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海康威视(002415)内幕信息消息披露
 
个股最新内幕信息查询:    
 

海康威视:智慧视觉龙头,AI打开向上空间

http://www.chaguwang.cn  2023-08-23  海康威视内幕信息

来源 :科技芳踪2023-08-23

  报告摘要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半年度业绩报告,报告期内实现营收375.71亿元,同比增长0.84%,归母净利润53.38亿元,同比下滑7.31%,扣非后归母净利润50.36亿元,同比下滑10.79%。

  行业底部逐步修复,公司Q2业绩环比大幅增长。报告期内国内经济呈现复苏态势,公司优化完善内部管理,不断提升运营效率,调整优化资源投放,整体实现较快增长。分业务板块来看:PBG实现营收62.73亿元,YoY -10.06%,EBG实现营收69.96亿元,YoY +2.42%,SMBG实现营收57.52亿元,YoY -8.50%,其他主业产品与服务实现营收4.53亿元,YoY -4.03%,境外业务实现营收99.09亿元,YoY +2.30%,创新业务实现营收81.88亿元,YoY +16.85%;公司Q2单季度实现营收213.7亿元,YoY+3.06%,QoQ+31.9%,实现归母净利润35.27亿元,YoY+1.48%,QoQ+94.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4.82亿元,YoY+1.35%,QoQ+124.06%,Q2毛利率45.2%,QoQ+0.03 pct,净利率17.82%,QoQ+5.79 pct。研发费用方面,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52.85亿元,YoY+13.06%。上半年公司创新业务表现亮眼,持续保持高增长。其中机器人业务实现营收22.78亿元,YoY +29%,汽车电子业务实现营收10.01亿元,同比增长21.57%。

  AI多模态大模型驱动下游行业应用层智慧化升级。多模态模型是实现人工智能应用的关键,OpenAI发布GPT-4多模态大模型,显示多模态大模型在整体复杂度及交互性上已有较大提升,模型升级有望加速细分垂直应用成熟,赋能下游智慧化升级,带动需求快速增长。公司研发视觉大模型技术多年,现已到了多模态大模型的研发阶段,包括视觉、语音、文本等多模态信号的融合训练及处理。大模型的智能感知认知能力,能够使公司的智能系统具备更强的泛化能力,从而更好的去理解和响应用户的需求,提升下游应用智能化升级。

  投资建议

  公司作为智慧视觉龙头,基本面伴随安防行业底部修复,此外公司布局AI行业多年,垂类领域积累深厚,长期有望受益于多模态大模型推动B端智慧化应用提升。预计23-25年净利润141亿、163、197亿,对应PE估值23.3、20.1、16.7倍,我们认为底部复苏叠加AI多模态长期受益逻辑,成长空间广阔,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行业景气度不及预期;智能安防渗透率不及预期;新产品迭代不及预期;研报使用信息更新不及时风险。

  重点公司基本情况

  

  目录

  1.智慧视觉领军企业,立足AIoT、物联数智两大技术战略

  2.多模态推动下游快速落地,SAM造就机器视觉新机遇

  3.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4.风险提示

  01

  智慧视觉领军企业,立足AIoT、物联数智两大技术战略

  安防龙头转型“智能物联 AIOT”科技巨头。海康威视成立于 2001 年,是一家以视频为核心的智能物联网解决方案和大数据服务提供商。公司于2007 年首次推出摄像机产品,2009年推出行业一体化解决方案。2021 年海康专注定位于“智能物联 AIOT”,致力于将物联感知、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服务于千行百业,引领智能物联新未来。在综合安防领域,根据 Omdia 报告,公司连续 8 年蝉联视频监控行业全球第一,拥有全球视频监控市场份额的 24.1%;在 A S 公布的“全球安防 50 强”榜单中,公司连续 4 年蝉联第一位。

  

  实控人为中电科,国资背景雄厚。截至 2023 H1,公司第一大股东为中电海康,持股比例为 36.35%,公司实际控制人为中电科集团(CETC),CETC 通过中电海康、电科投资、52 所合计持股40.76%。第二大股东为公司创始人之一的龚虹嘉,持有 10.28%的股份,也是海康威视最大的个人股东。第三大股东威讯投资为员工持股平台,持有 4.81%的股份。海康威视是中电科旗下最大的子公司,背靠国资委,拥有强大的资源禀赋。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国内传统视频物联业务、创新业务以及海外业务三部分。公司将国内的主营业务分为三大事业群:公共服务事业群(PBG)、企事业事业群(EBG)和境内中小企业事业群(SMBG)。打造八大创新业务:智能家居、移动机器人与机器视觉、红外热成像、汽车电子、智慧存储、智慧消防、智慧安检、智慧医疗。覆盖五类软硬件产品:物联感知产品、IT基础产品、平台服务产品、数据服务产品和应用服务产品,并持续布局国际业务,全面践行智能物联战略。

