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
“专精特新”企业专注细分市场,聚焦主业,在实现创新发展方面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为解决“卡脖子”难题、实现关键技术自主可控、增强我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供了坚实保障。
恰逢财报披露窗口期,21世纪经济报道团队重磅推出了对话“A股成长力”系列专栏,与当下最具成长力和创造力的上市公司核心管理层对话,揭秘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秘诀。
近期,深交所围绕“十新破局”之“专精特新新势力”主题,推动一系列相关上市公司举办2021年业绩说明会,加强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互动交流。
4月14日,在多氟多召开“2021年业绩说明会”后的第二天,董事长李世江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的专访。
2021年2月,多氟多控股子公司白银中天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被认定为工信部第二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引发市场广泛关注,多氟多也成为A股市场“专精特新”的代表企业之一。
对于多氟多的长期跟踪者来说,这一“光环”不足为奇。立足自主研发,多氟多早年间打破国外垄断,在高纯度电子级氢氟酸、氟化锂、六氟磷酸锂等产品的主要原料和生产环节具有自主核心知识产权,是行业内较少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完整产业链的企业之一。
2021年,多氟多实现营业收入77.99亿元,同比增长85.2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的净利润12.6亿元,同比增长2490.8%,是2021年业绩增速最高的“专精特新”企业之一。
回望一路的发展,李世江从多氟多的发展中抓取到了“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关键词——“创新”,“多氟多走的是一条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的创新发展道路。多氟多现有近千项专利,30余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这构成了多氟多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也是多氟多的核心竞争力。”
“现在多氟多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历史节点,即能源与数字的双重革命,随着社会发展高度数字化,多氟多站上了能源革命和数字革命的交点,一方面我们的产品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对新能源事业做出贡献,并发挥了创新引领作用;另一方面多氟多也将聚焦数字化,将新能源体系的建设立足于数字化平台之上。”李世江说道。
(图说:李世江,照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自主知识产权体系是核心竞争力
作为我国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一环,“专精特新”企业承担着补齐供应链“短板”,实现我国高质量工业化目标的历史使命。
依托于创新驱动的“基因”,“高成长性”是很多“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共性,多氟多就是其中的代表企业。继2021年业绩增长近25倍之后,2022年一季度,多氟多有望再交出一份“惊艳”市场的一季报。
3月10日,多氟多发布2022年一季度业绩预告,预计净利润盈利7亿元~7.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50.55%~682.72%。多氟多称,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幅较大,主要原因为新能源行业发展趋势持续向好,新材料业务板块的核心产品六氟磷酸锂市场需求旺盛,随着新增产能逐步达产,盈利能力大幅提升。
高成长性的数据背后,离不开多氟多长期以来的技术投入与创新积累。近6年来,多氟多的研发投入均在亿级以上,2021年,多氟多研发投入达到了3.42亿元。
据李世江介绍,目前公司创新领域的一大重要投入在于平台投入,即搭建创新驱动平台,公司与清华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厦门大学、中科院过程所、中科院兰化所、中科院青岛所、中科院青海盐湖所、郑州大学、河南理工大学等30余家单位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开展项目技术研发,促进创新成果转化。
“创新方面,我们站在元素周期表上,对锂、氟、硅等元素进行系统性的研究,这些创新平台是多氟多重要的创新组织架构,我们通过和这些高校、研究院所的平台合作,积累了大量先进的技术,同时也为多方面的人才引进提供了基础。”李世江说道。
2021年10月,由多氟多牵头的“氟基新材料产业研究院”已被列入河南省产业创新的重大平台,于日前正式揭牌。
“我们今年还将继续加大创新平台的投入,未来,我们还要将氟基功能材料创新中心打造成为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支撑行业创新发展。我们将保持投资强度和投资平台的建设,另外也希望通过投资平台引进更多的人才,让我们保持技术领先的地位。”李世江进一步指出。
以创新力熨平行业周期
除了持续加码创新之外,多氟多也积极利用资本市场的力量加速扩产。
2020年下半年以来,受益于全球新能源汽车共振增长,六氟磷酸锂需求快速提升。
