深南退(002417.SZ)、腾信退(300392.SZ)双双因财务类退市被深交所摘牌。6月7日,深南退、腾信退分别发布公告称收到深交所终止上市的决定,并将于6月15日进入退市整理期。按照规定,退市整理期交易期限为15个交易日,上述两家公司最后交易日期均为7月7日,并将在次一交易日即7月10日被摘牌。
从退市类型看,深南退、腾信退均属于财务类退市。其中前者触及的情形为近两年经审计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后者则因经审计期末净资产为负且连续两年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被摘牌。
公告显示,深南退2021年净利润为-1.15亿元,同时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及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后,营收低于1亿元;2022年,深南退经审计净利润为-4840万元,仍录得亏损,且营收低于1亿元,触及强制退市情形。
公开资料显示,深南退是一家综合性金融服务商,专注于从事产业金融领域的业务,具体包括商业保理、融资租赁、金融科技、大数据、资产管理等。
另一家公司腾信退已连续4年处于亏损状态。腾信退是一家互联网营销公司,提供网络广告、SOM舆情监督技术系统等服务。
2022年5月5日,腾信退因2021年度财务报告被审计师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2023年4月,腾信退期末经审计净资产为-6.44亿元,且2022年度财务报告继续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触发强制退市。
目前,A股市场主要有财务类、交易类、规范类和重大违法类等4类强制退市指标体系。此外,还规定了主动退市情形,设立风险警示板揭示退市风险,以推动企业平稳退市。
具体来看,交易类强制退市包括:上市公司连续20个交易日股价低于1元的终止上市,或连续20个交易日总市值低于3亿元的终止上市。财务类强制退市包括:连续2年净利亏损(扣非前后)且营收低于1亿即退市。规范类强制退市具体包括:失去公司有效信息来源、公司拒不披露应当披露的重大信息或公司严重扰乱信息披露秩序,并造成恶劣影响。重大违法类强制退市是指:上市公司存在欺诈发行、重大信息披露违法或者其他严重损害证券市场秩序的重大违法行为,且严重影响上市地位,其股票应当被终止上市。
数据显示,A股年内已有26家上市公司退市,叠加已锁定退市或进入退市流程的企业,总数超40家,预计全年退市公司数量将续创新高。2022年,A股上市公司退市数量达到创纪录的46家,相当于此前三年的总和。随着注册制下退市愈发常态化,2023年退市数量料将进一步增加。
2023年已退市的A股上市公司,来源:澎湃新闻见习记者梁冀据Wind数据整理
长期以来,A股市场退市机制不畅,“炒小”“炒差”“炒壳”等投机行为频有发生。此外,还时常有濒临退市的上市公司通过突击创收、关联交易等方式图谋“保壳”。市场多有声音指出,A股上市成本偏高与退市概率偏低、退市制度不完善成为“壳资源”受追捧的重要原因。
证监会上市部主任李明在出席2022年金融街论坛时表示,对退市的评价不在于数量,而在于是否应退尽退。李明表示,2020年《健全上市公司退市机制实施方案》获批以来,证监会“靶向”发力精准打击“空壳僵尸”和“害群之马”,退市改革取得巨大成效。这些公司的退市,是对市场投资理念、生态系统的深刻扭转,解决了证券监管资源长期与风险公司的无谓纠缠,更是帮助地方政府腾出手来更好谋划发展。
国泰君安分析师方奕、唐文卿认为,退市新规实施两年多以来,对重塑健康的市场生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应退尽退”明确预期下,退市新规成功打击空壳公司躲避退市的恶意行为,加速了空壳公司的出清,市场炒作市值小、业绩差的投机心态得到有效遏制和收敛,常态化退市机制逐渐形成。沪深交易所不断畅通退市渠道,优化退市流程。例如取消暂停上市环节,缩减退市流程中环节所有时限,同时加强退市过程中对投资者的保护,定期向市场提示其退市风险,以稳定投资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