  

  境内三大事业群业务稳健发展。公司于 2018 年进行了业务架构重组,针对不同类型的客户及市场将国内业务分为公共服务事业群、企事业事业群、中小企业事业群。公共服务事业群(PBG)以传统公安、交通、司法三个事业部为基础建立,主要侧重城市治理与城市服务,满足城市整体运营需求;企事业事业群(EBG)以金融、能源、楼宇、文教卫四个事业部为基础建立,主要侧重服务传统大型企业市场;中小企业事业群(SMBG)以传统渠道经销管理团队为基础建立,主要侧重服务中小型企业市场。

  

  PBG主要服务各级政府机构,业务场景包括公共安全、交通出行、城市治理、民生服务、生态环保等领域,核心技术为感知基座、智能基座、数据基座、融合赋能平台等城市级智能物联基础能力,提供的行业服务涵盖AI工程、数据工程、业务运营、系统运维等方面。截止2022年末,公司已梳理了超过2,000个细分业务场景,开发了超过250个行业解决方案,深化了超过500个行业智能化应用。2023H1公司PBG营收62.73亿元,营收占比16.7%。

  

  EBG 主要服务大型企业客户,围绕“守护企业全域安全”与“提升资产运行效率”两大核心业务领域构建解决方案能力体系,业务场景包括企业安全生产、人车安全管理、园区安消一体、企业应急指挥、作业效率提升、设备设施管理、企业物资管理、智慧空间管理等方面。通过多维智能感知产品延伸感知触角,丰富感知数据;通过AI工程化服务降低AI赋能成本,助力伙伴快速交付;通过海康慧拼应用赋能平台,以低代码技术为核心支撑数字应用快速上线;通过云眸企业级SaaS平台沉淀标准化行业应用,服务更多行业用户。2022年,公司AI开放平台的企业用户数从8,000余家快速增加到15,000余家,云眸用户和接入设备数量持续高速增长,累计服务超过40 万家连锁门店、618万名社区业主、450万位学生和家长,接入370万台终端设备。2023H1 EBG营收69.96亿元,营收占比18.62%。

  

  SMBG 主要服务中小型企业客户,致力于打造产品分销、安装和运维服务、SaaS 共享为一体的产业生态和平台。从基于产品分销的渠道-客户-用户的单循环模式,走向解决方案营销+服务提供的双循环生态,发展线上线下数字化门店业务。打造海康互联、海康云商两大主线平台,提供安防从业者赋能平台、工程商工作台、中小企业用户服务平台、生态合作开放平台,面向渠道客户、工程商与中小企业用户,构建和传统产业结构适配的赋能平台。2023H1 SMBG业务营收57.52亿元,占比15.31%。

  

  

  海外市场回暖,国际业务释放红利。公司以全天候、全环境的图像技术、更广泛和开放的人工智能应用、不断拓展的感知技术能力和多设备、系统融合应用为核心,在海外市场推出了HEOP 2.0 开放平台、HikCentral 系列平台、Hik-Parter PRO和Hik-Connect应用、雷达、热成像、门禁、可视对讲、报警等多类适配不同业务场景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截至2022 年,公司在国际及港澳台地区已设 72家分子公司及办事处,业务覆盖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2022年,公司还新设迪拜研发中心,与蒙特利尔、伦敦海外研发中心共同服务区域市场定制化需求;新建5个海外物流仓,总数达到 17 个,提升本地物流覆盖和配送能力;新增2个海外呼叫中心,总数达到13个,积极拓展与渠道伙伴的合作,下沉技术服务网络。境外营收2023H1收入达到99.09亿元,营收占比达26.37%,海外业务持续释放红利。

  

  多维拓展业务边界,创新业务业绩攀升。横向来看,公司以视频技术为核心,向智能家居、机器人、消防、安检、汽车电子等应用领域拓展;纵向来看,公司在视频监控上游布局海康微影与海康存储两大业务,专注于热成像传感器与视频存储等领域。公司创新业务主要涵盖 8 大领域,包括萤石网络(智能家居)、海康机器人(移动机器人与机器视觉)、海康微影(红外热成像)、海康汽车电子(汽车电子)、海康存储(智慧存储)、海康消防(智慧消防)、海康睿影(智慧安检)、海康慧影(智慧医疗)。创新业务营收由2020年61.68亿元增至2022年的150.70亿元,营收占比也从9.71%增至18.12%,创新业务开拓成果显著。2023H1创新业务实现收入81.88亿元,占比进一步提升至21.79%。

