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概念逐渐渗入市场,以各种形式出现在生活中,智能家居的机会点已经显现。”萤石网络CEO曾如此表示。
如今,萤石网络抓住了机会点,正在寻求上市。
日前,海康威视(002415.SZ)发布公告称,拟将其控股子公司杭州萤石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萤石网络”)分拆至科创板上市。分拆完成后,海康威视仍维持对萤石网络的控股权。
据悉,萤石网络的战略定位为物联网云平台服务和智能家居业务,成立于2015年。据海康威视公布的数据显示,萤石网络业绩向好,2018-2020年三年期间,萤石网络营收超70亿元。
虽然业绩一路向好,但产品也屡遭投诉。黑猫投诉显示,有关萤石网络的投诉有65条,已完成44条。除此之外,萤石网络也置身多起司法案件中,其作为被告的比例为60%。
母公司利润或被摊薄
“分拆萤石网络独立上市,主要为云平台服务及智能家居业务的研发投入与生产经营筹集必要的资金。”海康威视表示。
目前,海康威视为萤石网络控股股东,持有其60%的股份;电科集团通过全资子公司中电海康、电科投资以及下属科研院所中电五十二研究所,合计持有40.93%的股份,为萤石网络的实控人。
本次分拆完成后,海康威视股权结构不会发生变化,萤石网络仍为其控股子公司。
据了解,萤石网络的前身是海康威视的互联网业务中心,业务核心是公有云上的物联云平台,核心技术包括云计算技术、云平台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互联互通技术等,视音频AI算法面向家居及类家居的生活场景。
对于萤石网络上市的募集资金将用于基地项目建设。据了解,萤石网络将以自筹资金投资18.50亿元建设萤石智能制造(重庆)基地项目,在重庆市大渡口区规划用地300亩,规划建筑面积38.04万平方米,用于打造建设萤石网络的智能制造工厂。该项目建设周期为48个月。
萤石网络也是海康威视的重要收入来源,2018-2020年,海康威视营业收入为498.73亿元、576.58亿元、635.03亿元,净利润为113.52亿元、124.15亿元、133.86亿元。同期,萤石网络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5.15亿元、23.89亿元和31.05亿元;同期分别实现净利润1.19亿元、2.25亿元、3.34亿元。2018-2020年,萤石网络营收占海康威视营收的比重分别为3.0%、4.1%、4.9%,比重在逐年升高。
不过,对于萤石网络的拆分上市,海康威视也表示,短期内,公司按权益享有杭州萤石的净利润存在被摊薄的可能。
产品屡遭投诉
企查查显示,萤石网络成立于2015年3月,注册资本为4.5亿元,法定代表人为蒋海青。经营范围包括家用电器制造与销售、智能家庭消费设备制造与销售、照明器具制造与销售等。
2019年,萤石网络构建“1+4+N”智能家居生态,搭载智能家居摄像机、智能入户、智能控制、智能服务机器人四大自研硬件,开放接入子系统,实现家居及类家居场景的全屋智能化。
在蒋海青看来,智能家居其实没有一个完全固定的形态,不应太强调于中心入口的概念,而应该存在多样化的控制中心,智能硬件自己就是一个入口,无论视频、语音、指纹锁,它们各自都能管理自己,相互间有联动。
不过,一边是积极布局智能生态,另一边却是产品屡遭投诉。黑猫投诉显示,有关萤石网络的投诉为65条,已回复58条,已完成44条,投诉内容主要集中在产品质量、售后服务、误导消费等。
编号为17354383761消费者在黑猫投诉表示,“萤石摄像头产品两年内三次出现质量问题,摄像头开裂、云台操控不了、网络配置不上,产品有质量问题售后坚持不给退款、也不给补发新机器。打客服电话不及时解决,客服态度恶劣,一副满不在乎的态度,不解决实际问题。”
编号为17354359893消费者则在黑猫投诉表示,“2021年8月7号晚使用萤石云APP看监控,家人不懂,点开软件就跳出来支付页面,家人在APP的指导下错误的购买了其APP提供的虚拟服务,以为购买后就能使用该产品,然而在我告知下才知道使用摄像头是不需要收费的,在此期间并没有使用该服务,再跟客服沟通后,客服告知不能退款。”
而除了被消费者多次投诉外,萤石网络还置身多起司法案件中。数据显示,萤石网络共涉司法案件25起,作为被告的比例为60%,案由多以票据追索权纠纷居多。萤石网络还有裁判文书记录18条,案件总金额为180.00万元,企业作为被告的文书占比4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