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存在生产效率低、资源浪费严重等痛点,迫切需要转型升级。当前,我国建筑业信息化渗透率仍然较低。数字时代,社会经济发展对建筑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建筑领域,BIM (建筑信息模型)是未来方向已成为行业共识。
BIM发展难在哪里?国内建筑业数字化领先服务商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联达”)是如何解决BIM发展中的“卡脖子”问题,实现BIMMAKE产品突围的呢?在新形势下,广联达在BIM上又有怎样的新布局呢?从广联达的建筑业数字化转型实践中,我们又能从中获得哪些有益的启示呢?
带着这些问题,5月20日,由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协会主办的"创新案例北京实践"系列分享第三期邀请到广联达BIM技术管理产品线副总经理万祖勇进行了分享。
图北京软协对万总的在线视频访谈
1
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是必选题
我国建筑业是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但近年来增速放缓,利润率较低。建筑业存在生产效率低、资源浪费严重等痛点,迫切需要转型升级。从建筑业发展周期来看,企业进入到高质量发展阶段,它更多要依靠管理红利来寻求精细发展。
新的信息技术可有效降低建筑业成本,提升效率。广联达董事长刁志中认为,"人类社会正经历一场百年难遇的大变局,各行各业都面临着数字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数字化转型已经进入了深水区,从消费端向产业端延伸。"数字时代,社会经济发展对建筑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业数字化转型,不仅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对美好生活需求的必然选择,同时还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举措。
2
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艰难突围
建筑信息化覆盖项目工程的全生命周期,其中设计信息化是建筑行业信息化的基石。集成建筑全流程数据,实时驱动业务流转的数字化模式成为建筑业数字化转型的目标。在建筑领域,BIM是未来方向已成为行业共识。
BIM模型作为集成建筑数据的关键载体,是建筑业数字化的核心技术底座。工程院院士肖绪文认为,"支撑智能建造的基础工作是三维图形描述、图形引擎和平台的开发以及建筑的三维空间描述和真实感表达的系列软件开发。“
三维图形引擎为BIM软件的技术制高点。三维图形平台是BIM应用软件中最重要的基础软件,其核心技术是三维图形引擎,三维图形引擎主要包括几何引擎(几何内核)和渲染引擎等,几何引擎是核心中的核心。BIM软件众多,目前国内核心建模设计仍被外商占据。
"在我们建筑行业里面,推进智能建造的顶层设计里面,最重要的部分是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维图形系统和攻克卡脖子的技术难关。"广联达万总指向一张BIM历史图说道,"这个行业的卡脖子技术,基本上属于BIM和CAD传统领域;这张图如果仔细放大来看,在最下角其实有我们中国的两家企业(有一家是广联达),但是在这个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的软件是属于国外的,到现在为止也基本上被国外垄断。最近的俄乌战争,让俄罗斯这些软件巨头都纷纷断供了;卡脖子技术会影响国家信息安全。"
那构建建筑业三维图形平台为什么难呢?
这里有两个因素。
那构建建筑业三维图形平台为什么难呢?万总进一步提到,"这里有两个因素。第一个是技术,它属于一个交叉学科,比方说它的数学、力学、物理,还有一些计算技术交叉学科,另外它也属于核心技术,像几何约束求解引擎等,这些都是被国外垄断了一些核心的组件。另外一个是我们认知比较薄弱,不仅仅是对建筑行业,我们对整个工业文明或者说对工业软件的认知其实是比较弱的;当然我们起步比较晚,80年才改革开放,导致整个价值链人才、价值链生态都比较薄弱。"
那如何解决图形卡脖子难题?