  

  视觉IoT时代海康继续坚持走软硬结合路线,并配合技术架构的调整进一步充实产品家族:软件层面包括两部分:通用软件平台、行业业务应用软件。(1)通用软件平台:在计算存储资源池和数据资源池之上构建,包括AI开放平台、算法仓库、大数据基础平台(HBP)、物信融合数据平台等。(2)行业业务应用软件:包括行业综合安防产品,以及面向公共安全、交通出行、政务服务、社会动力、商业世界、财富增长、美好生活、自然资源等各个行业的应用软件。

  硬件层面,公司继续完善边缘节点、边缘域、云中心的“云边融合”布局。摄像机方面,“黑光”、“全彩”、“多摄”系列智能摄像机,现在不同光照条件、多视角的数据收集;边缘域方面,“海康超脑”系列智能NVR为代表;数据中心方面,实现了图像智能全分析、计算资源全兼容、引擎和数据全开放的架构。云中心方面,公司在智能计算、大数据、存储方面也均布局。

  

  

  

  收入利润持续增长,短期有所波动。公司近年来保持收入利润快速增长,2016-2022年,营业收入从319.35亿元增长至 831.66 亿元,CAGR 为 14.65%,归母净利润从 74.24亿元增长至 128.37亿元,CAGR 为 8.14%。2023年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5.71亿元,同比上升0.84%;实现归母净利润 53.38 亿元,同比下降 23.59%。

  

  

  毛利率持续优化,短期波动有望回升。受益于公司龙头地位和规模扩张, 2017-2020 年公司毛利率不断提升。2020-2022年,由于疫情影响、芯片供应链紧张等因素,毛利率和净利率存在短期波动。2023年以来,随着疫情因素解除、经济修复、芯片供应回暖等因素,2023H1 年毛利率回升至45.18%,由于公司持续在国内外营销网络上加大投入,销售费用率有所上升,净利率小幅下滑。

  

  02

  多模态推动下游快速落地,SAM造就机器视觉新机遇

  大模型可以有效帮助AI解决方案成熟化,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快速落地。AI大模型是基于海量多源数据打造的预训练模型,其核心作用是突破数据标注的困境,通过学习海量无标注的数据来做预训练,拓展整体模型前期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以此提升大模型的知识水平,从而低成本、高适应性地赋能大模型在后续下游任务中的应用,实现用更统一的方式推动人工智能产业落地。

  多模态大模型能够有效提高信息分析及输出的丰富度、准确性,有望改变AI视觉等垂直应用领域解决方案。大模型能够增强AI技术的通用性,让开发者以更低成本、门槛,面向场景研发更好的AI模型。但基础大模型距离产业应用还有较长距离,不仅需要1)与场景深度融合的大模型体系,也需要2)支持全流程应用落地的专业工具和平台、3)开放的生态来激发创新,“模型+工具平台+生态”三层配套将有利于产业落地的推进。

  多模态感知大融合将推动下游实现人工智能。单模态模型一般为文本输入,由于其单一性限制,难以将其泛化能力迁移到其他模态(图像、视频等)中,因此产业化时常出现难以标准化的问题。例如当面对下游碎片化需求时,单模态解决方案无法泛化出标准、一体化解决方案来处理一系列问题,因此落地较为困难。相较于单模态,多模态模型能够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多方面分析整合,多视角对事物描述、感知、融合,能够将下游一系列问题通过标准化解决方案一体式解决,大大降低开发成本,加速实现人工智能产业化。

  

  

  

  SAM是革新计算机视觉的通用图像分割模型。SAM(Segment Anything Model)是近期由Meta发布的,具有革命性的计算机视觉模型,旨在为各种图像分割任务提供通用解决方案。与传统的针对特定类型图像(如人或汽车)训练的模型不同,SAM消除了单独模型的需求,类似于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GPT而存在。与此同时SAM模型具有可提示的分割任务特性,可根据各种提示生成有效的分割掩膜,实现零镜头迁移并适应不同的下游分割任务。它可以应用于情感分析、卫星图像分割等任务。SAM对计算机视觉行业的影响巨大,对图像分割具有较大作用。

  