2021年5月,多氟多定增11.5亿元成功发行,用于年产3万吨超净高纯电子级氢氟酸项目、年产3万吨超净高纯湿电子化学品项目、年产3万吨高性能无水氟化铝技术改造项目并补充流动资金。
2021年11月25日,多氟多再发公告,拟募集资金用于年产10万吨新型电解质锂盐项目,其中六氟磷酸锂规划产能为8万吨, LiFSI(双氟磺酰亚胺锂)和二氟磷酸锂各规划1万吨。
“没有资本市场对我们的支撑,我们的创新也走不到现在这个程度,资本市场的投资者通过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认为我们有比较好的前景,从而投资我们,我们也通过资本市场的支撑,不断创新发展,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李世江说道。
值得一提的是,在多氟多加速扩产的背后,还隐藏着公司践行龙头责任、熨平行业周期的深层次逻辑。
“我们认为,任何一个新生事物,包括创新的要素,也包括多氟多创新产品的积累,都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政策驱动,在国家政策的驱动下,新能源行业高速发展,随后进入第二个阶段——市场拉动,这个阶段会淘汰一部分趋利者,让一些优秀的企业更快的成长。之后市场再进入第三个阶段——创新驱动,坚持创新的企业才能够真正发挥自己的作用。”李世江说道。
在李世江看来,多氟多正是通过掌握了六氟磷酸锂的核心技术,使自身具备了核心竞争力,“由于资源的错配和供需的错配,六氟磷酸锂处于供不应求的态势,但因为我们对于新能源的发展速度估计不足,生产能力没有迅速跟上,这个时候我们必须通过扩大生产、迭代开发新产品和技术来满足市场的需求,熨平市场的发展周期。”
李世江对熨平行业周期有独到见解。在市场高峰期,以理性的产品定价与战略合作伙伴达成长期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用长期订单的方式满足市场旺盛需求,主动平衡市场供需,并获取相应的利润空间来满足创新的需求,形成良性循环。在市场处于低谷时,利用锁定的客户和价格,确保一定的利润支撑。在锁定下游市场的同时,利用核心竞争力和产业链拓展能力,提升对供应链上下游客户的吸引力和粘合度,实现对整个产业链的锁定。这是多氟多站在行业长远、健康、科学发展的高度进行的综合决策,是一个负责任企业家的责任和使命,是行业引领者应该具备的智慧和格局。
此外,李世江还认为,所有的产品都要是靠创新来拉动的,多氟多也需要不断实现技术迭代,通过技术积累和优化来提高投入产出比。
值得一提的是,在多氟多不断扩产,试图以创新力熨平行业周期时,上游原材料的成本却一路跟涨,成本压力高企之外,不少市场人士担忧可能对公司业绩造成压力。
但在李世江看来,随着公司产品的不断创新,技术更加成熟,是可以实现成本可控的。另外,公司还锁定了一部分原材料,以实现产品整体成本可控。
“我们的供应链基本上是健康的,一方面,多氟多的六氟磷酸锂有足够的市场竞争力,很多企业愿意对我们进行投资,我们将自己的投资触角延伸到了下游产业,通过投资锁定合作伙伴的价格;另一方面,我们与一些海内外的供应商,包括碳酸锂的供应商,是有合作关系的,并且签订了长单,锁量锁价都有。”李世江介绍道。
聚焦“卡脖子”工程攻关
2022年,是“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
多氟多也为新一年的发展定下了目标。“我们希望继续扩大市场供应的规模,到今年年底时六氟磷酸锂形成年产5.5万吨的生产能力,我们已经获得大部分的订单。”李世江介绍。
此外,在2021年业绩说明会上,多氟多还提出,未来将聚焦“卡脖子”工程,发挥核心技术优势,为国家进行绿色低碳技术攻关。
“之前多氟多已经把元素周期表上的氟、锂结合,开发出了六氟磷酸锂,打破了国外的垄断,在全球有了一定的影响力。未来我们在新能源行业的产品还将继续延伸,开发出更多产品,比如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二氟磷酸锂、氟代碳酸乙烯酯等产品,凡是牵涉到新能源方面的一些新的产品序列,我们都在进行研究。”李世江介绍。
李世江还指出,目前多氟多在钠离子电池方面也做了很多探讨,“将来在动力电池方面,我们会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研究,还会对燃料电池里的元素进行进一步研究,比如氢。我们本身就有做氢和氟的结合,如氢氟酸等,在氢燃料电池上我们做了一些技术储备,比如里边的离子膜的研究,氢如何在离子膜的条件下进行运转等。”
除了新能源产业链之外,李世江还提出了一个口号——“氟硅两个元素的相互作用构成半导体工业的基础之一”,这将有望推动我国信息产业、半导体工业的“攻关”。
“半导体工业领域,多氟多的研究主要是把氟这个元素,包括电子级氢氟酸做到极致,将电子级氢氟酸杂质含量不断降低,以满足半导体工业的需求。另外我们还收购了浙江的中宁硅业,它是国内为数不多的能将产品同时应用于半导体、TFT、光伏行业和镀膜玻璃四个行业的电子级硅烷生产企业。未来随着电子级氢氟酸,包括氟化铵、氟化氢氨等一系列的卡脖子产品被开发,对半导体工业的影响会越来越大。”李世江说道。
据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国内芯片产业获得国家的大力支持,多氟多具备无水氢氟酸和电子级氢氟酸生产相关专利,生产技术工艺和成本控制能力行业领先,并且是国内为数不多具备UP-SSS级电子级氢氟酸生产技术和实现出口的企业。
目前公司电子级氢氟酸已成功切入半导体领域,和国内外半导体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目前公司年产3万吨超净高纯电子级氢氟酸项目已全面开工,正按照规划全力开展施工建设。
据李世江介绍,多氟多上一轮定增,主要瞄准的就是半导体工业中电子信息材料领域,“我们在今年下半年这块会陆续投产,为市场上做出我们的贡献。我们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公司产品也获得了海内外客户的认可。”
“半导体工业领域有个术语,叫’5年入门,10年磨一剑’,多氟多经过十余年的努力,距离磨一剑只差临门一脚了。到这个时候我们努力通过电子化学品的开发,满足中国半导体工业的需求。”李世江说道。