听听相关专家的意见,提炼标杆企业的实践探索,或许能给我们带来有益的启示。
工程院院士肖续文提出,"推进智能建造应做好顶层设计、整体规划、分步实施。要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维图形系统;二是研发BIM;三是构建基于BIM的EIM管控平台;四是研制人工智能设施,如智能监测设施、功能各异的机器人设施等。"
"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坚持核心技术持续投入研发,持续提升行业认知。"万总非常自豪地分享了广联达突围BIM的实践探索,"建筑类似一个局部简单、整体复杂、体量庞大、个性化定制的大型产品。其底层内核部分,就是算法、显示、建模、数据这四大关键。我们解决这4大关键的挑战,就是我们现在的广联达图形平台,它能够满足支撑我们现在设计造价施工的全流程、场景应用,满足二维、三维的联动以及一些主流格式的互通,同时满足我们对复杂构件的定义。依托自主可控的几何算法、显示渲染、BIM建模三大图形平台技术,支撑建筑设计、造价、施工等全图形场景。第二个是我们持续切入细分市场,我们解决细分市场核心难点问题,如多面体的几何算法,渲染能力,满足细分市场的需求。同时,持续提升关键技术储备。"
3
广联达的BIM突围之战
广联达立足建筑业,为客户提供数字建筑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及应用服务。公司定位为数字建筑平台服务商;主要业务可以分为数字造价业务、数字施工业务、数字设计业务、创新业务单元及海外业务。数字设计业务板块是公司着力发展的新兴业务,主要面向设计院客户,提供建筑设计、市政设计和设计成果数字化交付审查等产品,具体包括了广联达数维设计产品集、BIMSpace建筑设计产品集、计算分析产品集、Civil市政设计产品集、广联达设计成果交付审查产品等,其中BIMSpace、Civil市政系列产品在市场中处于领先地位。
广联达的BIM突围之战是从2019年开始的。2019年1月,施工BIM深化设计产品正式内部立项;2020年9月1日,在中国数字建筑(全国)峰会2020上广联达正式发布BIMMAKE软件;2021年6月7日,由BIMMAKE产品提供基建参数化建模的广联达数字基建整体解决方案1.0在线上正式发布;2022年3月22日,广联达BIM建模与深化设计春季产品发布会,BIMMAKE发布BIM建模和深化设计序列产品。
广联达作为中国建筑信息化/数字化领域的领先者,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战略思维,以创新引领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客户成功的理念,构建高效激励机制、强化执行力。
广联达在建筑行业做了多年,赢得了众多用户的认同与支持,建立了有自主知识产权及自主创新的软件架构,利用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积累引领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赢得了资本市场多项殊荣。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公司加快前瞻技术布局与融合创新探索,在图形、AI、行业开放平台等重点领域持续取得突破。万总介绍,“技术支撑业务”方面,图形引擎持续提升设计场景处理性能与图纸表达,支撑数维设计产品发布;FalconV渲染引擎建筑设计和施工工序动画等产品发布,无缝对接数维设计和BIMMAKE产品;端边云一体AI技术体系支撑施工安全、进度、质量与成本需求,安全隐患算法增至35类,累计覆盖2万多个项目。"技术驱动业务"方面,AI对话技术开始应用于施工安全隐患的自动填报;AI概念设计平台初步成型;公司级客户企业主数据治理基本完成,初步实现了企业主数据的统一性。“技术成为业务”方面,自主轻量化BIM引擎BIMFace活跃应用达到500个,新增私有化客户十余家;BIM+GIS平台成功上线,CIM引擎初步成型。BIMMAKE突破方法助力BIM软件大发展,引发业内共鸣。围绕客户成功价值,从意识—能力—方法—工具等层面对产品创新进行了全方位的提升。
广联达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显著的竞争优势,构筑了自身的护城河。在近日央视财经主办的线上路演中,广联达董事长刁志中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广联达拥有四大核心护城河:图形的引擎,数字项目集成管理平台,强大的用户基础,完整的销售管理体系。“
展望未来,公司将持续坚守"数字建筑"战略主航道。长期看,公司将从"产品战略"走向"平台生态战略",与合作伙伴协同演化为全球数字建筑平台服务商。
广联达在未来发展中,将可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风险、挑战。广联达总裁袁正刚表示,"要解决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中存在的挑战,就要'下水游泳'去做数字化,才能真正推动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针对广大网友关心的广联达在BIM创新发展中可能会遇到的这样或那样的不确定性问题,万总一一作了回答,"无论外界格局如何变化,广联达是一个学习型组织,保持开放合作的心态。无论外部技术如何变化,广联达关心的是建筑行业的建造技术,这是不变的部分,比如图形平台的底层逻辑是不变的;当然,我们也注意到这行业一些新的技术趋势,我们会在底层技术基础上,以开放的生态连接新技术,围绕客户去解决他的问题。关于BIM标准问题,广联达分几个部分来布局,从造价软件成立之初,广联达有一套自己内部的数据标准;对行业生态的一些应用标准,建设部都组织参编一些行业标准;对国际上通用的一些软件,我们也在打造开放的生态,以便让客户那边有更多的数据交换。关于建筑行业未来可能收缩对BIM的影响,考虑建筑行业基本盘在那里,而且建筑业正迈入管理红利时代,对BIM的需求反而会更大。关于新产品发布如何被用户采纳的问题,广联达对新产品有严格的内控质量体系,在推广时我们会找到乐意采纳新技术的一些用户,甚至在早期我们会与用户一起完成项目,采用互联网产品创新迭代方法。"
总之,广联达作为数字建筑平台服务商,希望未来能够与实体建筑企业一起,协同发展、共同努力,打造建筑产业互联网,实现建筑产业的数字化转型的宏伟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