  SAM的主要特点:1)通用性:SAM可以为任何图像或视频中的任何对象生成掩码,包括在训练过程中未遇到的对象和图像类型。具有零镜头迁移能力,可直接应用于新的图像领域。2)灵活性:通过单击、框、文本等提示,用户可以完成广泛的分割任务。同时,SAM可以应对被分割对象的歧义,输出多个有效的掩码。3)自动分割:SAM能自动查找和屏蔽图像中的所有对象。4)实时交互:SAM在预计算图像嵌入后可实时生成任何提示的分割掩码,允许与模型进行实时交互。

  SAM模型在机器视觉领域具有潜在的生产力解放作用,推动了行业的进步。这一模型通过提高图像识别和分割的效率,无需预训练即可实现视觉智能化,从而减轻了人力和时间成本。SAM模型为多个领域提供了便利,包括智慧安防、智能驾驶、工业自动化、AR追踪、医疗影像识别以及遥感卫星等。在智慧安防领域,SAM模型可以快速准确地识别和分析监控画面,提高异常行为检测和预警的准确性。在其他机器视觉应用场景中,如智能驾驶,SAM模型能够提升算法迭代速度,加速L5智能驾驶时代的到来。在工业自动化领域,SAM模型可以提高生产线上的图像识别和质量检测效率,从而提高整体生产力。

  

  通用图像分割模型助力智慧安防行业迈向新高峰。通用图像分割模型提高了安防系统的准确性。借助先进的深度学习技术,模型能够在复杂的场景中准确识别并分割目标对象,从而有效提高目标检测和行为分析的准确率。其次,通用图像分割模型提高了安防系统的实时性能。模型在大数据上的高效处理能力,使得安防系统能够在实时场景中快速识别和分析目标,进行预警和响应。此外,通用图像分割模型的发展还促进了智慧安防行业与其他行业的融合。例如,在智能交通、智能楼宇、智能城市等领域,图像分割技术可以与其他技术相结合,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便捷和安全的服务。

  多模态大模型以及SAM等技术逐步成熟将推动下游智慧化快速升级,细分赛道龙头有望优先受益。模型升级对算力及数据提出更高要求,细分赛道龙头经过多年积累,在垂直应用领域和客户深耕多年,从客户黏性、需求等角度了解更为深刻,此外数据积累更加具备优势,因此我们看好在多模态模型成熟后,细分赛道龙头在产业化上的竞争优势。

  03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我们对海康威视做如下假设:

  (1)PBG业务:随着政府端项目回暖,23-25年有望恢复正增长,增速分别为9.9%/13.0%/12.5%,且随着智能安防渗透率提升,毛利率逐渐上升;

  (2)EBG业务:伴随疫情放开后整体经济复苏,推迟项目逐步落地,业绩有望恢复增长,23-25年增速分别为10.6%/10.2%/14.3%,毛利率随着智能安防渗透率提升而提升;

  (3)SMBG业务:中小企业经营与宏观经济高度相关,我们判断随经济复苏,中小企业景气水平将迎来回升,23-25年增速分别为8.6%/13.2%/12.6%;

  (4)创新业务:公司创新业务保持较高增长,伴随公司持续积累技术储备以及业务领域不断拓宽,预期创新业务将保持较好发展,23-25年增速分别为13.0%/18.5%/19.4%;

  (5)境外业务:公司在海外因国施策进行新业务拓展,为海外客户提供研发、制造、物流、服务的全链路本地化支持,不断完善全球营销服务网络,23-25年增速分别为7.8%/9%/13.7%。

  

  公司作为智慧视觉龙头,基本面伴随安防行业底部修复,此外公司布局AI行业多年,垂类领域积累深厚,长期有望受益于多模态大模型推动B端智慧化应用提升。预计23-25年净利润140.7亿、163.0、196.6亿,对应PE估值23.3、20.1、16.7倍。我们选取三家可比公司,公司目前估值水平低于行业可比公司24-25年平均28.0、20.4倍,我们认为底部复苏叠加AI多模态长期受益逻辑,成长空间广阔,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04

  风险提示

  1)行业景气度不及预期:安防行业可能存在复苏不及预期风险;

  2)智能安防渗透率不及预期:智能安防是安防行业重要发展方向,若渗透率不及预期,存在公司业绩增速减缓的风险;

  3)新产品迭代不及预期:公司产品众多,若新产品迭代不及预期,可能存在市场份额被其他公司挤占的风险;

  3)研报使用信息更新不及时:研报数据及信息有更新不及时产生的风险;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